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检验对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与鉴别价值分析
2019-04-15黄泽燕
黄泽燕
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低于正常范围的临床症状,是临床中产检血液型疾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脸色发白、困倦无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给患者生活、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困扰[1]。根据类型的不同又可将其划分为:地中海贫血、巨幼性红细胞贫血、缺铁性贫血等,缺铁性贫血多见于婴幼儿、青少年、妊娠和哺乳期妇女,是我国重点监控的贫血疾病,临床中主要通过血常规检验进行诊断和鉴别,不同类型贫血临床治疗方法均有一定差异,因此,准确的诊断和鉴别对贫血治疗具有重要意义[2-3]。本研究对研究组6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实施血液检验价值进行了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1月接受的缺铁性贫血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置为研究组。选取60例地中海贫血患者作为参照对象,将其设置为参照组。研究组中,男27例,女33例,年龄18~61岁,平均年龄(39.5±21.5)岁。参照组中,男26例,女34例,年龄18~62岁,平均年龄(40.0±22.0)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结果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受检者均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液2 mL作为检验标本,均统一采用相同的处理方式,采用相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血常规各项指标[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含量(H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MCH)]。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与分析两组血液检查指标,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若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缺铁性贫血患者血液指标中RDW高于参照组;且RBC、MCV、HB、MCH均低于参照组,组间比较结果P<0.05。详见表1。提示:缺铁性贫血诊断参考标准:小细胞红色素贫血:RDW>14.5%、MCV<80 fL、RBC<3.68×109/L、Hb<110 g/L(女性)<120 g/L(男性)、MCH<375 g/L。
3 讨论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合成铁元素三要素铁、珠蛋白、卟啉减少引起患者长期处于缺铁状态,从而导致机体合成血红蛋白合成能力稀缺,引起缺铁性贫血,由于铁元素长期供应不稳定,患者机体红细胞充盈程度会随着缺铁程度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引起机体内红细胞大小不一的现象发生[4-6]。血液检测是临床中常用的检测手段,检验结果是医生对患者疾病的种类、情况等诊断以及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7-9]。
李露[10]在研究中分析了血液检验对贫血诊断、鉴别的价值,发现缺铁性贫血患者RDW明显升高、MCH和MCV显著下降,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本研究中对缺铁性贫血患者实施血液检验后,发现患者RDW高于参照组,而MCV、RBC、Hb、MCH低于参照组。铁是人体造血所必须的原料,临床中大部分贫血患者均存在一定程度的铁代谢异常,RDW、RBC、CV、Hb、MCH是临床中常用的鉴别和诊断贫血症状的依据,RDW越大,表示红细胞按体积分布越分散,大小不均匀,可作为贫血类型的鉴别,RBC、CV、Hb、MCH越低表示人体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低则是血红蛋白不足,人体铁元素长期处于不稳定攻击状态会引起机体缺铁诱发合成血红蛋白功能下降,继而出现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红细胞充盈程度、患者体内红细胞体积等均会随着缺铁程度变化而变化。在因此,在缺铁性贫血诊断中实施血液检测各项指标进行诊断和鉴别可有效提高诊断、鉴别的准确性[11-13]。
表1 两组血液常规各项指标水平对比( ±s,n=60)
表1 两组血液常规各项指标水平对比( ±s,n=60)
组别 RDW(%) MCV(fL) RBC(×109/L) Hb(g/L) MCH(g/L)研究组 22.15±1.21 69.93±5.93 3.17±0.56 85.37±1.56 276.45±6.23参照组 17.41±2.14 72.57±7.44 6.44±0.65 101.27±3.68 330.71±3.01 t值 14.934 2.149 29.522 30.813 60.744 P值 0.000 0.033 0.000 0.000 0.000
综上所述,在缺铁性贫血诊断中对患者血常规各项指标进行检验可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