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飞秒激光白内障与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效果对照研究

2019-04-17陈润连刘晓军邓钜良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飞秒晶状体乳化

陈润连 刘晓军 邓钜良

广东省东莞市虎门中医院,广东东莞 523900

白内障是临床眼科常见疾病,多发于老年人群体,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有致盲风险[1]。该疾病多以手术治疗方案为主,常见手术术式有白内障囊内摘除、囊外摘除、超声乳化吸除等,现阶段大部分患者都会选择采取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的手术方法,术中需要经手法对患者制作角膜切口、撕囊及碎核等,不确定性较强,导致患者视觉质量下降[2-3]。飞秒激光是通过超短脉冲激光进行切割的一种手术方式,在白内障治疗中现已有较多的应用,为进一步探讨该手术对白内障患者的影响,我院开展了相应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二三级核白内障患者共60例(64眼),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32眼),其中对照组内包含男20例(22眼),女10例(10眼),年龄50~70岁,平均(61.5±3.6)岁,研究组内包含男19例(20眼),女11例(12眼),年龄50~72岁,平均(62.1±3.3)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情上无明显差异(P>0.05)。

纳入标准:患者晶状体混浊度评定结果为3级及以上;患者角膜散光低于0.5OD;对研究知情并自愿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青光眼或角膜病变患者;临床资料不全患者。

1.2 方法

研究组患者接受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在传统超声乳化手术方法上加用飞秒激光技术进行前囊膜的撕开、晶状体的预劈核及透明角膜切口的制作。仪器选用爱尓康Len Sx白内障飞秒超乳机。术前散瞳,麻醉采取表面麻醉方式,药物选用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4g/L),开睑器开睑,并应用负压吸引环将固定患者眼球[4]。设置好激光仪器参数,以撕囊、劈核及做角膜切口顺序实施手术操作。激光手术完成后将患者移至另外的手术床进行如下操作:于患者角膜主切口及侧切口处应用分离器将其打开,在前房内注入黏弹剂,使用撕囊镊将患者囊膜取出,分离已劈开并呈十字状的核块,将其后方存在气泡排除,做常规超声乳化手术治疗[5-6]。

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超声乳化手术治疗,于患者鼻上十点位行3.2mm的透明角膜主切口,两点位15度刀做侧切口作为辅助应用,将黏弹剂注入前房,对患者前房内皮细胞进行保护及支撑前房,连续环形撕囊,直径为5.5mm,使用超乳机做常规超声乳化并将皮质吸除干净,在前房及囊袋内再注入黏弹剂,植入人工晶体(IOL),并将前房内及囊袋内黏弹剂清除干净,水密角膜切口。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前囊切开直径、囊膜大小、手术时间、术后1d、1个月和1年的视力情况、人工晶状体偏移发生率,术后行散瞳后裂隙灯检查两组患者囊膜居中性。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指标比较

研究组患者前囊切开直径及囊膜大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相比对照组显著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中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术中指标比较(±s)

组别 前囊切开直径(mm) 囊膜大小(mm) 手术时间(min)研究组 5.01±0.13 25.16±16.18 8.00±1.48对照组 5.88±0.65 37.13±15.46 5.00±1.44 t 7.424 2.929 7.957 P 0.000 0.005 0.000

2.2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阶段视力情况比较

分别统计两组患者术后1d、术后1个月及1年裸眼视力>0.5患者数量,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阶段裸眼视力>0.5情况比较[n(%)]

2.3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阶段人工晶状体偏移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术后人工晶状体偏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阶段人工晶状体偏移情况比较[n(%)]

2.4 两组患者囊膜居中性比较

经散瞳后裂隙灯检查囊膜居中性,两组患者的前囊口在术后1个月、1年均有逐渐变小的趋势,这可能与人工晶体攀的位置和囊袋皱缩有关。研究组患者囊膜居中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飞秒激光技术临床应用价值较高,效果显著,在临床中具有广泛应用[7]。虽然该项技术在在角膜屈光手术中应用时间较长,但是将其用在白内障患者治疗中的时间则相对较短,属于白内障治疗的新技术之一[8]。飞秒激光脉冲宽度相对短、损失功率偏大、具有较高的精密度,且该技术的穿透性能较强,其在白内障手术治疗的主要作用为制作患者前囊膜环形切口。撕囊口的形态、大小及位置居中性对于评估有效人工晶状体位置非常重要,人工晶状体位置不准确会直接导致人工晶状体预测度数偏差。因此在临床手术中该步骤十分重要[9-10]。白内障患者最为理想的囊口特点主要包括位置正、圆形、与人工晶体相比略小等[11]。但是在传统超声乳化手术中,患者撕囊为医生手动操作,缺乏精确性及可重复性,导致手术效果相对较差。而飞秒激光技术可直接收集患者眼部数据,通过电脑制作模型,可精准控制前囊口的大小,有效规避了手动操作的不确定性,其切口更为安全且符合相关手术的技术规范[12-13]。

表4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阶段囊膜居中性情况比较[n(%)]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前囊切开直径标准差更小,说明飞秒激光技术可有效控制切口长度,还可对手术切口精准性进行有效控制,有利于手术效果的提升。此外,飞秒激光技术对患者前囊切开直径的显著控制效果,使得囊口边缘可将人工晶体完全遮蔽,继而保证囊袋内的人工晶体位置的合理性[14-15]。人工晶体偏移对患者手术疗效有不良影响,但是飞秒激光技术的可控性好,精确性高,为囊袋的居中性提供了很好的保障,有效减少了囊袋不对称性,良好的规避了人工晶体偏移发生率[16]。

白内障手术的核心技术是碎核。在超声乳化术中,该步骤最容易引发并发症,如长时间超声乳化产生的热量或手术操作失当造成角膜内皮损伤、前房不稳定、虹膜咬伤、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等。飞秒激光晶状体碎核是一重要突破,晶状体可规则有效的被分成小块,能减少超声乳化时能量的释放对角膜内皮的损伤,以及减少其他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飞秒白内障技术在撕囊、晶状体预劈核及透明角膜切口制作完成后还需换床,相比传统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增加了一个环节,时间相对要长,但从远期的临床疗效来说,患者视觉质量会更高,因此,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白内障技术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飞秒晶状体乳化
全飞秒与半飞秒的区别
突然视物清晰 未必是好事
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临床疗效
白内障手术,该选哪种晶状体
溴丙烯在800nm和400nm飞秒激光强场下的解离电离
飞秒成像:拐角也能拍照
Google新专利把电子眼注入眼球近视眼福音
绞股蓝总皂苷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制备
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在干线公路的应用
儿童先天性晶状体半脱位术后房水中细胞因子的连续观察和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