因具体化而丰富化
2019-04-18郑文富
郑文富
考场写作的过程,是一个将题目具体化的过程。例如题目是“声音”,一个作者写的是:“在那美丽的秋日午后,爸爸在树下仰头眯着眼睛高举双手想要接住我时那种温柔幽默的安慰声,令我感受到了父爱的自然与从容。”
怎样“做”,才能让一个抽象、概括、笼统、广义的词语变得如此具体、形象、生动、富有情 味呢?
我曾经想引导学生从时间、地点、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物品的颜色、质地、动态等各个方面为一个题目添加修饰语、限定语的方式,来达到这个目的,但是效果并不好。当学生对一个题目的感受不够真切,不够丰富,不够深入时,这种感受就具体不起来,文章也就写不好。但是,我们却可以绕一个圈子,通过让感受具体化的方式丰富感受,再通过丰富的感受使得题目具体化。用文学批评的理论解释这个过程中的心理、思维原理再简单不过——写作者在感受题目的过程中进行了题目的再创造,题目背后的某个题材完整地呈现在写作者的意识之中了。
期中考试的作文试题只有一句话:请以“门其实开着”为题写一篇文章。学生写作的内容主要集中于两类:一是与别人(主要是父母、老师)闹了矛盾,后来鼓起勇气去沟通,发现房门(心门)其实开着;二是自己在学科学习或特长发展方面遇到了困难,鼓起勇气继续努力,终于取得成功。表面上看,造成这种题材和思路狭窄的原因是学生生活单调、视野狭窄,但真正的原因却是学生对题目的感受不够丰富。
问题怎样解决呢?可以尝试用“具体化”的方式引导学生丰富感受,进而使题材具体化、个 性化。
一、语义具体化:丰富对题目的感受
我先通过语义具体化的方式丰富学生的感受。我利用的是“门”这个词。宣布上课后,我说:“我们曾经写过一篇作文,题目叫‘风。当时老师讲过,有的题目有本义和比喻义两层意味,写哪一层需要看题目的要求。”学生们表示确有此事。于是我说:“我还举过另外一些例子,如路、树、桥等。”学生调皮说:“没有说‘门。”我说:“每个词都说到,那真是瞧不起你们了,好像你们不会举一反三似的。”学生们顽皮地点了点头。
我问:“本义的‘门和比喻义的‘门,分别有哪些呢?”我想用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说出具体的“门”,让那种对语义的隐隐约约的感觉具体化起来。这样,学生对“门”的感受自然也就丰富起来了。
1.感受本义的“门”。
我们先说本义的“门”。学生说:老师办公室门、家门、爸妈房门、食堂后厨门、篮球馆门、高铁车门、楼门……情况还算好。我继续用学生经常接触的门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我说:“还有球门、柜门……”学生关注到了切近的事物,思维落地了。他们又说出庙门、政府大门、柴门、校门、正门、边门、城门、水门、安全门……好的写作思维,一定是与真实的生活感受相结合的。
2.感受比喻义的“门”。
有了前面的思维经历,学生说得挺丰富:心灵之门、思想之门、思维之门、亲情之门、友情之门、体育殿堂之门(篮球之门、足球之门等)、艺术殿堂之门(小提琴、黑管、舞蹈、国画等)、科学殿堂之门(数学之门、物理之门、生物之门、化学之门等)、国门、后门、天门、天堂之门、地狱之门、豪门、名门、寒门、命门、热门、冷门、班门……
3.感受门与門的差别。
透过学生们罗列的思考结果,我注意到学生的思维虽然多样起来了,但对具体事物的认识并不真切,一是只“想起”了某种门的名称,并没有将与这种门相关的材料作为认识的基础,二是对这种门与那种门的差别并没有有意识地去区分。热热闹闹的课堂背后,学生的感受并不具体,因而这种丰富也不真实。我决定用关联具体事实的方式引导学生区分一种门与另一种门的差别,深化他们对“门”的感受。
我问:“你们所说的‘心灵之门与‘思维之门有何不同?”情绪微醺的学生们缓缓安静下来。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于是我重新问:“有没有这样的时刻——你从来不曾用某种方法思考过问题,突然尝试了这种方法,思路通畅了,思想开 阔了?”
学生说有,我请他们举例子。学生们说了一些上课、做作业、写作中思考的事情。我说:“这其实是你们穿过了思维之门。”我再问:“有没有这样的瞬间,你突然感觉到这样想或那样想很舒服,很轻松?”
“退一步顿觉海阔天空。”明仔说。
“看完《把信送给加西亚》这本书后,我觉得自己好强大,更自信了。”阿刚说。
“冲天空大喊几声,感觉好轻松。”老班说。
我说:“这是你穿越了心灵之门,进入了新的思想境界。”
学生静静地思考了一会儿以后,我说:“具体地认识‘心灵之门与‘思维之门的差别,简单的办法是感受与它们相关联的某个思维细节。对一样一样的事物的认识具体起来,而不是停留在一种朦朦胧胧的感觉上,我们的头脑才会真的丰富起来。”
学生表示认可。于是,我把学生的关注点引回到本次作文题目上。我说:“让我们把题目中的‘门字换成具体的门,让思维具体起来。”
“校长办公室的门其实开着。”
“篮筐其实敞开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
二、材料具体化:丰富对题材的感受
接着,我引导学生具体地、多角度地认识自己的写作材料,用这种方式丰富学生对所写题材的感受。我利用的是《门其实开着》整个题目。
我问:“‘其实是什么意思呢?”
作文已经写过一遍,所以这个问题学生早议论过了。他们说:应该是主观上认为“门”是关着的,实际上“门”是开着的。大家看,由于对材料的认识是模糊、含混的,所以虽然经过了刚才的语义丰富化训练,学生的思维仍然是狭窄的、单一的——必须得通过具体材料具体认识的方式,丰富学生对题材的感受,才能打破僵局。
1.“门”开着还是关着?
我问:“‘门一定是关着的吗?”我指了指教室打开的门。学生顿时有了感觉:还有一种意思是“门”本来就一直开着,人可以随时出入。有人一直大大方方地按自己的想法出入,可有人到现在也不敢、不能按自己的想法出入。
我让学生举例子。
一名学生说:爸爸妈妈从来对我百依百顺,可是我想学二胡就是张不开口。结果有一次我一说,爸爸就帮我报了一个班。一名学生说:打篮球时,我总想尝试一下扣篮,也总是不太好意思,有一次我扣了一下,没成功,可是也没人笑我,从此我就经常扣篮玩了。一名学生说:我写周记时,一直没用老师教过的方法,而是用自己的方法写,到现在老师都一直说我写得好。一名学生说:我走到楼门前时,以为楼门是关着的,一拉却是开着的,原来老爸早就在楼上望着,一等我走近,就跑去把门打开了。
多好,通过材料具体化的方式,我成功地帮助学生打开了另一种思路。
2.谁开“门”?
可是我并不满足。我再问:“只可以写你出入别人的‘门,不可以写别人出入你的‘门吗?”学生再次“顿悟”:当然可以。
我请学生举例子。一名学生说:有一次和爸爸闹矛盾,摔门进了屋,可是知道爸爸会来哄自己,于是没有锁门。过了一会儿爸爸来敲门,我就故意大声说“门没关”……一名学生说:我和死党闹了矛盾,但是从没想过要绝交,就等着对方来“投降”,所以对方一和我说话,我马上就忘了前面的恩怨情仇……
3. 进“门”与出“门”。
我还不满足,继续问:“还可以从哪一个方向思考呢?”学生看起来好像“没办法”回答了,于是我走到门边,背对着门,退出了教室。我又走回教室,问:“‘门,一定在前面吗?”
“退出的门其实开着。”一名学生说。“换一个‘门——退了这个门,再进另外一个门,也是一种思路。”又一名学生说。
我请学生举例子。“刘翔原来是跳远选手,勇敢地退出了跳远项目,改练跨栏,终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原来报数学竞赛班,跟得好辛苦,现在进入了深度阅读班,感觉好快乐。”学生说。
4.“关门”不行吗?
我再问:“‘关门不行吗?——以为门是‘关着的,其实它是开着的,现在需要把它关上。”学生们正在兴头上,纷纷说:“也行。”一名学生说:“我感觉到这样想、这样写也行,但是想不出有什么具体的材料,谁能举个例子?”她这样一问,教室里静了下来。只好由我来举例子。我说:“某同学一挨班干部批评,就跑到我办公室哭鼻子,我一心软就找班干部说情……”一名学生反应了过来,说:“班级制定了班规,可是老师和某同学却不遵守,班级纪律之门看似关着,其实开着,我们要把它关上。”
“某同学”脸红红的,大声说:“我早就不去办公室哭了,我现在自己在没人的地方哭。”学生们都笑起来。
“现在,请大家从不同角度具体思考一下自己的材料,看看能否发现新的思路。”我说。“逆向思考之门其实开着。”“积极面对生活,别总往坏处想——关闭自卑之门。”“心灵之门其实开着,我的思想随时可以穿越……”学生说。
我觉得他们说得仍然不够明确。这种浮于材料表面的、笼统的表达,可能意味着他们还不能在多种多样、纷繁复杂的思绪中发现最有价值的的东西。为了克服这种缺点,我提出了能够引导学生把思维扎进具体材料的表达要求:“再具体一些——是什么材料,就说什么材料。”
“蝴蝶世界的大门敞开着,我要一直研究蝴蝶。”“坚定地退出手机游戏群,不再玩手机游戏。”“明确宣布与×××断交,彻底关闭坏思想入侵之门。”“用我自己的方式每天写一首诗,诗歌殿堂的大门其实开着。”
认识具体的材料,需要从具体的角度进入。要想找到适合的角度,就得习惯于从不同的角度考查具体的材料,在这个对材料的认识由朦胧到具体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想象到学生的思想是怎样层层深入,越来越丰富,并因丰富、深刻而更加具体起来的。
三、思想感情具体化:丰富对思想感情的感受
接下来,我从品味材料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的角度,丰富学生的感受。我利用的是学生作文中的材料。我问:“你们所写的材料,能表达什么思想感情呢?”
明仔写的是他发表了一篇写校长的文章后,勇敢地去校长办公室向校长赠送杂志,并请校长指点写作方法的事情。
我问明仔:“这件事让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呢?”明仔说:“敲开校长办公室的门,要足够勇敢。”明仔的思路紧扣着试题、紧扣着题目要求,这是没错的,这是考场写作应有的思考方式,但如果只是这么想,文章所能传达的思想内容也必然是单薄的,好好的题材浪费了。而且,这种思维方式对明仔思想感情的发育也是不利的。
我先说:“你实際上需要的,不只是勇气,还有向前辈请教的诚心、热情。”明仔想了想,认同了我的说法。于是他把上述的说法改成了这样:足够的激情促使我勇敢地敲开了校长室的门,我认真地听校长给我点评作文,收获很大。
我又说:“驱动你敲开校长办公室门的,也不仅仅是诚心、热情……”明仔有点跟不上我的思路了。于是,我请明仔拿出他向校长请教时,校长为他的作文所写的批语。我把批语念了一遍,学生们听得很认真,为一个校长如此细致地批阅学生的作文而感动。
我问明仔:“你能把当时的经过讲给大家听吗?”明仔讲起来,讲得挺细致。在这种面对全班同学的口头讲述中,明仔比写文章时更动情。我们都听出、看出了他丰富的感受。这时我说:“对于要传达的思想感情来说,你这篇文章有两个方面要修改:一是在行文中要渗透你丰富的感情,二是重新提炼本文的中心。”
说完,我示意大家不要出声,让明仔想一 会儿。
明仔说:“我明白了。在叙事过程中,我应该把当时的思想感情充分地写出来,结尾也不能为了扣题,就笼统地说一句敲开校长办公室的门要勇敢、热情、诚心之类的话,而是应该写我在事件中认识到的具体道理。”我表示肯定,大家也都信服地点头。
“你准备怎么改呢?”我问。“其实,我当时的想法是很复杂的。在敲门前,我不是怕,而是犹豫。我想,如果校长当时在处理重要的事情,我敲门会不会影响他?我还想,请教写作的事情应该找语文老师,但是您又曾说,写完文章后可以请当事人看一看,当事人在事件中的感受,当事人对文章的评价会更有利于我对题材的认识,这又让我又充满了渴望,觉得向当事人校长请教是很神秘、很新鲜的事情。我还想,校长是个理科生,如果不会评作文那可怎么办……”明仔就这样讲述着,他感情的闸门打开了,潜意识中那种深刻但是如果不理会就会消失的感情因素,丰富了他的感受。此时,他自己成了他的观察、感受对象。
“那么,在文章的结尾,你应该用怎样的语句,集中地传达你的思想认识呢?”对于考场作文,我认为卒章显志是比较稳妥的写法,所以这样问明仔。明仔说:“现在我想写这样几句话:时光在校长柔和的声音中流逝,在校长的教诲声中,我长大了。我意识到,在知识的世界中没有一道门是关着的,你想学习就敲门而入吧,门内的智者一直在等你。”
我请所有学生品味自己作文中的材料,回味所写事情的过程,把自己当作感受的对象,品味自己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学生的感受扎进了具体的材料中,很快有了真实丰富的体验,思想终于突破了“信心”“勇气”这些概念的束缚。
“我一套又一套地刷着数学题,一遍又一遍地对比题与题之间的差别,终于明白,细致的思考来自于心灵深处对数学的热爱,带着这种热爱,我敲开了数学之门,走向庭院深处。”“在那高高的篮筐下,我右手持球,奔跑,起跳,向着阳光,向着天空。我迅速扣压手腕,灵活的技巧让我内心无比自由。就让我用这颗无拘无束的心,尽情地感受篮球的快乐吧。”“我终于明白,信任朋友不是一种交朋友的技巧,而是一种基本品德……”“打开××实验之门,需要足够的经验。”“你有多执着,你就有多大收获。”“沟通,需要勇气;沟通,需要智慧。如果你有足够的智慧,友情之门就会永远向你敞开。”
具体地感受材料中的思想感情,丰富了学生的思想感情层次,深化了文章的中心。更令我喜悦的是,这个教学环节,不仅让明仔和学生们学会了品味事件中人的思想感情变化,也教会了明仔和学生们要站在别人的角度体味思想感情,而不是总站在自己这一边。
(广东省广州中学;510509)
★文艺风象
雨行
◇顾 城
云灰灰的
再也洗不干净
我们打开雨伞
索性涂黑了天空
在缓缓飘动的夜里
有两对双星
似乎没有定轨
只是时远时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