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涯规划协同治理模式研究
2019-04-15刘健焦冰欣王伟
刘健 焦冰欣 王伟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涯规划协同治理模式研究
刘健 焦冰欣 王伟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高中生的生涯规划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中学-学生-高校的线性解决方法,无法突破由各个实施主体目标上的差异而产生的缺陷。相关措施,比如系统分析生涯规划、引入政府和家庭等社会要素来重构生涯规划的参与主体、引入协同治理思想、提出生涯规划治理模型以及解析其运行机理,可以为促进生涯规划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新的途径。
新高考;高中生涯规划;协同治理。
引言
40年来,我国以高考为核心的考试招生制度历经大大小小的改革有30余次,影响过亿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了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0%目标。当下每年有近3700万的考生通过高考进入高等院校学习。高考改革已经不是仅仅高校在选拔合适人才的改革,这项改革涉及千家万户,涉及保障教育公平的社会问题、促进社会阶层流动、维护社会稳定的政治问题。新高考改革中的新规则和新形式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例如新高考改革浙江方案中志愿填报的改革,将一个志愿改成一所院校的一个专业,从院校的平行志愿改成专业平行志愿,取消了专业服从志愿,从理论上保障的学生专业的选择权,可现实考生和家长不了解孩子的兴趣以及今后的职业倾向,也不了解高等学校开设了哪些专业符合自己的兴趣和将来的职业规划,浙江高考改革方案的志愿填报改革将志愿个数增加到80个,直接导致考生填报志愿的信息过载。若想完成理论上的保障考生选择权,就必须先从高中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开始,从认识自己开始。高中阶段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可以最大程度地帮助中学生找准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专业、职业方向,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匹配,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在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政策可以看出高中生涯规划问题不是简单的高中课程问题,是一个会影响青年职业发展的社会治理问题,是青年成才成长的关键重要环节。高中生涯规划具有综合性、系统性的特征,是一个涉及多领域、多部门、多层级的复杂政策制定、执行、评价的过程。过程的复杂性决定其需要充分调动社会多主体的的力量,在协调与合作中达成目标。“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打造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十九大报告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行动指南,将协同治理的思想引入高中生涯规划上,分析高中生涯规划的多元政策主体,研究在复杂的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寻找多中心、多层级的协同,形成具有系统、综合、多边、合作、共赢高中生涯规划的协同治理模式。
1. 高中生涯规划协同治理的客观需求
1.1 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生涯规划外部环境问题
2014年《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发布后,2014年浙江、上海开始第一批新高考改革试点,2017年全国在浙江和上海招生的高校已经完成新考高改革的第一届招生工作,同年北京、天津、海南、山东开始第二批试点,2018年第三批涵盖了包括湖北、江苏、广东等在内的18个省份;但在原定开始改革的这18个省份中,安徽、河南、四川、山西、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江西、贵州、西藏10个省份都推迟了改革。据统计每年有约1700万中高等学校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高校的就业难和企业的用工难同时出现,人才结构性的矛盾突出,社会聚焦高校人才培养,由此人才培养的第一环节选什么人,用什么方式选拔,成为这场改革焦点。从政策中不难看出高考模式的重大变革,打破选拔方式的唯一,形成分类考试,将学术型人才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分类考试,打破评价方式的唯一,实现多元录取、招考分离的探索。[1]
以学生为本、变被动为主动,打破了传统高考填志愿中先院校后专业的填报流程,变成院校和专业并重的选择模式。[2]人生的第一次生涯规划可能就是高考院校志愿填报,如何实现根据个人兴趣特长报考学校及专业要求,学生的生涯规划问题凸显,倒逼着学校进行改革。
1.2 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生涯规划内部环境问题
目前生涯规划教育很多地方的高中至今还没有开展此类教育。即使在教育发达地区也还处于探索阶段。有学者曾对部分高中学段学生、家长、教师的调查,对生涯规划完全不了解的占78.6%,略知的占16.7%,较深了解的仅占4.7%。[3]生涯规划是人在成长过程中描绘自己的事业和生活的蓝图是未来工作生活的规划指南。[4]生涯规划是在结合自身主客观条件的基础上找到未来职业的方向,制定生涯规划并在未来的生活中积极努力去实现的一种寻求自我实现活动。[5]。生涯规划既不是在高中毕业的时候,作一个免费的测评,选个专业这么简单的形式,也不是仅仅凭教育部门能够完成的工作,新高考背景下生涯规划问题的解决可以引入协同治理的思想进行分析,由于参与主体具有客观存在的跨界性,这种跨界性是生涯规划协同治理的逻辑起点。
2. 高中生涯规划协同治理理论基础
2.1 利益相关者理论:高中生涯规划协同治理的基础
上世纪80年代,弗里曼提出: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本质是综合分析,通过平衡多方的利益诉求,对目标主体进行有效的分工合作。高中生涯规划工作是一项多主体的合作工程,不同层级有不同的利益主体,从宏观层面上,高中生涯规划工作是国家利益,是青年发展工作最重要的一部分,在14-35的青年阶段,高中生涯规划工作是青年生涯规划的核心工作,是国家的战略工程,为了民族希望和国家未来,党和国家机关都围绕这些工作制定有关政策法规。从微观层次上,高中生涯规划工作直接影响高中生对自己未来的认识和选择,涉及到考生利益、考生家庭利益、高中学校利益和大学的利益,也间接影响学生毕业生能否找到合适的工作,用人单位是否能找到合适的求职者,涉及到用人单位利益和社会利益。为此,高中生涯规划的展开要兼顾系统内各主体的利益需求,政府利益、企业利益、社会利益、高校利益、家庭利益、考生利益,通过利益整合,让主体利益诉求更清晰,支持后期的协同治理机制的探索。
2.2 协同治理理论:高中生涯规划协同治理的方法
由于自然界是由不同的运动形式、物质层次、系统构成的统一整体[9],协同理论以系统论、信息论等为基础,高中生涯规划如同一个整体,整体的要素之间既相互作用、制约却又相互依存、合作。治理一词源于西方学者对统治以不同方式体现的模式,[6]自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由“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变迁开始探寻治理理论的语义外延。[7]治理是个人和机构管理事务的方式总和,它不是一种规则或活动,而是一个过程,通过治理往往可以解决权力的再分配问题。[8]
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生涯规划呈现只是学生和学校的面临的问题,是一种生涯规划“单中心治理”模式,以致治理主体模糊而产生一系列的问题。生涯规划不仅是学校、学生的事情而是需要“多中心”的协同治理方式。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公民个人在内的所有社会组织和行为者都可以参与生涯规划治理,通过形成协同治理体系使得生涯规划日趋完善。正是协同治理理论与生涯规划成因与解决路径之间的高度契合,本文才选择此种协同治理的解释,并将其作为本文研究分析的基础。
3. 生涯规划协同治理的运行机理
3.1 现阶段高中生涯规划协同治理中的利益主体
目前的生涯规划的主要是中学、高校以及学生参与的协作模式,高校对中学有生源和生源质量的需求,中学为帮助学生进行高考志愿填报对大学专业开设情况的了解需求,高校和中学带着各自的需求,以学生为中心传递给学生生涯规划的意义和方法完成对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如图所示:
图3-1:学校主导的生涯规划协作模式
这个运行模式缺少社会资源、家庭资源和学校资源的整合,无法为学生发展搭建一个职业世界的真实平台与环境支持[10]。
3.2 生涯规划协同治理系统的构建
生涯规划协同治理系统由政府系统、学校系统、家庭系统、个人系统及社会系统共同构成。借助不同主体间的双向互动,使得在政府主导下“教育—认知—评价—体验”的循环功能得到发挥,最终实现科学的生涯规划。
图3-2:生涯规划协同治理系统
3.2.1政府系统
政府系统是教育方针制定者,需要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完成生涯规划的机制设计,健全管理机制,建设教育队伍,完善资源配置、经费保障以及评价导向。
3.2.2中学系统
中学承担着高中生多种形式的生涯规划指导责任,除了针对职业规划外,更加关注学生的德、智、行全面发展。普通高中生涯教育课程具有明显的综合实践性,涉及多方面内容,该课程源于高中生生涯发展的实际需求,其主要学习途径是实践与体验。
3.2.3高校系统
新高考为高校提供了更大的自主选拔权,高校也需要走进中学宣传人才培养的目标、理念。参与高中生涯规划主题活动等活动,能有效促进大学与中学有效对接,在人才培养上更好地实现同心协力,让学生、家长全面了解大学招生政策、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新高考科目要求等内容,学生根据自身特质,预匹配大学专业,树立生涯规划意识,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激发专业领域的学习兴趣。
3.2.4家庭系统
家庭是感知问题最灵敏的系统,家庭教育往往具有潜移默化的特征。依托日常交流进行生涯规划,重在生涯认知方面的问题,
3.2.5社会系统
这里所说的社会系统是除了学校、个体系统之外的其他主体组成的系统,它是生涯规划的重要外部环境,但同时也充满着矛盾。
3.2.6个体系统
个体系统是生涯规划的根本,只有当学生主动愿意接受外界教育或积极影响时,才能带动整个协同系统功能的发挥与传导。反之,当学生处在屏蔽外部教育的状态下时,整个生涯规划协同治理的系统功能将会失效,生涯规划教育目的必然无法达成。
4. 生涯规划协同治理系统路径建议
4.1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当下的高中生的生涯规划往往忽视了政府的作用,政府是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的重要主体,生涯规划协同治理中政府理应起到主导作用。新高考政策突出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性,这意味着学生不仅需要对自身有清晰的认知,还需要对未来生涯有清晰的目标。这一过程中,有中学、大学、各市县教育机构等等,在同一省份中,高中教育从行政管理上隶属于市县教育局,而高校有的隶属于地市政府、有的归口省教育厅管理,有的归口教育部直属。生涯规划作为高考改革的新事物,在国家出台政策后,需要经过省、市、县层级,才能落实到基层。但在这样的多层级政策执行链条中,因为不同层级利益的非完全一致,政策失真性出现的几率是非常高的。因此发挥政府部门的管理优势和资源优势,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调动政府部门的参与积极性,对于高中生生涯规划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
4.2 完善学校的协同机制
学校是生涯规划的最直接的系统,也是其协同治理框架中最核心的力量。高中生生涯规划单靠一级政府或单个高校、中学是无法实现的,至少要做到由省级政府的牵头,以地市为单位,将辖区所在的高校、中学囊括其中。建立由大学、中学老师共同参加的师资队伍,开发标准化的课程,利用形式多样、多方参与的走出去、请进来的互动活动,实现以政府牵头、“中学—个人—高校”一体、家庭与社会参与生涯规划教育模式。构建一个由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激发相关部门参的内生动力,促进各部门资源整合和能互补,产生倍增效应,形成生涯规划协治理协同。
4.3 建立社会的协同机制
社会之所以要参加到高中生生涯规划的协同治理中去是因为从系统论观点看,高中生生涯规划的政策执行是由政府、中学、高校、家庭、社会、个人共同构成的一个整体系统,缺一不可。政府部门与社会组织、企业组织进行合作,影响着此项工作的运行效率。例如在生涯规划中的职业体验就必须引入社会资源。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印发的《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2018工作要点》中就一直在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一个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企业必然推动学生个体的生涯规划工作。社会服务也可以提供从学生高中阶段的“生涯规划及招考服务”到高等教育阶段“职场能力及职业选择”的整体解决方案。从行业、职业、大学专业等角度搭建科学的生涯规划体系,为中学生提供全方位多维度的规划工具和职业生涯内容支持。
综上所述,此项社会服务涉及多部门、多层级、多人员的分工合作,这要求政府、中学、高校、家庭、社会要围绕人的成才成长的需求,加强沟通、求同存异、深化合作,并最终实现协调一致。在实施生涯规划时,必须充分发挥各子系统的功能,通过跨组织的协同治理形成合力、提高效能,真正帮助新时代的青年群体实现全面且优质的发展。
[1]李木洲. 高考制度现代化:内涵、特征与目标[J]. 教育研究,2016(7):105-110.
[2]王爱芬,雷晓.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及其实现路径[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1):33-37.
[3]邹联克. 高中阶段需要生涯规划教育[J]. 人民教育, 2011(24):12-14.
[4]闫莉菲. 青年职业生涯规划及问题探析——以高校大学生为例[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3(1):38-41.
[5]王云飞,方绪军.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综述[J].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1(1):81-84.
[6]格里•斯托克,华夏风. 作为理论的治理:五个论点[J].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 1999(1):19-30.
[7]张振波. 论协同治理的生成逻辑与建构路径[J]. 中国行政管理, 2015(1):58-61.
[8]魏涛. 公共治理理论研究综述[J]. 资料通讯, 2006(Z1):56-61.
[9]史美林,向勇,伍尚广. 协同科学——从“协同学”到CSCW[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1):87-90.
[10]樊丽芳,乔志宏. 新高考改革倒逼高中强化生涯教育[J]. 中国教育学刊, 2017(3):67-71.
On the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Model of the Career Planning in High School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Reform for the New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LIU Jian & JIAO Bing & WANG Wei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reform for the new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there are increasingly remarkable problems in the career planning for high school. The traditional middle school-student-college linear solution cannot break through the defects caused by the differences in the objectives of each subject.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such as the systematic analysis on career planning, reconstruction of career planning participants with introduced social elements like government and family, etc., introduction of the idea about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presentation of a career planning governance model and analysis on its operational mechanism, can provide a new way to promotion of the orderly implementation of career planning.
new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high school career planning;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C63
A
1009-1114(2019)04-0086-04
2019-11-14
1. 刘健(1984—),女,安徽马鞍山人,公共管理硕士,工程师、讲师,研究方向为公共事务管理。
省级质量工程重点教学研究项目(2017jyxm0628)、2018年度高校优秀拔尖人才培育资助项目(gxyqZD2018100)、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项目(2017sjjd110)阶段性成果,2017校级人文重点项目(Wzyrwzd201704)成果,2019校级教学研究项目《高职院校互联网金融专业实务类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
文稿责编 承泽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