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惊异型”课堂提问 彰显数学神奇魅力
2019-04-18浙江衢州市教育局教研室邮编324002
浙江衢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邮编:324002)
浙江省衢州一中 李 盛 (邮编:324000)
理想的数学学习,是让学生忘记自己在学习,进入一种忘我的投入状态中,在无意识或潜意识中记忆、领会或“再创造”大量的数学知识.这样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让数学知识和数学的思想方法,“进入学生骨子,流入学生心田”,让学生全身心投入数学学习之中,这样才能达到学习的高境界,并一辈子都难忘记.
提出具有震撼力的令人惊异型的数学问题,适当地对数学问题进行夸大,设置悬念,是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让学生尽快进入理想数学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惊异型数学问题的教学,可以化神奇为平凡,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直观,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的美妙,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火花,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1 惊异型数学问题的概念
查阅百度在线词典,惊异的意思是:感到意外,奇怪;惊奇诧异.令人惊异的数学问题,就是先将疑问悬在那儿,让学生念念不忘,存有种种猜想,在蓄积了一段时间后,再解开“悬念”,给出结果.目的是通过设置悬念,在问题的某一部分设置一个疑问或矛盾冲突,以造成学生某种急切期待和热烈关心的心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惊异型数学问题深刻反映了数学是深奥的,变化莫测又让人捉摸不透特点,就是突破常规,在兼顾教育和教学功能的同时,更为注重数学问题的独特风格,以及富有创造力的表达方式与手法,使数学问题具有“爆炸性”,具有瞬间动人心魄的震撼力和独特的魅力.设计优秀的惊异型数学问题,给学生带来的不仅是听觉和视觉冲击.而是心灵的震撼,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改变学生对数学课枯燥无味的刻板印象.
2 惊异型数学问题的设计原则
要让课堂数学问题具有惊异性,关键是要提高数学问题的震撼力,让提问变成“高层次”的提问,确实能震动学生的心灵.其中最重要的一环,是惊异型数学问题的创作设计,需遵循如下创作原则.
2.1 科学性原则
设计惊异型数学问题,无论是文字表述的形式还是问题创意,都必须是科学的,不会出现歧义.
2.2 新颖性原则
提问的新颖性,能导致创造性理解.惊异型数学问题的设计一定要新颖, 要与时俱进地保持对社会、事物等高度的关注与前瞻性的思考,充分发挥想象力,采用各种创作手段,用一种与众不同的视角,将自己的教学观念表达和教学风格淋漓尽致地施展于问题创作中,道出自己的个性思考.让数学问题以更具个性化、更具创新意识的表达方式和更具创新的表现手法,迈向科学性、艺术性、实验性等更为广泛的探索之路.
2.3 “震撼”性原则
创意是数学问题的灵魂.所以“惊异型”数学问题的设计,要突出创意“惊异”的震撼作用:让它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有一定的内涵,耐人寻味,有时惊奇诧异有时疑,最后如同醍醐灌顶,直指人心.它不是潺潺溪水细细流淌,也不是和风细雨润物无声.而是暴风骤雨电闪雷鸣.精彩与深刻,尢如豁然打开了一扇智者进出的头脑风暴“旋转门”,在一瞬间让学生豁然开朗,有所顿悟,正是惊异型问题的优点所在.
2.4 主题性原则
“惊异型”数学问题的设计必须切主题,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联,能够对数学课堂教学有一定的暗示或提示作用.要以精炼性的文字,螺丝壳里做道场,要简洁,完整,有力,深刻,丰富,强有力地表达出问题的特殊心理效应,隐含令人震撼深思的主题,给学生带来强烈的心灵撼动,这是惊异型数学问题的永久魅力所在.
2.5 简练性原则
一个好的构思得来不易,“惊异型”数学问题的设计要简短而精练,方便地传达设计者的创作意图.
简,要简得明白,练要体现干练. 尽量追求一种含蓄、凝练的意境,突出本质,把丰富的含义和多样化的形式统一在一个简约的整体结构中,用最少的字将令人拍案叫绝的构思给学生最明确的意义和问题指向,言简意赅,达到了简约和含蓄的完美结合.
由于很多学生对文采非常敏感而且也很看重,“惊异型”数学问题有一定的文采,短小精悍,读起来自然会赏心悦目,无疑会一下子唤出学生心中那份珍藏的美感,让学生领悟到比短短几句话更多的内容.
总之,“惊异型”数学问题的设计,要题不惊人思不休,经过许许多多次的反复雕琢,精益求精,才能成为精髓.
3 惊异型数学问题的作用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位置.许多著名数学问题,我们总是津津乐道、如数家珍.它们会在潜移默化中充实我们的心灵、深刻影响我们的数学审美情趣,甚至理性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我们曾以“你的课中所提数学问题,震撼过学生的心灵吗?”为题,对数学教师进行访谈式调查,结果给我们的是顶级震撼,很多数学教师认为:数学问题一般不可能震撼学生心灵.但一滴水,在一些人看来,也许是微不足道的.然而,当它在极其干旱的环境中,与一些“极其渺小”的生命个体联系起来产生的效应却能直叩人们的心灵,其产生的力量也会重重地撞击人的心扉.一个好的数学问题,犹如炒菜中的味精,能起到决定性的惊异震撼作用.下面我们用实例来加以说明:
3.1 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神奇魅力
有惊异型数学问题的课会很精彩!不是刻意炒作,也不要怀疑课堂中学生的激动是否理智,只要弄明白这个惊异型数学问题有着怎样的独特之处,让学生怀揣着急切和疑惑走向数学问题的发现,心中的疑惑也就有了答案.
案例1(“向量方法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第一课时引入,李世杰课堂教学实录):
(1)师:写出与向量a={1,2,3}平行的一个向量.
生:{2,4,6}
(2)师:再写出与向量a={1,2,3}平行的一个向量.
生:{3,6,9}
(3)师:你一分钟内能写出一千个与a平行的向量吗?
一千个平行向量,这似乎是一个宏大的数学问题,也是充满神秘感且独具魅力的一个数学问题,让学生深感惊异.课堂内飘逸的空气中透着静谧和谐,因为这个问题带给学生的震撼实在太多了,学生惟一不变的动作是张大着嘴,那种场景令人叹为观止.
生1:只有一分钟,写不出来.一个个地写,时间来不及.
生2:不可能.
师:你现在不能做到的事情,想一想用数学的方法能不能做到,再想一想.
生3:ta.
师:对.应用参数的方法可以写出一千个与a平行的向量.但怎么表示呢?书面表达非常重要.
引导学生总结出两种表示方法:
答案12a,3a,…,1001a.
答案2ta,t=3,4,…1002,t∈N.(为本节课中直线的向量方程作伏笔)
师小结生活中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想一想用数学的方法能不能解决.如上面问题的解决,充分体现了数学的简洁性和应用的广泛性.
注上述数学问题是从学生意想不到的角度提出的,在课堂上学生往往认为这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课堂教学实践表明: 通过这一惊异型数学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的神奇魅力,提高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并切身体验数学知识应用的广泛性.
3.2 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惊异型课堂提问,可以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本质的理解,沟通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在知识获得的同时,加深情感体验,培养数学能力.
案例2(李盛课堂教学简录) 写出一万个对数函数.
师分析题目要求写出的是对数函数,根据定义,一定具有y=logax这种形式,而对数函数里的x、y是不变的,因此,要写出一万个对数函数,只要给出一万个不同的a值就行了.问题是:怎样表述这一万个对数函数?
引导学生总结出两种表述策略:
方法1(列举式)y=log2x,y=log3x,y=log4x,…,y=log10001x.
方法2(体现函数思想)y=logax,a=2,3,4,…,10001,a∈N.
上面廖廖数笔,就写出了一万个对数函数,学生感到十分新奇,震撼,并产生共鸣.显然,方法2更能体现数学的简洁性,由于让a动了起来,可以让学生很好地体验对数函数细微的深刻内涵,既培养了学生的函数感,又加深了学生对对数函数的理解.
这在课堂中是一分钟的惊异!充分显示了数学问题的震撼力,这种简约之下的数学震撼,也是数学的艺术魅力所在!
也许有学生会提出:y=logax,a=1,2,3,4,…,10000,a∈N.这里可提示学生思考:有没有问题?学生们容易发现a=1不符合规定,可加深学生对对数底数不能为1的理解.
注案例1和案例2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领略到了什么是惊异性数学问题,往往也是大气的数学问题(主要是指数量大、规模大、场面大、含量大而视觉冲击力强、心理震撼力大的数学问题),它给学生视觉、心理的冲击、震撼非常大,并给学生留有悬念和无限的想象空间,能在短短的几秒钟内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产生欲罢不能、先睹为快的强烈冲动,吸引学生急着去了解事情的真相.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惊异型的数学问题,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抓心”艺术,能有效触动学生的心灵,让灵动的智慧和人文的光辉溢满课堂,使课堂教学高潮迭起,容易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带给学生一种全新的体验,为学生创造广阔的想象空间,经历一次美好的精神旅行,自然提升了数学问题的教学价值和审美价值.
3.3 培养学生数学化的观念
在一定程度上,数学问题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种方式.对实际问题的背景进行数学化处理,可以让学生用数学的观念认识世界,用数学的语言描述世界,通过数学化解决,可以充分发挥数学对生活的指导作用,化神奇为平凡,用数学的方法改造世界,产生“变不可能为可能”的奇迹,是发展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关键.
案例3一个小和尚,早晨上山,到山顶后在寺内寄宿一夜,第二天早晨仍按照原路下山,和尚的速度不一定,在路上可以走走、停停、跑跑,请问和尚上山和下山时经过的时间相同的点的个数是( )
A.0个 B.1个
C.2018个 D.A、B、C都有可能
分析初看这个问题与数学无关.实际上是数学中的存在性问题,利用交轨模型可以获得解决.
把一个和尚上山下山问题,改为等价的一个和尚上山,另一个和尚下山的轨迹相交问题,这样“和尚上山和下山时经过的时间相同的点的个数”,等于两个和尚分别上山和下山时的相遇点个数.
(1)第一层次答案:由于路程与时间的关系, 0个.如:第一天小和尚6点上山,用了1个半小时到山上,第二天小和尚8点下山,用了1个小时,9点到山下.这样和尚上山和下山时经过的时间相同的点就不存在;
(2)第二层次答案:刚好相遇,和尚上山和下山时经过的时间相同的点为1个;
(3)第三层次答案:如果和尚是个调皮的小和尚,来回跑动,相遇交点就可以为任意个(有限个).
知识的作用在于应用.从本例可见,神奇的数学知识,可以应用在人生的每个方面,亦可以应用在生活的每个细节上.掌握数学知识的迁移与应用规律,实现学以致用,可以提高数学的综合能力.
3.4 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案例4(李盛课堂教学实录)你一分钟能解一万道数学题吗?
课堂中提出该问题的时候,多数学生都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但教学的效果是惊人的.经过反复引导,学生们给出了如下几个答案:
答案1一万个数学计算题
0×a=,a=1,2,…,10000.
万题同答案:0.
答案2一万个方程组
万题同一解:
答案3一万个周期函数
求函数f(x)=cosax(a=1,2,…,10000)的最小正周期.
实际上,这只是一般化的数学结论具有的一万个特例,是学生们平常都会做都会求的数学常识,只是没有从这样的视角去分析挖掘而已.
追问1你一分钟能解的一万个数学题,会是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总结出:具有共性的批量数学问题.
批量解题,打开了数学创造之门,这是数学创造的奇迹.
追问2如果你一分钟能解一万个数学题,用的是什么数学思想方法?
引导学生提炼出:对字母参数进行功能开发,将一般性结论中的字母参数“动态化”,是函数思想的创造性应用.
当然,这是开放性问题,答案不惟一.
注一个惊异型数学问题,具有磅礴大气,课堂上再配上整齐排列的重磅大字,会强烈地刺激着学生的兴奋点.从视觉效果上看,有一种恢弘的气势,让学生产生一种“大江东去”的豪迈和“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痛快淋漓,可以有效改变学生的思考方式,经常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加深知识内涵的理解,同时也改进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切实意识到数学是有用的,数学处处有神奇.
4 惊异型数学问题的创作来源
4.1 改造常规课堂提问
案例5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教学中,教材引入设计的是测电视塔高度问题.开课后精心设计悬念式诗意导言:“我们能不能,不上山测得山高,不过河测得河宽,不爬上电视塔测得塔高,这是什么神秘武器?学习了本节课的内容后,你就会知道结果了”.这句导言激发了学生极大的探索热情.
注教学中不以纤巧华美的词藻取胜,而是以平易通俗、准确有力、能为所有学生接受的语言征服学生,取得令人拍案叫绝的结果.
①
通常把上式写成a>0,b>0,c>0,d>0时,
②
提出问题 对于二个正数,有不等式①成立;对于四个正数, 有不等式②成立,我们自然会猜测:对于三个正数,也存在类似的不等式,即
③
想一想能否直接由不等式①推出不等式③?不等式①也是不等式③的特殊情形吗?
试一试类似于上面做法,应用不等式②推证8个正数的类似不等式(通常称为算术——几何平均值不等式),并通过特殊化得到5个,6个,7个正数的类似不等式(通常称为算术——几何平均值不等式),它的一般情形也是成立的.
评注通过加一加,不仅获得了新的不等式,还让学生学到了创新的一般技法:加一加,乘一乘,变一变,想一想,试一试.问题设计巧夺天工,结果出人意料,由四元,八元基本不等式来反推出小于四元,八元的基本不等式,结论还可推到一般形式,学生会震撼问题奇特而耐人寻味.这种反向论证的新方法,既让学生体验了n元平均不等式证明的历史脉络,又学到了数学创新的方法.
4.2 精心预设, 光芒四射
经过精心预设,我们可以将一些普通数学问题改造成让学生惊异的数学问题.如:
案例7(李世杰课堂教学实录)在函数模型教学中, 讲授折纸中的学问.
师:数学真神奇,现代高科技本质上是数学技术.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这句话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等修辞方法,作为一名教师,总希望能找到这样一个四两拨千斤的支点,撑起整个课堂,最大限度的点燃学生的主体性.我们数学中能不能想到类似说法.
生:沉思,默想.
师:给我一张纸,送你上月球.
生1:不可能.
生2,生3,生4众说纷纭:我给你一张纸,你送我上月球.
师:如果怎么简单,就能把你送上月球,那还要航天部门干什么?显然,这是一个虚拟的数学问题,下面我们进行数学化剖析.
(出示问题) 一张厚度为0.1毫米的薄纸,不断对折,折51次后,纸叠得有多厚?
想象一下,你手里有一张足够大的白纸.现在,你的任务是,把它折叠51次.那么,它有多高?
一个冰箱?一层楼?或者一栋摩天大厦那么高?不是,差太多了,这个厚度超过了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
师生一起探讨, 发现:不断对折,折51次后,纸叠得有多厚?
图1
现在要把这一张纸对折51次,其厚度的计算就应该为0.1毫米的2的51次方倍,计算后的答案是:2.25亿千米!2.25亿千米是什么概念?
地球的赤道长度是40075.24千米,2.25亿千米就相当于绕赤道56189.3圈!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是1.5亿千米左右(在远日点,距离是1.5亿公里;在近日点,距离在1.47亿公里以内),2.25亿千米相当于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的1.5倍!
一般地,对折x次后,厚度的增长规律满足函数模型y=0.1×2x.
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这么密切,这个问题蕴含着深刻的数学道理,潜藏着神奇的数学奥秘.高中学生虽已读了十几年数学知识了,但可能都是纸上谈兵,只会做题和考试,而建模是去解决实际问题.从书中到书外,从理论到实践,这是一次飞跃.每张纸对折一次,厚度就翻一倍.而随着厚度的增加,折了七八次后,折叠起来的纸张就会很厚了,而可供折叠的纸面积就越小,再想继续对折就不可能了 (参见文献3) .这类案例在数学中数不胜数,而此问题绝对是一枝奇葩.处处绽放着数学智慧的幽默之花,充满了浓郁的人文关怀气息,别有另一番风味,让学生感悟生命、享受震撼,惊异到无语.使学生经历了无与伦比的情感历程.相信即使到老,这批学生也不会忘却这一个动人的数学问题.
4.3 抓住课堂现场的细微契机生成
教学不是完全根据教师的事先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在课堂中发现和关注可以开发的课堂细节,反映教师的睿智和思想;捕捉和利用细节,则体现教师的实力和功力. 只有师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了“火花”,课堂教学才能不断生成.
案例8(李盛课堂教学实录)在上函数定义域用区间表示时,初次引入无穷大“∞”符号,有学生嘀咕:无穷大是什么东西?
师:(灵机一动追问)无穷大与我们的生活有关吗?
很多学生的回答是:无关.太大了.
师:真的无关吗?
生:沉思
师:实际上,无穷大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如我们任意走过一步,就包括“无穷”多个位置.只是由于习惯成自然,没有这样去思考联想罢了.
注这是让学生惊异的一个数学问题,它具有简约精悍的独特风格和扣人心弦的震撼魅力.拉近了学生生活与“无穷大”概念的距离,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4.4 开发体现数学知识与思想方法应用价值的提问
案例9《体外震波碎石机》的工作原理见示意图,它是如何将碎石的能量输入人体内的?
如图2,在焦点A位置固定一个火花塞,在某一瞬间通入几万伏的高压电,发生电火花,电火花的能量足够将处于第二焦点的坚硬如钢结石打碎.
图2
知识背景电火花的能量经半椭球反射杯进行聚焦,能量传送到第二焦点.如果结石刚好位于该处,则被此能量击碎.
评注问题尽管不大,但能很好体现焦点的应用价值,留给学生无限感叹.
4.5 依托数学创新理论进行设计
一个数学新概念的出现,往往能带来一个全新数学领域的诞生.
案例10 函数与方程是重要的数学模型,它们以“解集”的方式刻画自然形态.不等式也有解集,我们能用不等式的解集来表述大自然千姿百态的美丽吗?
答案是肯定的.借助高级软件和编程,我们得到了令人惊异的结果,举二个实例:
图4
图3
(1)不等式[1+(x+y)4][1+(y-x)4][1+(3-2y)4]≤82的解集图案(如图3),形似金元宝,我们把此不等式称为金元宝不等式;
(2)不等式sinx+siny+cos(x+y)≥1+4sinxsinycos(x+y)的解集图案(如图4).
图5
整个图案是由“环环相扣”的基本图案(如图5)通过上下左右周期性平移组成. 我们把此不等式称为环环相扣不等式.
评注一个个枯燥的不等式演变成一张张精美生动的几何图形,精美绝伦,美伦美奂, 这是“数学之美”的新发现,在文献[2-8]中也作过研究.这些惊异型数学问题的教学,不仅从形式上触及学生的视觉网膜,而且有“视觉冲击力”和“情感震撼力” ,其创意穿过学生头脑,触及学生的心灵. 有助于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和效果,寓教于乐,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不仅用聆听,还用心去体会享受.
5 惊异型数学问题的教学实效及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
惊异型数学问题的教学,不仅从形式上触及学生的视觉网膜,而且有“视觉冲击力”和“情感震撼力” ,其创意穿过学生头脑,触及学生的心灵, 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和效果,将会开辟出一个数学教育新天地.寓教于乐,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不仅用聆听,还用心去体会享受.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证明:有意识用一些恰当的惊异型数学问题引导教学,能够很好地体现数学的神奇魅力,只要适时恰当使用,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用问题惊异性震撼课堂,学生能更深刻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精妙绝伦.有待研究的问题有以下三个.
5.1 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进行设计
一个好的惊异型数学问题,源于对教材内容准确、深刻地解读,和宽阔、深厚的数学文化构建,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关键是如何和内容有机结合,使之水乳交融,浑然一体,要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作为美的信息载体,成为人类文化情感和美质的积淀. 且比常规教法更适合学生,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
惊异型问题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课堂教学,问题设计不当会导致不好的后果.所以对惊异型问题所具有的极强的感染力和渗透力,应该综合认识和运用.
5.2 内容选用要精美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中惊异型数学问题的成功运用同样也是一门艺术.数学是一座智慧的城堡,在这神秘的世界里有许多惊异型数学趣题,教学中选用的内容一定要精美,要有教学魅力,体现在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继续学习,有审美价值,有长久深远的感染力、穿透力与亲和力.
但一个惊异型数学问题的集聚,有些像一个镜子的碎片重新收录在一起,从不同向度看,映出的镜像都会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在选用时要作深层次的思考.
5.3 使用时机要恰当
惊异型数学问题使用的时机要恰当,是在上课之初,还是在快下课时,是在讲授前,还是在讲授中或讲授后,都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授课实际精心安排.
6 结语
本文提出了“惊异型”数学问题的概念,讨论了惊异型数学问题的设计原则,揭示了惊异型数学问题在教学中的作用,总结了惊异型数学问题的创作来源,最后提出几个有待继续研究的相关问题.
教学实践证明:创设有效的惊异型数学问题,能够很好地体现数学的神奇魅力,适时恰当使用,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的研究仅仅是冰山一角,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乐于见到有更多更好的超级惊异型数学问题的出现,以提高数学的震撼力,用那精巧的情节和简练中透出的深度,在课堂中一下子就能击中学生的内心,撼动学生的心灵,让他们体会到:数学这么有用,数学真神奇!相信惊异型数学问题的生命力会很强,在数学园地会占据一席之地,焕发着勃勃生机,不但能够承载思想,传播真理,而且能够改变人的思维方式,震撼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