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类文本阅读备考策略摭谈

2019-04-17俞联斌

教师·下 2019年2期
关键词:小说阅读

俞联斌

摘 要:经过对近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的分析和研究,作者认为,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备考应以加强小说阅读为重点,以微型小说阅读为突破口,突出微型小说的阅读量和体式特点,以叙事学理论为抓手加强具体鉴赏的指导,提高文学类文本阅读题的得分率。

关键词:文学类文本;小说阅读;微型小说;叙事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11-20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06-0024-02

从2017年开始,文学类文本阅读在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中,从选考题变成了必考题。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在文体与文本选择、阅读与鉴赏指导等方面都必须调整重心、优化策略,使复习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经过对近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的分析和研究,笔者认为: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备考,要把时间和精力向小说阅读倾斜,精选微型小说为阅读文本,借助叙事学理论知识加强阅读和鉴赏指导。下面结合试题内容,就文学类文本阅读今后备考策略加以具体阐述。

一、把小说作为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首选文体

2013~2018年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所选的文本,除2017年全国卷II和全国卷III外,其余均为小说,且以中国现当代小说为主,外国小说为辅(详见下表)。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指出,“现代文阅读约35分”“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9题左右”。较2017年的考试说明,我们可以发现这两句各多了 “约”与“左右”两词,既体现了继承与稳定的理念,又增加了弹性与修正的空间。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从2016年的4道小题减为3道小题,分值从2016年的25分降到14分。经过此番调整,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试题结构应会达到新的平衡。由此推测,今后两三年的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试题结构或将保持总体不变,小说仍是文本类文本阅读考查的首选文体。因此,文学类文本阅读的二轮复习备考应以加强小说阅读为重点。

二、把微型小说作为小说阅读复习备考的突破口

文学类文本阅读选用的小说文本,大都是篇幅在1500字左右的微型小说,或直接选用原作,或对原作删改。微型小说虽然与中长篇小说一样通过语言塑造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来反映社会生活,也具备了人物、情节和环境三个要素,但它具有“精短化的篇幅、精当化的选材、精巧化的构思和精美化的语言”等文体特点。这决定了它有不同于中长篇小说的构思方式和写作规律。具体深入地指导考生把握这些特点和规律,对提高考生的微型小说阅读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在初中、高中的语文教材中,小说篇目大都是中长篇节选或短篇小说,平时的小说教学大都利用教材的有限篇目,围绕概括故事情节、鉴赏人物形象、把握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等小说阅读基础知识展开。平时教学与高考要求存在脱节或聚焦不准的现象,教学上“对常见微型小说技巧赏析指导的具体性、深刻性和丰富性不够”,这就容易导致考生微型小说阅读量不够,鉴赏的成功经验匮乏,对微型小说的特点缺乏相对完整的认知框架,尤其是对微型小说主题、形象、情节、结构、手法等诸多体式特点把握不到位。加之,教师在包括小说阅读在内的文学鉴赏教学中普遍存在模式化倾向,对具体作品的具体赏析的指导不足,这也造成考生实际鉴赏能力有限。

这些问题在考生的考试中具体表现为:概念不清,答非所问;套用术语,胡乱撒网;理解肤浅,考虑不周;模式作答,架空分析。其体现在结果上就是得分相对较低。以福建省为例,2016年和2017年采用的高考语文试卷均是全国卷I,文学类文本阅读分别选用了微型小说李锐的《锄》和赵长天的《天嚣》。2016年和2017年两年的《福建省普通高考学科评价报告》(语文)显示:2016年文学类文本阅读赋分25分,全省文科和理科该题得分平均分分别为13.15、12.63,合计全省平均分为12.89;2017年文学类文本阅读赋分14分,全省该题得分平均分为6.58。前后两年该题的得分率分别仅为51.56%、47%。而历年的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的文本多为微型小说(除2018年全国卷III节选自刘慈欣《微纪元》外)。为加强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应把微型小说作为小说阅读复习备考的主要突破口。

三、把叙事技巧作为微型小说阅读的主要抓手

“每学期保证10篇左右微型小说的阅读量,拓宽视野,积累语感,加深体悟。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微型小说的精彩之处,要重视整体把握,更要强调‘匠心的赏析,突出鉴赏要领的指导。”这是《福建省普通高考学科评价报告》提出的教學建议。在复习阶段, 要强化“微型小说阅读”专题训练,集中阅读赏析10~15篇不同表达技巧、不同艺术风格的微型小说。

微型小说在叙事形式、叙事结构与话语、审美意蕴等方面都有自身的典型特色。借鉴叙事学的理论方法,指导微型小说阅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叙事学理论认为,小说的美学价值往往并不在小说故事本身,而在小说的叙事技巧。作为广义上的修辞,隐喻和象征在很大程度上承担着小说的叙事功能,是读者解读文本深层意义的途径和钥匙。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重点关注小说的叙事结构、形象的文化意蕴、主旨的深层隐喻和象征等,避免让微型小说阅读变成浅阅读甚至误阅读。例如2016年全国卷I文学类文本《锄》的深层意义正是借助隐喻和象征来实现的:

小说以“锄”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 ①锄作为一种农具,象征六安爷的人生和精神;②锄喻示劳动者和土地的亲密关系;③锄意味着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④锄作为一种劳作行为,蕴含着六安爷对土地的热爱,又暗含着他对土地的告别。

问的是“寓意”,许多考生答的却是“作用”或“意义”。答非所问的根源在于分析鉴赏不能整体把握小说形象的文化意蕴和主旨的深层隐喻,没能理解“锄”和“百香园”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意味。

微型小说的叙事“不仅仅是故事,而且也是行动,某人在某个场合出于某种目的对某人讲一个故事”。“由讲述者、故事、情节、读者、目的组成的基本结构至少是双重的。”微型小说叙事技巧的赏析要与作者、文本、读者之间的关系相结合,进一步解构主题、人物形象、情节、环境、手法等基本因素的关系。这是一个复杂和多层面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渗透叙事学理论常识,补救模式化指导的不足,进一步提升鉴赏评价能力。2017年全国卷I文学类文本阅读选用微型小说《天嚣》,重点考查考生对微型小说的鉴赏评价能力:

例1: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答案】①省去许多不必要的叙述交代,使情节更简洁;②集中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状态与感受,使主题更突出。

例2: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答案】①小说人物“他”所知有限,这样写很真实;②故事戛然而止,强化了小说的神秘氛围;③打破读者的心理预期,留下了更多想象回味的空间。

例1考查小说谋篇布局艺术对情节结构、人物形象、主题等的作用。这不是简单套用“作为线索”“侧面烘托”“铺垫伏笔”等术语或模式化作答可以解决的,而是需要考生理清文本脉络、把握叙事技巧之后方能感悟的。例2涉及叙事视角的问题,小说《天嚣》主要采用的是以第三人称叙事的限知视角,其效果在于增强真实感。

2018年全国卷I 也考查了叙事技巧的问题,要考生分析小说《赵一曼女士》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的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小说的叙述方式常用的有第一人称叙述、第三人称叙述、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交互叙述等三种。这道题题干指出的“历史和现实交织穿插”, 即采取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交互叙述,既巧妙接入文献档案而给人客观真实之感,又可以拉开时空距离而使叙议灵活不受拘束;既能使英雄人物形象更立体,又能表现以“我”为代表的当代人对赵一曼女士的尊敬之情。

小说叙事学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是对小说的叙事结构、叙事特性进行分析的理论。近年来,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推进,它已逐渐成为充满活力且风行各地的学术思潮之一。教师要依托小说鉴赏的教学引入和介绍叙事学理论,结合小说复习备考指导学生了解并掌握叙事学相关知识,加强对叙事技巧的理解和赏析。

阅读能力,是核心素养的外显形态,其培养和提高需要长期的浸润。提高文学类文本阅读能力,需要必备知识的支撑和有效训练的强化。文学类文本阅读备考若能加强微型小说阅读赏析指导,重点做好阅读量的突破和叙事技巧的具体鉴赏指导,则对提高考生的文学类文本阅读能力和考试得分都将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滕永文.微型小说文体特征刍议[J].文学教育(下旬刊),2012(2):93-95.

[2]朱冬民.从叙事学角度再读《装在套子里的人》——兼谈课文的删节问题[J].语文建设,2011(2):44-46.

[3] (美)詹姆斯·费伦.作为修辞的叙事:技巧、读者、伦理、意识形态[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4]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文科试题分析:语文、数学、英语分册(2018年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小说阅读
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情境教学探讨
立足教材 移步课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