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教学法视域下的古汉语“翻转”初探
2019-04-15邹勤
邹勤
古汉语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有利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因此,中学教材里古汉语内容的比重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对于在现代汉语语境中长大的学生而言,古汉语始终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难点。
这是因为,一是古汉语主要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所形成的文言文,是“过时”了的语言,而当今时代人们更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操作性,所以古汉语对现代人缺乏吸引力;二是古汉语去今甚远,言语陌生,需要长期的、大量的积累和记忆,容易枯燥乏味,对初学者来说甚至犹如“天书”,容易滋生畏难情绪,学习信心和动力不足。
长期以来,填鸭式、满堂灌式的古汉语教学方式在我国中学语文教学中比比皆是,教师把自己当作知识点的输出者,按部就班地系统讲解文言文中的字、词、句,学生则被动地接受、记忆、再现教材知识,忽视了古汉语教学对于提升中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和健全精神人格的重要作用。久而久之,学生对古汉语学习没有兴趣,不爱学,不想学。而微课程教学法视域下的翻转课堂则有效地化解了这个问题。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第四学段(7-9年级)应“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在《武汉市义务教育(7-9年级)语文学业质量监测评价标准》中,对古文有两类要求,一是要求积累一些常用实词、虚词,了解一些特殊句式;二是能借助注释读懂浅易文言文,能概括文本大意,理解文本主题、形象和情感。在《武汉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中,对古文阅读有三个能力层级的考查要求,分别是识记(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理解(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为浅易文言语段断句,理解古诗文名句的语意与情感,将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分析综合(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从以上标准中可以看出,初中古汉语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浅易文言文,能力层级定位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上,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常见文言实词、虚词,断句,翻译和理解文意。
《诫子书》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该文篇幅短小,全文仅五句话,共86个字,比较适合初学者学习。学生刚进入初中,在文言文的学习上几乎是零基础。因此,我依据最近发展区、支架教学和填沟理论,用微课程教学法对这一课进行了“翻转”,达到并超越了课标要求,学生不仅学习了古汉语知识,还能用古汉语进行当堂创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以此开启了文言文教学的翻转课堂探究之门。
微课程教学法是在“云计算”环境下,以单位课时的教学活动为研究对象,以三大模块、“导学一体”为基本模式的教学方法。《诫子书》的微课程系统设计是课前自主学习和课堂提升学习的整体设计。
以问题导向为坐标的自主学习
《诫子书》文章虽短,字字珠玑,凝结了诸葛亮一生的智慧。对七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有一定难度的,一是文言语句的翻译,二是文章结构和内涵。微课程教学法系统设计就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学习任务,提供学习支架,帮助学生化解难度,增加学习信心,最终达成学习目标。因此,我以问题为导向,以支架为辅助,设计指导学生在家学习的自主学习任务单。
1.达成目标定方向
我将《诫子书》设置了三个层次的目标,一是基础目标,即会读、会译,读懂文意;二是拓展目标,即知晓创作背景,诫体文的特点,以及古代以家书家训来传达教诲的方式;三是高阶目标,即学生能用古汉语来创作自己的家书家训。高阶目标定位在应用和创造上,虽然超越课标要求,但能激发学生对古汉语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的信心,并且使理解更加透彻。关键是,只要提供了足够的支架,学生完全有可能跳得更高。
按照微课程教学法系统设计的原则,基础目标和拓展目标放在课前,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高阶的应用与创造目标放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协作探究完成。由此,我确定了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达成目标:①通过跟读《诫子书》朗读视频,能准确、流利地朗读全文。②通过查看注释和字典,理解“夫、以、无以、慢、励、险、遂”等词语在文言语境中的意思。③通过观看《诫子书》语句翻译的微视频,掌握解释文言词语的方法,能理解“静、淡泊、明志、致远、广才、成学、治性、驰、枯落”等词语的意思,能准确翻译全文。④通过观看家训家道系列讲座之《诫子书》的微视频,了解《诫子书》的创作背景和主要內容。这些目标的设定,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指明了方向。
2.学习任务搭支架
为了让学生在独自学习的情况下能够达成目标,我将每一项目标都转化为学习任务,这些学习任务其实也是帮助学生学习的支架。学生只要能完成学习任务,就能达成目标。只要掌握了学习支架,就能达到更高的目标。这能极大地鼓舞学生的自学信心,培养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
《诫子书》自主学习任务单上共设置了四个达成目标,包括朗读目标,理解词语和翻译语句目标以及了解相关背景知识的拓展目标。对应每个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学习任务,为学生自主学会这篇文言文搭建了一个个支架。
例如,朗读目标是能准确流利地朗读全文,相应的学习任务有两个,一个是写出划线字的注音和释义,第二个是按要求观看《诫子书》朗读视频,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全文。划线字都是文中出现的较难字或文言特殊词,写注音和释义就能正音,辅助理解。看朗读视频,学生就能跟读、仿读,就容易达到读准字音、读清句读、把握节奏的朗读目标了。这是为学生搭建了文言语感的支架。
词语的理解和语句的翻译是读懂文言的基本功。本文中有些文言虚词、古今异义词以及双音节词,是不能按现代汉语字面义去理解的。所以,让学生通过看课下注释、查工具书,以及学习所提供的翻译讲解微课,能让学生在第一次接触这篇文言文时,正确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为翻译全文打好基础。这是进一步为学生搭建了文言语感的支架。
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了解诫体文的文体特点,以及了解古人通过家书家训来教诲后人的习惯,都是为学生真正读懂本文而进行的拓展,其实也是帮助学生掌握文本内容的支架。
3.配套资源好帮手
学生是独自完成学习任务的,没有老师和同伴的即时辅导,所以还需要提供辅助的学习资源,以帮助学生能够完成任务,达成目标。为此,我开发了配合任务单的学习资源。
(1)为帮助学生知晓文意,跨越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鸿沟,化解特殊文言现象的难点,我将《诫子书》全文的5句话,制作成5段讲解小视频。在讲解中,贯穿组词法、增补法、查字典法的运用,重难点词语一一讲解清楚,连词成句进行翻译。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可以暂停抄录笔记。
(2)针对朗读目标,提供示范。在学习平台提供的学习资源里选择示范朗读的视频,视频上呈现全文,对可能误读的字都标注了拼音。朗读者声情并茂,发音标准,吐字清晰,句读准确,节奏感强,带有强烈的情感,很适合学生跟读、仿读,使其能快速达到朗读目标。
(3)提供拓展类资源。有诸葛亮创作《诫子书》的背景,有对《诫子书》主题的视频讲座,有对诫体文的介绍,还有古代著名的家书家训等,这些资源,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学习本文的意义,辅助理解文意,领会家书家训的精神价值,为创作做好铺垫。
在本次课中,学生借助这些资源,都能较好地完成自主学习任务,为课堂的深入学习打好基础。
以思维、情感为中心的课堂活动
自主学习主要是基础学习,能让学生读懂大意,扫清文字理解上的障碍。而文言文教学不能止于知晓大意、识记字词,还应该充分挖掘文章的人文价值,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所以,课堂学习需要以提升学生的思维深度和情感体验为核心,充分挖掘文本的学习价值,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精神食粮。
据此,课堂学习的达成目标确定为:①通过分析《诫子书》语句之间的关系,理解文意,理清思路。②通过用古汉语创作家训,理解家训的意义和作用,然后通过几项学习活动促使学生达成目标。
1.课堂预告藏玄机
《诫子书》一课的课堂形式预告了四个内容:自主检测—内容探究—古文创作—展示活动。
(1)自主检测。提示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会当堂检测,让学生有紧迫感,会更认真地对待自主学习的任务。我从朗读断句、易错词语解释、句子翻译以及文章背景等方面精心设题,与自主学习中的知识点范围完全一致。共设置了8道选择题,这样能保证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检测。每题的选项均为二选一,降低了难度,学生只要认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绝大多数都能做对。
(2)内容探究:思维导图理思路。提示学生将用到思维导图的方法来梳理文章思路,这也是在提醒学生,在完成翻译全文的自学任务时,不要只满足于写出译文,还要主动思考各语句之间的关联,为梳理文章思路提前做准备。
(3)古文创作:我给我“儿”写家训。充满儿趣的活动名,让学生有猜想,产生课堂学习的期待感,同時也让学生提前进入情境,思考怎么用古文创作,而且还是写给自己“孩子”的家训。
(4)展示交流。提示学生创作的作品是要当堂展示的,要与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成果,这会让学生有跃跃欲试之感,会更加认真地对待课前的自主学习。
2.思维导图巧搭桥
课堂学习的第二项任务是进阶作业。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基本上能读懂《诫子书》的大意,但对文本的内容结构、逻辑思路以及主旨意图等,还需要深入的理解。所以,在此环节我让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梳理文本的思路。先以两个问题作为引导:在《诫子书》中,诸葛亮对诸葛瞻提出了做“君子”要达到哪些要求?要达到这些要求,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有了这两个问题的引导,学生就能很快在文中梳理出作者说理的思路了。这时再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出来,就能一眼看出文本的结构思路了。这也为学生进行自己的家训创作提供了结构思路的支架。
3.古文创作“翻”新意
当堂用古汉语创作家训是非常大胆的尝试。七年级学生还没有多少文言文的积累,在短短一次课中就运用文言来进行创作,在以前的教学中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按照支架教学和填沟理论,在学生的学习中只要搭好学习支架,学生就能拾级而上,跨越障碍,挑战更高的目标。本次课正是运用“导学一体”系统设计的方法,在让学生用古汉语进行家训创作之前,已经巧妙地搭建了三个学习支架:一是自主学习中字词句的理解、翻译,搭建的是古汉语语言形式的支架;二是提供的配套资源里的关于家训的拓展资料,搭建的是家训的主题、内容的支架;三是课堂进阶环节的思维导图,是以《诫子书》为例,让学生清晰看到其说理的结构思路,搭建的是家训写作的结构思路的支架。在这三个支架的支撑下,学生再进行自由创作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大大增加。
此时,再请学生回忆父母平时对自己的教导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想象如果自己有了孩子,会给孩子怎样的人生指引。古代著名的家训也有着相同或类似的主题,结合起来思考,“我给我‘儿写家训”的主题内容就出来了。继续思考按什么思路来写呢?可以学习借鉴《诫子书》的写作思路,也可以按自己惯常的写作思路去搭建结构框架。思路有了,怎么用古汉语来表达呢?《诫子书》里就有语言形式的示范(如“非……无以……”“……以……”等),可以借来用,也可以调用自己平时读古诗文的积累,文言语感就出来了。有了写作主题内容、结构思路和语言形式的支架,学生当堂自由创作的灵感就会源源不断产生。
这是这节课上最出彩的一项活动。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古代的老人,换位思考自己要将哪些人生智慧传递给自己的后代子孙,相信学生能从角色模拟的创作中加深对家长的理解,或多或少能够产生新的人生感悟。不少学生当堂创作出了有文言味儿的佳作。例如,“夫君子之行,须静,须勤。非静,非勤,不可成大器。”“为君子,须为人正直,且好学,多阅。此乃君子之根本,吾儿须记也。”“君子,诚为先。与友期行,若为诚,则能进;若不为诚,则退之。诚乃人之本,若能诚,后路无忧矣。”“为人,首正之,善之。心静则正,心怜则善。而后成才。才须学也,学之则可广知,非学无以成器。与人交往,不可无信,不可无礼,少怒。再磨砺,成坚之,遇挫不倒,反迎难而上。望汝成才!”“夫学习之法,需多阅书,明书意,知书理,与书为友。”“学而不止步,方能成才;学而停息,必无大用。学而后习,必成大才;学不习也,学前忘后,其无用也。”这些作品虽然文言用语还很幼稚、粗浅,但我们的目标本来就不是让学生立马成为文言文大家,而是借此初尝成果,欣赏自我,激发学习热情。从内容上看,学生已经内化了《诫子书》的思想内容、结构思路,有了一定的文言语感。更可贵的是,他们将自己认为最正确最富有营养的价值观抒写出来,传给子孙后代,这本身就是他们自己价值观的提升。
创作是高阶思维能力的产物,本节课之所以能当堂涌现这么多优秀作品,正是因为给足了支架,让学生的学习进入最近发展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从古代经典作品中获得更多的精神养分。
这次课是古汉语“翻转”的一次尝试,收获虽满满,遗憾也多多。在进行古汉语“翻转”的道路上,还需要进一步思考和挖掘文言文本的教学价值。古人对立身、处世、待人等方面的看法充溢在堪称文言文典范的文章里,学生在阅读文章,了解文言文特点,掌握古汉语词汇、语法等知识的同时,也受到感染熏陶,从而使学生成长拥有更多的“钙”质,为学生学会做人贮藏取之不尽的营养。所以,还应有更长远的教学规划,以此来细化达成目标。
另外,配套的“微课”在支架作用上还可以更突出。“微课”中讲解文言语句的解释和翻译是必要的,但也出现了有部分学生暂停视频抄答案的现象。而抄对答案不等于理解掌握,所以在课堂检测中还会出现错误。可以在“微课”中讲解解释文言词意的方法,翻译句子的要领,然后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看“微课”时也能积极思考,用所讲的方法去尝试推断词义、翻译语句,促进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微课”的作用,避免把“微课”做成习题答案,学生一抄了之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