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甲环酸对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血栓形成及炎症状况的影响
2019-04-17张东方
张东方, 郑 稼
(郑州大学人民医院 骨科, 河南 郑州, 450000)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指对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或严重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高分子聚乙烯所制的髋臼以及低强度的金属所制的人工股骨头进行取代治疗,以求实现假体的生物性永久固定[1-2]。但因远期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假体周围感染、髋臼松动及引发全身炎症等问题,可能导致手术失败,故需进一步进行观察[3]。氨甲环酸被用于治疗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所致的各种急慢性出血等,能够有效抑制纤维蛋白与纤溶酶等物质结合,从而阻止纤维蛋白的分解,具有止血、减少炎症并发症发生的作用,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出血量与输血量[4-6]。本研究探讨了氨甲环酸对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血栓形成及炎症状况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60例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7]: ① 年龄在50岁以上,髋臼严重损伤,严重影响正常生活; ② 临床医理确诊为股骨头坏死并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 ③ 患者对氨甲环酸无过敏反应,自愿参与实验研究。排除标准[8]: 合并患有恶性肿瘤、血栓及其他严重性内外科疾患者,肝脏、凝血功能异常者。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51~78岁,平均(64.55±6.28)岁,患病时间11~21个月,平均(16.84±2.19)个月,手术时间84~109 min, 平均(96.56±9.12) min; 研究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54~77岁,平均(65.53±5.97)岁,患病时间10~23个月,平均(17.34±2.61)个月,手术时间85~107 min, 平均(94.76±9.06) min。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时间、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患者均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采用全身麻醉,由同一组关节外科医师采用同种手术方式进行,均采用生物固定型假体。对照组: 手术后即刻,使用生理盐水注射液100 mL进行静脉滴注,之后夹闭引流管, 2 h后放开, 24 h后观察引流量并拔除引流管。研究组: 手术后即刻,使用氨甲环酸(长春天诚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591, 药品规格100 mL: 1.0 g)进行静脉滴注,氨甲环酸用量为100 mL(此前对患者进行皮试,测试患者无过敏等不良反应后进行静脉滴注),夹闭引流管, 2 h后放开, 24 h后观察引流量并拔除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分析并比较2组患者输血、出血情况以及术后凝血功能、并发炎症状况。⑴ 失血评价指标[9]: ① 术中出血量,即引流瓶中液体总量-术中清洗用生理盐水总量; ② 术后引流血量,即引流量; ③ 隐性失血量,采用Gross方程计算法计算,隐性失血量=红细胞丢失总量-显性失血量,显性失血量=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 ④ 总失血量,采用Gross方程计算法计算,总失血量=患者血容量×(术前红细胞压积-术后红细胞压积)÷术前及术后红细胞压积均值。⑵ 术后凝血功能评价指标: 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值。⑶ 术后炎症因子水平评价指标: 检测2组患者手术前、手术48 h后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值并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失血、输血情况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血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及输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 术前术后凝血状况比较
手术前后, 2组患者间的PT、FIB、APT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1 2组患者失血、输血情况比较 mL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表2 2组患者手术前后凝血状况比较
PT: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FIB: 血浆纤维蛋白原; APT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2.3 手术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手术前、后, 2组患者间的CRP、ESR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2组患者手术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CRP: C反应蛋白; ESR: 红细胞沉降率。
2.4 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动脉栓塞发生情况
手术后, 2组患者均未发生假体周围感染,且下肢深静脉血栓与肺动脉栓塞的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 见表4。
表4 2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动脉栓塞情况比较[n(%)]
3 讨 论
股骨头坏死是一种常见的由供血障碍等因素引起的骨组织缺血性疾病[10]。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各种终末期髋关节疾病最有效的方式,目前在临床已取得了满意效果,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但创伤性手术极易造成患者大量出血,进而引发术后疼痛、伤口感染、局部炎症等并发症状,影响患者痊愈[11-14]。为了减少患者手术出血量,增强患者凝血功能,减少患者术后疼痛感染,降低局部炎症发生率,临床中提出可使用纤溶性药物配合治疗[15]。氨甲环酸作为纤溶性药物的一种,能够抑制纤维蛋白酶的激活,使纤维蛋白不被溶解,增强凝血块的稳定性[16]。众多外科手术已临床证实氨甲环酸具有减少手术出血以及增强凝血功能的作用[17-18]。
本研究采用静脉滴注方式使用氨甲环酸,可促进药物吸收,与使用生理盐水静脉滴注组对比,结果显示使用氨甲环酸的研究组患者总失血量及术后输血量显著低于使用生理盐水的对照组患者。此外,氨甲环酸在使用过程中不会破坏纤维蛋白溶解与凝血系统间的平衡状态,具有一定安全性,能够降低凝血因子的浓度,防止血液出现高凝状态,无形成血栓等症状的风险[19-20]。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动脉栓塞的情况极少,且PT、FIB、APTT等指标检测结果也显示使用氨甲环酸并不会影响凝血功能,患者检测数据均在正常范围内。此外,使用氨甲环酸的研究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与使用生理盐水的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氨甲环酸并不会增高引发炎症的概率,安全性较好。
综上所述,应用氨甲环酸对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静脉滴注,能有效减少患者出血量与术后输血量,止血效果明显,且不会增高患者血栓形成的风险及炎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