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2015-05-12余锡君

甘肃教育 2015年5期
关键词:生活数学感受数学教学

余锡君

【关键词】 数学教学;感受;生活数学;探究;生活问题;应用;

数学知识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5—0113—01

新课标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这一理念的提出,无疑是对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再一次肯定。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使数学教学生活化,谈一些体会和看法。

一、感受生活数学,让数学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新教材更体现了这一点。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把书本上的知识放在生活中来学习,让数学问题生活化。

1. 采撷生活实例,构建数学模型。数学教学中,有些知识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掌握。如果教师引导学生采撷生活实例,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教学活动,把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生动鲜活的生活现实,学生就能感悟、领会所学知识,从而构建数学体系。如,在学习“循环小数”时,要求学生每人带一本日历,观察星期一、星期二……星期天不断重复出现的循环现象。然后提问:“一个星期七天的出现有规律吗?”经过讨论,学生在这一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很快理解了循环小数中的几个重点词“不断地、重复出现、无限”,为学习循环小数的知识找到了生活背景。

2. 模拟生活情境,构建数学模型。比如,在学习“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中,有这样一题“165-97﹦165-100+3”,根据以往的教学反馈情况,学生对减100后要加上3,难以理解。鉴于这种情况,在课堂上,笔者创设了摸拟到商场购物的情境:猫妈妈带了165元钱来到商场,为小猫买了一双97元的皮鞋,付给熊奶奶一张100元钞票,熊奶奶接下来该怎么办呢?话音刚落,一只只小手高高举起,争着回答:“老师,熊奶奶应该找给猫妈妈3元钱。”“为什么?”笔者追问。“因为猫妈妈多给了熊奶奶3元钱。”“猫妈妈买皮鞋的过程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学生很快列出了算式。然后,再回到原来的问题上,学生理解就容易多了。

二、探究生活问题,让生活数学化

在数学教学中,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收集资料、动手操作、合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并获得探索数学知识的体验,提高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生活数学化。

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以小组合作为形式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利用已学过的长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的知识、美术知识、语言知识、生活常识,对长方体和它的表面进行探究,以此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提高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切实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借助生活实际,培养应用意识

1. 用数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应用,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教学的归宿。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机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学习了“利息”的知识后,让学生当一回爸爸妈妈的小参谋:家中多余的钱怎样存最合算?

2. 用数学的知识去创造现实生活。例如,学习了“面积和体积的知识”后,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设计你的卧室。要完成这个作业,学生必须先进行设计,包括家具摆放的位置、适合室内空间的地板覆盖物、粉刷墙壁和天花板的涂料、空调和供热设备等。学生兴趣盎然,设计好图纸后,他们有人还去建材市场咨询地板和油漆价格,在网站上查找空调的型号、功率、价格……在这一活动中,学生既能将已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又体会到了数学的价值所在。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生活数学感受数学教学
生活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及调整策略
《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与评析
关于小学数学单元感受小研究设计的思考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小学数学艺术教学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