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

2019-04-15韩李红

教育界·上旬 2019年2期
关键词: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核心素养

韩李红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知识产出效率明显提高,只是进行以知识储备为主的教学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发展需求,要注重教育实践中学生素质的培养。文章主要围绕语文核心素养内涵,培育语文素养的必要性,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提高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措施等方面展开讨论,具体分析了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有关措施。

【关键词】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核心素养

一、前言

素质教育理念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落实,促使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育,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而且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对学生未来发展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能为阅读教学的开展提供借鉴,通过设计相应的教学情境,采取任务教学法等措施的实行,可为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奠定基础。

二、语文核心素养内涵

语文素养指的是在语文课程实践中,教师重点关注对学生素养的培育,在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意识,不仅可为之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而且能对学生未来发展产生正向影响。尤其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已经成为语文教育的主要教学目标。所谓语文素养,主要是在人们内在品质、知识储备、品德修养等基本素养的基础上,又增加语文学习方式、语文基础知识、语文情感、语言积累以及语文能力等素养,这就需要语文阅读教学能针对学生各方面能力进行培养。其中,语文基础知识包括修辞知识、字词知识、句法知识等,语文能力指的是交流能力、思维能力等,语文情感主要包括思想感情以及审美意识等,需要在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做到对学生上述素养的全面培育。

三、培育语文素养的必要性

加强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丰富学生审美观念。中小学时期是学生形成正确审美观念的重要时期。教师可为学生推荐优质阅读文章,促使学生在阅读欣赏过程中,切身感受文章情感,走进文章营造的意境中并引进学生共鸣[1]。在阅读文章时,学生会对其中的关键词语产生深刻印象,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自身审美观,并会在之后的阅读中丰富自身审美观念。

二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操。小学生对于客观事物的认知还不够全面,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阅读资料,有利于开阔他们的阅读视野,培养其阅读想象能力。学生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可激发阅读兴趣,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并在阅读不同类型文章的情况下,促进多方面素质的培养。

从以上阐述可知,语文素养在学生审美观形成和道德情操培养方面有重要意义,有必要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方面着手,具体设计语文阅读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

四、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在对现代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时发现还存在教学理念滞后的问题。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够完善,在思考实际问题时更多依靠形象思维,其中阅读教学中的相关知识内容可依托形象思维获得,但还需要运用逻辑思维来对知识内涵进行深入了解,这就造成部分学生无法快速掌握阅读材料内涵,并且不能在阅读过程中提高自身思维能力,限制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当前大部分教师进行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时,更倾向于课文讲解,忽视了学生自主思考的重要性,只单纯细化阅读知识点,不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这种做法容易导致学生语文素养低下,并且学生缺乏自主思考意识,只能掌握阅读表层知识。从总体来看,目前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还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过于关注知识输出,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有一定不足。另外,虽然部分教师认识到素质教育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但是在语文素养内涵和素质教育具体实施路径上还存在较大欠缺,导致教师不能通过教学策略的合理制定及实施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五、提高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明确教学目标

明确教学目标是提高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关键,进一步丰富学生语文素养,可在教学目标引导下,促进阅读教学过程顺利进行。现阶段,大部分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忽视教学内容的设计,不能发挥阅读教学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作用,并且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2]。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教师对教学目标把握不明确,导致阅读过程过于模式化,阻碍学生思考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首先要确定可行性较高的教学目标,将关注点转变到教学质量上,并且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在学生配合下达到阅读教学高效开展的目的。例如,教师在正式开始课堂教学时,会向学生明确传达课堂教学任务,表明教学重难点,从而保证学生能自觉进行关键知识的学习,并能根据教学目标确定自主学习方式,进而在师生协作下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目标引导下,可保证阅读教学内容多样化,课堂结构合理化,不仅能调动学生阅读兴趣,还会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育。

(二)设计相应的教学情境

从认知心理学层面出发,形象思维是人固有的一种能力,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应。随着形象思维不断发展,思维会上升到理论高度,逐渐形成理性逻辑思维。小学教育能引导学生理论逻辑思维的形成与强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充分发挥情境在形象思维转变成逻辑思维上的作用。中小学生正处于逻辑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将情境教学落实到这一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依托学生形象思维,使得学生快速掌握阅读知识,同时能促使学生将直观印象转变为一种理性思维,进而提高其知识运用能力,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例如,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会考虑到学生对事件发生顺序和人物个性特征的掌握有一定难度,无法快速掌握阅读知识内涵,这时教师会安排学生扮演阅读文章中的角色,让学生在互动中将文章情境构建出来,从而加深学生对阅读知识的掌握。

(三)合理利用任务教学法

对于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来讲,还主要体现在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上,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应注重对学生这些能力的培养[3]。传统教学主要强调学生要掌握教师传授的解题技巧,在学生发现问题和解析问题能力培养上还有所欠缺,而将任务教学法应用到阅读教学中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从而做到对学生全面能力的培养。如教师应根据閱读材料,设计一些探讨空间较大的问题,要求这些问题的设定能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即将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形成自身的知识体系,使得学生能独立解决之后遇到的阅读问题。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要求学生根据问题总结有关知识点,最终得到最佳解决方法,这一过程势必会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另外,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其价值观也会或多或少地表现出来,因为是学生的价值观驱使着学生对事物的对错做出判断,对事物的好坏进行分辨。因此,在运用任务教学法的过程中,要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价值观。

(四)应用分组合作学习模式

语言能力是语文的关键能力,一个人具有良好语文素养的表现是语言生动,感染力强,能够做到出口成章,下笔成文。思维要在语言这个物质外壳的包装下才能有效地向外界传达,如果一个人的思维条理性强,思想内涵深刻,那么他的语言内容必定是深刻而又犀利的。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的一个好载体,应在轻松、开放的环境下开展,建议教学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模式,这是应用效果较好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中,合作能力、沟通能力是核心素养的主要组成部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实施合作学习模式,能加强对学生上述能力的锻炼。例如,在进行《钓鱼的启示》这一文章讲解时,教师可首先将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之后结合阅读材料内容为各学习小组设定相应的学习任务,要求小组成员在合作讨论中得到正确的问题答案,并由小组代表人员回答有关问题。这种教学方式能为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提供良好平台,并且在互动过程中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

(五)掌握教学内容

在进行学生语文素养培育过程中,要注重学生阅读理解力、思维创造力、语言表达力以及文化感受力的培养。对此,教师需要充分掌握教学内容,并结合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的差异,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主动搜集学习材料,在课堂中结合已有的知识储备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并且要求学生积极开展课后巩固学习,以便对知识有深刻掌握,能在知识运用过程中将知识内化成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如果教师对教学内容把握不足,则无法保证阅读方法的创新,会加大学生阅读学习难度,不能达到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能从阅读教学内容深入分析着手,真正落实因材施教这一教学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结论

综上所述,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培育学生语文素养方面有重要作用,需要将语文素养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以便在目标引导下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对当代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时发现主要存在学生学习能动性差、学习思维模式化等弊端,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对现代教育背景下推进语文阅读教学高质量开展措施进行了研究,以便发挥其培育学生语文素养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飞.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培养的学理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8(10):29-33.

[2]郭大芳.试论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養的培养[J].教育现代化,2018,5(11):334-335.

[3]李作芳.浅谈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14):60-61.

猜你喜欢

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核心素养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有效策略分析
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有效策略分析
中小学语文课堂的多元建构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