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与纤溶指标水平及相关性研究

2019-04-15李莹莹林凯旋吴为强

实用临床医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纤溶硬化血栓

李莹莹,彭 明,林凯旋,吴为强,吕 蓉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检验科,广东 中山 528400)

冠心病为临床常见病,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对患者健康及生命安全的威胁极大。冠心病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1-2],目前,临床上尚未明确该病的具体发生原因;随着研究的深入,临床上逐渐认识到血清脂蛋白(a)[LP(a)]升高及纤溶功能异常是导致冠心病发生的常见因素,但对其相关性的分析则相对较少。为进一步了解LP(a)与纤溶功能的相关性,本研究对收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0例为观察组:均符合WHO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知晓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意识清醒,无精神疾病可配合研究;就诊前停用抗凝、降压药、调脂及抗血小板药物等相关治疗。其中男74例,女46例,年龄最小29岁,最大75岁,平均(58.43±8.94)岁;120例中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32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26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组)2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8例。

选取同期在本院行健康体检者的正常人群60例为对照组,经B超、心电图、临床各项检查及血糖、肝肾功能等检验排除肝肾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肿瘤等病史和疾病。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最小33岁,最大68岁,平均(53.25±7.43)岁。

1.2 检测方法

所有受检者于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静脉血,用于检测血清LP(a)、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LP(a)使用海源医疗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试剂盒进行检测;D-D水平以免疫透射比浊法进行测定,FIB用磁珠法检测,仪器用STA R Max全自动凝血分析仪;严格按照相关说明书实施各项操作。

1.3 观察指标

1)比较观察组各组和对照组血清LP(a)与纤溶指标(FIB、D-D)水平。

2)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清LP(a)与FIB、D-D的相关性。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以直线相关分析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患者血清LP(a)及纤溶功能指标比较

观察组中AMI组、UAP组、SAP组、OMI组患者血清LP(a)、D-D、FIB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以AMI组与UAP组升高程度更加明显(均P<0.05)。见表1。

组别nLP(a) ρ/(mg·dL-1)D-D ρ/(mg·L-1)FIB ρ/(g·L-1)观察组120 AMI组3883.14±6.43∗#△1.36±0.02∗#△3.72±0.45∗#△ UAP组3265.93±7.52∗#△0.30±0.03∗#△3.56±0.39∗#△ SAP组2641.25±3.98∗0.21±0.04∗3.39±0.50∗ OMI组2444.39±4.23∗0.22±0.05∗3.34±0.62∗对照组6024.70±3.290.11±0.032.81±0.14

*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SAP组比较,△P<0.05与OMI组比较。

2.2 冠心病患者LP(a)水平与D-D、FIB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冠心病患者LP(a)与D-D、FIB水平均呈正相关(r=0.854、0.878,均P<0.01)。

3 讨论

冠心病为临床上发生率较高的一种疾病,流行病学研究[3-4]显示,我国2009年城市居民冠心病死亡粗率为94.96/10万,农村为71.27/10万,其较高的发生率及致死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项重要疾病。冠心病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目前临床上尚未明确其具体发生原因;但有研究[5]指出,冠心病的发生与血清LP(a)水平和纤溶功能异常等因素有关。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AMI组、UAP组、SAP组、OMI组患者血清LP(a)、D-D、FIB水平均明显升高,且以AMI组与UAP组升高程度更加明显(均P<0.05)。LP(a)已被证实为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LP(a)可通过脂质代谢及纤溶两大系统参与到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中,但其内在机制是尚未明确[6]。有研究[7]显示,LP(a)可诱导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上升,从而对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E-选择素产生刺激;同时LP(a)还可在动脉内膜处聚集,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内皮细胞损伤,从而极易增加血管壁的通透性,促使LP(a)进入内皮细胞下,与介质成分形成复合物,进而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同时因冠心病患者多伴有凝血及纤溶平衡紊乱现象,且紊乱程度越严重,持续时间越长,患者病情就越严重,预后越差。而冠状动脉血栓形成过程中,纤维蛋白的沉积则是在血栓表面实现的,即便是微小血栓的形成也可能会造成FIB、D-D沉积;故而,通过FIB、D-D水平测定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微小血栓的形成,并可提示活跃血栓的形成及降解。经相关性分析显示,冠心病患者血清LP(a)与D-D、FIB水平均呈正相关(P<0.01),提示LP(a)与纤溶指标在冠心病中有较大的相关性。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LP(a)不仅能够通过细胞内皮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发生,同时还可通过纤溶系统参与到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形成中;而LP(a)结构中的脂蛋白结构与纤溶酶原有同源性,故而其可与纤溶酶原竞争性地结合纤溶酶原受体,干扰纤溶酶原向纤溶酶转变,从而减少血栓溶解。

综上所述,冠心病患者可见血清LP(a)水平明显升高现象,同时与D-D、FIB水平有较大关联。

猜你喜欢

纤溶硬化血栓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纤维蛋白原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术后出血患者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的应用价值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UPLC-Q-TOF/MS法快速分析血塞通、血栓通注射液化学成分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骨折患者术前凝血及纤溶功能对术后血栓栓塞症的风险预测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凝血纤溶系统标志物在脑动静脉中的变化
纤溶系统分子标志物在妊娠高血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