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课练”对初中生动作速度干预效果的实验研究

2019-04-16徐庆涛于志明

少年体育训练 2019年3期
关键词:课课课课练实验班

徐庆涛,王 浩,于志明

(东北师范大学南湖实验学校,浙江 嘉兴 314000)

体育课作为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主要课程在学生的健身效果方面却并未达到令人满意的结果,其主要问题在于学生体力活动的时间不足,体育课运动负荷并未达到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有效阈值。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如果在学生身体素质敏感期内对学生进行特定的干预练习,在提高学生将来的生活质量方面也有着一定的帮助。本论文以此为切入点,以东北师范大学南湖实验学校初二年年级80名学生为实验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开展论文的研究工作,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课课练”对初中生速度素质的干预效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需要,通过嘉兴市图书馆、中国知网,收集整理关于“中学生身体素质”“课课练”“运动干预”“速度素质”方面的优秀博硕士论文和相关文献百余篇,同时查阅了国内外关于体育课程实施的有关文件、决议、政策等,阅读教育学、运动训练学、体育学等学科有关文献资料。

1.2.2 实验法(1)实验对象:选取东北师范大学南湖实验学校初二年级学生80人,实验班40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20人;对照班40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20人。

(2)实验设计:制订实验干预方案,对每节体育课进行实时监控和调节。本实验设计为2×2×2三因素实验研究。3个因素为:①A因素为班级因素,分为1个实验班级和1个对照班级。②B因素为性别因素,分为男生、女生。③C因素为时间因素,分为中测进步幅度和后测进步幅度。实验班与对照班采取相同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由同一教师进行授课,课程总体时间分配为准备部分7min、基本部分30min、结束部分3min。实验班“课课练”是在体育课上第27min~37min这样一个时间区间抽取5min的时间进行专门的动作速度素质练习,对照班则保持常规上课模式。

(3)干预周期:“课课练”实验干预周期为8周,共进行3次测量,分别为前测(运动前)、中测(运动中)、后测(实验第8周),对学生速度素质指标进行测量,在每周3节体育课上进行干预,课时为40min。速度素质指标测量在实验前安排体育课和活动课时段进行测试,中测测试时间为1节活动课时间,实验后测时间为干预期结束后在体育课上和活动课时段进行测量。

1.2.3 数理统计法利用SPSS 17.0对实验前期对照班和实验班学生的各项测试指标进行方差分析及方差其性检验,以此验证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各项测试指标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时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各项指标是否适合比较,在整个实验的测试过程中(前测、中测、后侧),对照班和实验班组间采用2×2×2三因素方差分析对各项测试指标进行统计处理分析,组内各项测试指标前后的比较均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的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实验班男生动作速度前测均值为31.80,实验班女生动作速度前测均值32个;对照班男生动作速度指标前测均值为31.85,对照班女生动作速度指标前测均值为32.45。实验班总体动作速度指标前侧均值为31. 90,对照班全班动作速度指标前侧均值为32.15。从中期测试、后期测试结果来看,对照班学生动作速度测试指标未呈现增加的趋势,实验班学生动作速度测试指标呈现出一定的增加趋势。

表1 动作速度主体间效应检验

以动作速度进步幅度为因变量,对2个班学生的动作速度素质测试指标的进步幅度(进步幅度1=中期测试-前期测试;进步幅度2=后期测试-前期测试)进行三因素方差分析(表1)。结果显示,动作速度测试指标的进步幅度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不存在显著的“性别”主效应(P=0.197,P>0.05),存在显著的“班级”(P=0.006,P< 0.05)和“时间”(P=0.012,P<0.05)主效应。

从表2中可以看出,对照班学生动作速度测试指标在中期和前期、后期和中期以及后期和前期的比较中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班学生动作速度测试指标在中期和前期的比较中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P=0.278;女生P=0.248;全班学生P=0.107),在后期和中期以及后期和前期的比较中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从变化幅度的角度进行分析(表3、图1),对照班学生动作速度的测试指标在中前差、后中差、后前差的测试中并没有呈现出连续增加的趋势;实验班学生动作速度的测试指标中前差、后中差、后前差的测试中呈现出连续增加的趋势。此外,我们在对动作速度测试指标进步幅度进行三因素方差分析时得知,在动作速度测试指标进步幅度方面存在显著的“班级”“时间”主效应,不存在显著的“性别”主效应(表1)。结果表明,“课课练”对初中生动作速度的提高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课课练”干预周期越长,所产生的效果越好。从整体来看,虽然对照班学生的动作速度测试指标有所增加,但和实验班比较而言,对照班学生动作速度的测试指标明显低于实验班学生动作速度的测试指标。此外,实验班学生动作速度测试指标在测试过程中处于稳定增长的状态,而对照班学生的动作速度测试指标在测试过程中处于不稳定状态,这也进一步说明了每节课进行一定时间的“课课练”对初中生动作速度的提高大有裨益。

表2 动作速度测试指标配对t检验统计表

表3 对照班和实验班动作速度指标统计表 ±s

表3 对照班和实验班动作速度指标统计表 ±s

注:*表示与本组实验前期测试之比P<0.05,&表示与中期测试之比P<0.05。

班级 实验前测 实验中测 实验后测 中前差 后中差 后前差对照班 32.15±4.258 32.48±3.580 32.48±4.151 0.33±1.859 0.00±2.253 0.33±1.670实验班 31.90±4.981 32.30±5.055& 33.73±5.114*& 0.40±1.533 1.43±2.521 1.83±1.999

图1 对照班和实验班动作速度测试指标幅度变化图

3 结 语

3.1 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中后期的对比结果可以看出,在体育课上对初中生进行一定时间累积的“课课练”干预练习,可以有效提高初中生动作速度素质的水平,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课课练”干预周期越长,对学生的动作速度产生的效果越好。

3.2 为深入了解不同累积“课课练”干预时间对初中生动作速度干预练习的具体效果,可以考虑延长实验的周期。在后续研究中可以考虑延长每次干预练习的时长,并对针对不同年级学生速度素质发展的具体特征采用不同的干预练习手段。在青少年身体素质训练方面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工作,只有了解中小学生各年龄阶段身心发育的特点才能更加有效地进行速度素质训练。

3.3 在促进青少年身体素质提高方面,学校是一个很好的干预单位。如今,在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仍未得到有效遏制的情况下,在体育课上十分有必要进行一定时间的“课课练”干预练习,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促进青少年身体素质的提高。

3.4 体育教师应将“课课练”练习内容和体育课主教材相结合,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课课练”练习手段,力争“课课练”与主教材相互适应、相互协调。

猜你喜欢

课课课课练实验班
基于语料库的词块教学对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提升有效性研究
体育常态课中“课课练”的思考和探析
与天才班的人谈恋爱
高校大类招生模式按实验班/基地班招生
超常发挥的“幸运儿”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课课练”
身体素质趣味课课练
基于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优化体能“课课练”的研究
《中国青少年体能素质“课课练”创新研究》结项总结报告会在京举行
体育“课课练”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