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替普酶在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中的临床应用
2019-04-18杨丽英
朱 杰 杨丽英
云南省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 1 神经内科一科 2 病理科,云南省蒙自市 661199
急性脑梗死属于临床常见急危重症,静脉溶栓疗法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主要方法[1-2],其中阿替普酶属于临床常用静脉溶栓药物,在临床实际使用中,除了在时间窗内(发病时间<4.5h)有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指征外,超过时间窗、家属拒绝及有溶栓禁忌患者均不能进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因此,对于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来说,进行静脉溶栓的使用率仍很低。本文旨在通过对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及非溶栓治疗进行探讨,以期对阿替普酶的安全性、有效性等方面进行评估,对临床提供帮助,见如下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将2015年8月—2018年8月我院42例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溶栓治疗组(21例)、非溶栓治疗组(21例)。溶栓治疗组男13例(61.90%)、女8例(38.10%),年龄45~78(58.75±8.73)岁,发病时间为0.5~4h,平均时间(2.24±0.23)h。非溶栓治疗组男14例(66.67%)、女7例(33.33%),年龄41~79(58.69±8.65)岁,发病时间为1~4h,平均时间(2.30±0.20)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非溶栓治疗组患者进行双抗治疗,给予患者口服100mg阿司匹林肠溶片[国药准字H43021814,舒泰神(北京)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规格:50mg]及75mg氯吡格雷片[国药准字H20056410,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规格:75mg],连续治疗4周。溶栓治疗组患者应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即将0.9mg/kg(最大剂量不超过90mg)阿替普酶(德国进口,注册证号:S20110052,规格:50mg/支)进行溶媒稀释后先给予患者静脉注射总溶液的10%,1min内推注完,然后将剩余90%的溶液通过微量泵在1h内泵入,使用阿替普酶24h后,对患者实施头颅CT或磁共振检查,排除颅内出血后,常规改为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根据患者血管情况选择单抗或双抗。
1.3 评估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选择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制定的卒中量表(总分42分)进行评估,评分越高,则神经缺损功能越严重[3]。疗效[4]:分为基本痊愈(NIHSS评分较治疗前减少90%以上,病残程度为0级)、显效(NIHSS评分较治疗前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级)、有效(NIHSS评分较治疗前减少18%~45%)及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或出现加重现象);基本痊愈、显效与有效占比之和为总有效率。
2 结果
2.1 疗效 溶栓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非溶栓治疗组患者(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疗效对比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χ2=4.200,P=0.040。
2.2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溶栓治疗组在患者治疗后24h、7d、14d及1个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非溶栓治疗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分)
2.3 不良事件发生率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注: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χ2=0.171,P=0.679。
3 讨论
阿替普酶属于临床常用的静脉溶栓药物,亦属于第二代溶栓药物,该药物能直接作用于血栓部位,促使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并可降解血栓中的纤维蛋白,具有较显著的溶栓效果,同时可迅速恢复血流,对神经功能恢复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较多研究显示,与其他溶栓药物相比,阿替普酶对血栓选择性更高、溶栓作用快,但阿替普酶属于进口药,药物价格较高[5]。
本文结果显示,溶栓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非溶栓治疗组患者,且溶栓治疗组在患者治疗后24h、7d、14d及1个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非溶栓治疗组,这提示相比于非溶栓治疗,对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阿替普酶急诊溶栓治疗十分可行,具有较显著的疗效,能有效控制和改善患者病情,并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出现该现象主要是由于阿替普酶可直接作用于血栓部位,并可促使血栓溶解,从而可显著增强溶栓效果,同时有助于恢复患者脑部血流量,进而有助于恢复神经功能,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时,结果显示,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提示对患者使用阿替普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此外,较多研究显示,阿替普酶的主要副作用为出血、很罕见过敏等,但在本文中,可能由于样本量较小的原因,未发现过敏患者,2例患者使用后出血,但出血范围都较小,未做特殊处理,后期预后好,提示阿替普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钟建斌等[6]分析了超早期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效果,其以73例超高龄脑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通过研究其发现,溶栓治疗组(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后第1天和14天NIHSS评分较对照组(未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明显更低,且溶栓治疗组颅内出血率以及死亡率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得出对超高龄超早期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十分有效,且安全性较好,此结果与本文一致。
综上所得,对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阿替普酶急诊溶栓治疗十分可行,且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