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在数学路上探索思维培养

2019-04-13李胜

考试周刊 2019年32期
关键词:生活数学

摘 要:数学课堂的核心是思维,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是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数学思维,通过植入童趣数学,激起思维热度;引入生活数学,提升思维效度;介入拓展数学,开发思维宽度等方式,让学生学会思维,用会思维,提高思维。

关键词:童趣数学;思维热度;生活数学;思维效度

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将学习知识与发展思维能力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是思维,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是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离不开数学思维能力,思维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然而小学生在思维上存在着直观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抽象概括能力较弱、有效思维的时间较短、思维的内容浅显、缺乏灵活性等特点,因此我们要充分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合理利用数学课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維能力。

一、 植入童趣数学,激起思维热度

谈及数学教学,“思维”是我们挂在嘴边的一个常用语词。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没有掌握和运用这思维,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学生通过思维能力学习,可以发展思维。学会思维,是数学所应关注的核心素养。有种现实情况:无论你做什么事,只要是你喜欢的,你会不厌其烦,但如果你不感兴趣,你便索然无味,坚持不了。这也就是说,兴趣是源动力。对小学生而言,更是如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我们的教材,在题型设计上,植入童趣的味道,让学生觉得好玩,不是一种负担,而乐于去思考,去解决,调动学生思维的热度,激起学习的兴趣。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学生在学习“加与减”的计算中,计算类题目相对枯燥,学生学习易于疲倦,很难引发学生去深层次地思考,计算思维能力呈现较大问题。在教学中我创设了一个这样的动画情境:青青草原上,喜羊羊被灰太狼抓住了,喜羊羊求灰太狼放了它,但灰太狼要求喜羊羊帮他解决一个问题:“王小虎在计算减法时,将减数个位上的1看成7,把减数十位上的7看成1,这样结果就变成了80,原来正确的结果是什么?”才同意放了它,于是喜羊羊转而急切地求助同学们!此情境一出,立即吸引了学生的关注,又将学生学习激情调动了起来。课堂中,这一题出来时,有的同学挠头腮耳、凝思苦想,有的同学不停地在草稿纸上沙沙地写着,还有的同学之间正窃窃私语,小声讨论着,不管学生表现出什么状态,但可见学生全部投入到思考中;在交流中,你一言,我一语,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他们认为:本来算式应该是( )-71,结题王小虎看成了( )-17=80,按照减法关系,求被减数就应当是80+17=97,这个被减数是没有变化的,所以求正确的结果是97-71=26。“呀,喜羊羊有救了。”同学们一起欢呼着。实践中,这种含着数学问题的乐趣情境摆脱了学生单一枯燥的思维活动,又能让学生非常认真地去探讨,使整个课堂学习出现了深厚的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 介入生活数学,提升思维效度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影子,数学与生活不能分割。我们学习数学,最直接的目的也就是服务于生活。我们在思维的培养中,不能脱离生活实际,而片面地追求思维的培养,因此我们需要在思维的培养中更多地设计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培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思维的可用性与成效性。

我们的学生都有乘坐出租车或公交车的经验,那如何计算车费,对于我们的生活是实实在在的运用。在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学生学习了“小数乘法”,引入有关车费计算问题:小明要从邵武音乐喷泉乘出租车到10公里外的城郊寺前爷爷家,出租车的计费方式是起步价5元,超过2千米,每千米按1.2元计算,那么小明到爷爷家要付多少元?这道题所有的地方与计费方式都是根据实际情况而设计的,对学生而言是真实的,学生能够开动大脑去思考。通过审题、画图、分析、列式等方式,学生思维活动一步一步开展,他们在思考中,思维的火花不断地碰撞,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也提升了学生有效思维的广度。

三、 引入拓展数学,开发思维宽度

学生认识事物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未知到已知,由简单到复杂,数学思维也伴随于学生认识事物的认识过程中。我们在实际中也有这样的感觉,一段时间不用脑,突然间用脑,有一种脑袋不够用或脑袋痛的感觉,也就是我们的思维没有得到很好的开拓,思维处于封闭状态,思路无法展开,所以需要经常性的进行思维训练。在教学中,其实思维的训练呈现于知识的整个学习之中,只不过往往是浅性的、基本的,要提升学生思维的宽度与高度,需要在基本的数学思考中引入更高层次的数学思考,并经常性地加以训练。

拓展性的数学习题,需要学生在掌握基本性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更高程度的思考,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具有很大的推动性作用。对很多学生而讲,是挑战,也是战胜自我的最好方式。学生在学习了相应的数学知识时,教师可以插入拓展性的习题,增强学生思维的培养。例如学生在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中学习了“鸡兔同笼”问题,可改变题型,增加难度,如小明参加猜谜语比赛,共20个题,规定猜对一个得5分,猜错一个倒扣3分(不猜按猜错算),小明共得60分,他猜对了几个题?此题相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关键在于猜错一个倒扣3分,那实际是不是只按3分算呢,在学生的思维活动深处通过不断的活动,会发现不能按此算,而应按5+3=8来算。这样的训练,进一步将学生思维的运动步步提高到一个深层次,拓展了学生思维的宽度。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知识是最容易被遗忘的,而能力却永远伴随终身。”关注数学,关注数学思维,通过有效的教学,让学生在思维培养中得到成长,得到提升,让学生在思维发展中学会主动探究知识。

参考文献:

[1]庄琼华.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五法”[J].小学数学教育,2018(5).

[2]贲友林.在思维中学会思维[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6(9).

作者简介:李胜,福建省邵武市,邵武市通泰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生活数学
在“生活数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由书本数学向生活数学转变
谈最值问题与实际生活
实施“生活数学”教育 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生活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及调整策略
生活+实践=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巧用生活资源促进课堂高效
实施“生活数学”教育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关于落实小学“生活数学”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