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能性电刺激对偏瘫足下垂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2019-04-15李光磊朱晓明李鑫马静冯浩商晓英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5期
关键词:患侧步行偏瘫

李光磊 朱晓明 李鑫 马静 冯浩 商晓英

脑卒中是我国发病率和致残率极高的疾病。脑卒中患者中约50%~70%存在严重的运动功能障碍[1],其中以步行能力受影响最为突出[2]。脑卒中后足下垂是常见的步行功能障碍,可以影响20%脑卒中后的患者。因此,应用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提高脑卒中偏瘫足下垂患者的步行能力是康复治疗的关键[3]。电刺激能够促进运动功能恢复,一般使用的是功能性电刺激[4-5]。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S)利用低频脉冲电流,按正常行走时序刺激下肢肌肉,模拟正常步行动作,纠正足下垂、足内翻等异常行走模式。本研究通过临床随机对照方法探讨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足下垂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8—11月黑龙江省医院康复科脑卒中偏瘫足下垂患者60例,患侧下肢改良 Ashworth 分级在Ⅱ级或以下,患侧下肢Brunnstrom分级在Ⅱ或以上,患侧踝背伸肌力>0级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治疗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3~69岁,平均(58.53±7.13)岁;病程3~32 d,平均(13.07±8.13)d;缺血性脑卒中 18 例,出血性脑卒中 12 例;左侧瘫痪16例,右侧瘫痪14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4~69岁,平均(58.40±7.02)岁;病程3~30 d,平均(12.67±7.56)d;缺血性脑卒中 19 例,出血性脑卒中 11 例;左侧瘫痪17例,右侧瘫痪13例。两组患者在病程、年龄、性别、瘫痪侧、病变性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6],且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诊断明确,足下垂为脑卒中导致;(2)生命体征平稳72小时以上;(3)患侧踝跖屈以及足内翻肌群肌张力控制在改良AshworthⅡ级或以下;(4)患侧下肢Brunnstrom 分期在Ⅱ期或以上;(5)之前脑血管病未留后遗症者;(6)意识清楚;(7)患者知情同意。

1.3 排除标准

(1)由其他原因导致的足下垂者;(2)足下垂,踝背伸肌力为0级者;(3)伴有关节挛缩等不适合步行者;(4)合并严重脑水肿、神经功能恶化、颅内压增高、频发癫痫、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5)存在意识障碍、认知障碍、精神症状,不能配合治疗者。(6)年龄在75岁以上者。

1.4 治疗方法

治疗组和对照组疗程均为2周。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运动疗法训练,包括坐站训练、站立平衡训练、平衡训练、重心转移训练、患侧负重训练、步行训练等。每周6次,每次1小时。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采用四通道功能性电刺激助行仪,电极放在患侧股四头肌、胫骨前肌、腓肠肌、腘绳肌上,按正常行走时序刺激下肢肌肉,模拟正常步行动作。刺激参数为频率30 Hz,脉宽200μs,通电/断电比5 s/5 s,波升/波降1 s/1 s,强度以患者最大耐受且无刺痛为佳。每天治疗 1次,每次 30分钟。

1.5 疗效观察

观察两组治疗前与治疗两周后偏瘫侧主动踝背伸角度和FAC分级的变化。治疗前后的评定由同一人完成。

1.5.1 偏瘫侧主动踝背伸角度 仰卧位,患者的患侧足从中立位主动背伸测得的角度。

1.5.2 功能性步行量表(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 scale,FAC) 共分0~5级。0级:不能行走或需≥2 人帮助;Ⅰ级:需1 人帮助减轻体质量和维持平衡下行走;Ⅱ级:在1 人连续或间断扶持下行走;Ⅲ级:在他人的监督下行走;Ⅳ级:能独立地在平地上行走;Ⅴ级:能独立在各处行走。FAC≤Ⅱ级为辅助步行;FAC≥Ⅲ级为独立步行。

1.6 统计学处理

使用 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 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主动踝背伸角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偏瘫侧主动踝背伸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偏瘫侧主动踝背伸角度明显提高(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偏瘫侧主动踝背伸角度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主动踝背伸角度比较 ( ±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主动踝背伸角度比较 ( ±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P值治疗组 30 6.80±0.17 9.50±0.18 < 0.01对照组 30 6.89±0.20 8.19±0.18 < 0.01 t值 - -1.87 28.13 -P值 - 0.067 < 0.01 -

2.2 两组FAC分级比较

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辅助步行人数分别为24人和25人,FAC分级均为Ⅱ级;独立步行人数分别为6人和5人,FAC分级均为Ⅲ级。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辅助步行人数分别为4人和13人,FAC分级均为Ⅱ级;独立步行人数分别为26人和17人,FAC分级均为Ⅳ级。治疗前两组的FAC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FAC分级明显提高(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FAC分级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足下垂是脑卒中偏瘫患者最常见的异常行走模式,严重影响患者的步行能力和安全。脑卒中偏瘫引起的足下垂是由于胫前肌肌力下降、踝背伸不足、运动控制能力差和踝跖屈及内翻肌群痉挛引起下肢的廓清障碍,以上原因都会导致异常步态,增加跌倒风险[7-8]。因而针对踝背伸的治疗能够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足下垂患者的步行能力。

功能性电刺激是利用一定强度的低频脉冲电流,通过预先设定的程序可以选择性精准地作用于相应的肌肉,以补偿丧失的肢体运动功能。其理论基础是神经可塑性和运动再学习理论[9-12]。此方法安全、有效、患者接受度良好,模拟正常步行动作,有助于纠正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异常行走模式。本研究通过临床对比,观察常规运动疗法和配合功能性电刺激疗法对脑卒中偏瘫足下垂患者的偏瘫侧主动踝背伸角度和步行能力的影响差异。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和治疗前各项指标都无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评估指标都较治疗前显著增加,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应用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足下垂患者进行训练,可明显改善偏瘫侧主动踝背伸角度和步行能力。

综上所述,功能性电刺激可显著提高脑卒中偏瘫足下垂患者的步行能力,是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有效康复治疗方法。

猜你喜欢

患侧步行偏瘫
魔方小区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更 正
步行回家
中风康复治疗:最好发病48小时后就开始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漫画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