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和问题
2019-04-13解倩倩
解倩倩
摘 要: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必须有足够的人才储备才能够更好地来支持加快经济发展。人才培养取决于教育的发展。但是,由于国家经济基础薄弱,人才缺口较大,国家不可能投入足够进行教育。为了有效解决国家教育经费严重短缺和经济发展与人才需求矛盾日益加剧的问题,民办教育应运而生,逐步发展成为中国教育产业的生力军。民办教育,尤其是民办高等教育的兴起,在弥补国家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缓解经济发展与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制约了民办的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
一、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高等教育是科学技术和人才资源的重要组合场所。教育产业的发展水平决定了未来国家公民的素质,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国家的未来发展。而教育行业是一个高投入、低产出、长效的行业,如果仅依靠国家的财政资源是很难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民办高校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育发展的问题,使学生有更多的选择余地,使政府有更多的精力和财政全力扶持公办高等教育,它为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做出了巨大贡献,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民办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民办高等教育可以促进教育公平
与公立学校相比,民办高等院校有一些明显的特征。民办高校不仅拥有综合性大学,还拥有具有特色的专科院校;不仅如此,民办高等院校办学模式多样,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此外,民办高等院校的教育水平各不相同,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存。这种多层次、多规模的办学模式可以适应不同层次教育和不同群体的需求。因此,社会上出现了一批高质量,特色鲜明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在优化国内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办学特色的过程中,民办高等院校做出了自己的探索和贡献,它更好地满足了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教育需求,促进了中国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民办高校在学校管理方式、后勤服务、联合办学等扩大学校资源的措施上大胆引入市场机制,它促进了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创新,使中国教育资源不断丰富,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教育机会。与此同时,民办高等教育可以分担政府教育的负担,使政府能够利用有限的教育和财政资源来提高公立学校的质量。使公共资源能够使更多的人受益并满足最基本的教育需求,特别是一些弱势群体。民办高等教育的存在可以促进教育更加公平化,有效解决目前教育资源分配不足带来的教育公平问题。
2.民办高等教育可以提供高素质的人才,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
高等教育是提高劳动力智力和素质的最重要途径。接受高等教育首先意味着个人知识的增长和知识的转变。知识的增长反映在人们在教育者“讲道、授业、解惑”的指导下,人类长期生产和生活中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在高等教育期间中传授给学生,这些学生毕业后将成为各行各业需要的劳动力。人们知识的转变反映在进入高等教育大学之后,个人的知识从原来的一般科学文化知识转变为基于一般科学文化知识为基础的专业科学知识,形成具有明显的职业倾向的个人知识结构。只有普通教育的知识结构是不完整的,拥有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相结合的知识结构才是完整的。当然,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除了接受高等教育,还有其他的方法。但是,高等教育是迄今为止人类形成个人知识结构的最佳途径。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对于个人接受新知识和发现新知识起着重要的作用。
3.民办高等教育影响区域竞争力
高等教育对区域竞争力的影响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高等教育可以影响所在区域吸引外来区域要素的能力。从生产要素流动性的角度来看,主要体现在区域内的非现有要素(政策环境、人类环境、基础设施、地理位置等)到流动因素(资本、技术、劳动力)的吸附能力。在当前的要素中,该地区的政策环境、基础设施等条件是可以改变的动态条件,是提高和提高吸引力的主要途径。因此,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高等教育影响着区域市场经济环境。市场经济发展所必需的人文和道德环境,包括诚实守信、有序竞争、健全法制是區域经济和整个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要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优化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当然要靠法制建设,依靠严格的管理制度相关执法部门。更重要的是,高等教育在依托全社会的宣传教育监督这一环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原因是高等教育在建设社会道德基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信用问题首先是个人素质问题,尤其是道德品质问题。高校可以利用自己的教学中的感化功能,发挥其他社会力量难以取代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利用自己的文化优势,抨击失信行为,建立道德法庭,打造“诚信文化”。
4.民办高等教育影响着区域分工
影响高等教育的区域分工系统区域分工的客观依据是空间要素分布的不平衡。生产要素分布不均,除非抵消相应区域需求的不平衡,否则这种分布将导致各地区生产要素价格的差异,从而促进地区之间的分工和贸易。这些要素包括自然元素和非自然元素。
在以自然因素投入为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增长阶段,自然因素对区域分工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但是,在现代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一方面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所带来的技术进步,另一方面是交通通信的发展导致交易成本的不断下降,区域分工中的非自然因素越大越大。这些不自然的因素包括资本、技术、劳动和教育。在机构层面,它还包括区域文化,区域经济体系和区域法律体系。而代表劳动力素质、技术以及教育水平的人力资本积累的空间差异在现代区域分工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二、影响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民办高等教育是改革开放后悄然兴起的一种新的、充满活力的高等教育。它在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摆脱传统模式,提高竞争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出现了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制约了民办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阻碍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不利于民办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影响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可以以下几方面因素:
1.供需机制失效导致结构性供给过剩
理想状态下,如果供需机制能够在高等教育毕业生市场中发挥作用,供需双方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实现供需平衡。但是,实际情况与理想情况并不相符。现实情况是:公司招聘不到符合所有资格的员工,但又不想提高员工工资水平的员工。民办高校不断扩大入学率,但许多学校不能保证学生的素质,低质量人才进一步增加供给。造成了民办高等教育和市场需求不符的恶性循环。
(1)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同步
社会需求决定了人才的供应。民办高校应根据社会需要为专业人士建立专业。但现状是部分民办高校的专业结构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也不存在相应的专业结构调整机制,无法按社会的要求及时有效地调整专业设置。另外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是,即使有些学校根据社会的新需求设置了相应的新的专业,但设置的专业基本上是基于现状而开设的,而教育的效应是存在一定的滞后时间的。目前的专业设置是基于社会需求,当学生毕业时,需求可能会改变。民办高校必须把握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未来趋势,以缓解当前专业结构下结构性过剩与毕业生总量并存的现象。
(2)课程内容陈旧
目前大多数民间组织缺乏市场经济意识,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都是照搬或者参考公办院校,也不能及时地更新或变更所用教材级教学方式,开设课程或授课内容多年一成不变,与当前经济发展并不相符。盲目追随普通高等教育的格局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片面强调传统学术教育并不能真实反映民办高校教育在服务经济发展中的办学特色和优势。
2.民办高等院校为经济发展服务的意识不强
大多数民办高校都提出了“就业导向”的目标和指导思想。但实际上,很多民办高校仍然习惯于传统观念,教育改革力度不够,不能真正地把就业的导向与教学结合在一起,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不能很好地结合,造成了经济发展不能促进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民办高等教育不能积极参与经济发展的现象。
(1)服务水平与市场需求存在差距
在人才培养方面,一些民办高校的服务取向不科学,盲目重复重点大学的教育模式,或者看市场哪个专业人才需求大就开设哪个专业,只要是热门专业就扎推开设。由于类似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学校和社会难以形成支持供需关系的合作关系。在一些地方高校培养民办高校的目标与实际情况不符。教育质量不符合人才素质的经济和社会要求。大学生的教学方法与中学生相同。只关注学术成绩,强调专业性和学术性,忽视他们的应用、分析和实践能力,实践技能训练不够,导致毕业生的培训往往“眼高手低”。理论基础和研究能力不如重点大学毕业生。实践能力又不能满足生产线的需要。这也是一些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问题的根本原因之一。
(2)科学研究没有与经济发展相结合
从目前的情况看,民办高等教育与社会上企业或公司之间的直接合作很少。科研转化率低,生产、教育和科研之间不连贯。中国虽然拥有大量科学研究人员,经主管部门批准成立了许多科研机构,每年也都有大量的科研成果出现。然而,这些科研成果一般都是与教师授课相关或者是教师认为社会上比较需求的方向,与当地的实际需求有一定的脱节,科学研究转化率低下的现象也非常严重,远远赶不上发达国家。许多研究课题不能基于市场需求,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许多所谓的研究成果都是闭门造车的结果。不能积极了解行业的需求,也不會关注科研的实际应用。其结果是大量的科学研究成果没有被利用或成为垃圾。同时,公司缺乏的技术的现象却也十分普遍。
3.社会对民办高等教育存在一定的偏见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办学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不仅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扶助,政策上也得到了很大改变。但社会上还是存在一些对民办高等教育不利的言论,导致人们在实际教育观念上仍然对民办高校存在一定的偏见和疑虑。因此,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在选择高校时往往把民办高校的选择放在最后的位置。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如下:第一,保守的民众观。认为公立大学是正规学校,具有高质量的教学,就业有保障。目前人们这种偏见的概念对民办高等教育高校的持续稳定发展造成了严重障碍。其次部分,公众担心社会不承认民办高校的文凭,找工作时没有优势。这通常会导致民办高校在招生过程中和毕业生就业时会出现排斥和歧视。这不仅影响了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也使学生对民办高校的办学失去信心,对高校的生存和发展将产生致命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崔玉平.中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1).
[2]李锦斌.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J].现代教育科学,2005(4).
[3]问青松.教育产业与经济发展[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7.
本文为2018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河南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郑州航空港区建设背景”(课题立项编号2018B326)成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