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解读
2017-07-05黄天骏
新校园·阅读 2017年3期
黄天骏
《诫子书》的作者是诸葛亮,这是他晚年写给爱子诸葛瞻的。《诫子书》中的名句有“静以修身,儉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它们被后人拿来作为劝勉自己的座右铭。而这也是诸葛亮一生活动的准则。诸葛孔明未出茅庐,便已知天下三分,这与他修身养德,淡泊宁静,勤学苦读,立下大志是分不开的。
《诫子书》一文一开始便强调了“静”和“俭”的价值。“静”方可修养身心,“俭”才能培养品德。而下一句中的“淡泊”和“宁静”也正与“俭”和“静”相对应。然而,通过“静”和“俭”做到“修身、养德”,进而“明志、致远”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实现自我价值,承担社会责任。
虽然《诫子书》的创作年代与我们相距近2000年,但其内容仍然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00后”一出生便生活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高度发达的时代,但一些信息使他们往往无法集中精力,修养性情。如果沉迷其中无法自拔,那么随着年华的流逝,个人的意志也会逐渐消沉,就像枝叶枯落一样,一事无成,最终后悔莫及。这正是“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所以,诸葛亮才会在最后强调,“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学习《诫子书》之后,我们不妨反省一番,看看自己是否有懈怠、浮躁的迹象,询问自己是不是能耐得住寂寞,潜心学习。理解《诫子书》中的句意不难,难的是真正践行这些箴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守得云开见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