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书本数学向生活数学转变
2017-03-03周瑞
周瑞
摘 要:数学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遥远,学生认为数学学习枯燥、抽象、比较难学,感受不到数学学习的趣味以及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是与生活实际结合在一起的。本文对数学教学中将书本数学向生活数学教学转变进行了积极尝试,并提出了相关的转化措施,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希望为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书本数学;生活数学
许多学生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甚至害怕学习数学知识,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数学学科知识离学生生活比较遥远。在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内容,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是否有关联的地方。学生学会了书本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性的生活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与知识应用脱节。学生只会感到数学学习是枯燥、抽象、难学的,而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以及学习数学的作用。
新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已经了解的知识中去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这就要求教师把书本中的数学知识点转变为生活化的数学,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已经掌握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及意义的数学教学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就有数学知识,用数学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亲切感,增加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笔者在教学中自觉运用这项教学理念,在数学课堂中增加生活方面的情节,创设比较轻松的学习数学的氛围,努力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捕捉生活现象,引入新知识点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知识点,关键是教师能否结合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捕捉数学在生活中的具体现象,利用生活中遇到的数学事例,为数学课堂教学提供更好的服务。
教师利用生活中的现象,引入新的知识点,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种亲近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联系生活实际,揭示数学规律
许多数学知识点的形成过程具备厚实的文化以及生活底蕴,但在教学中都被压缩,变成了枯燥的演练和抽象的理论教育。例如,在学习“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方法”这一知识点时,有这样一道例题:165-97=165-100+3,学生对减去100再加上3这一步骤不能理解,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买东西找零的事例:妈妈如果带165元钱去医药店里去买一盒价格为97元的医药保健用品,她付给营业员100元,营业员找回3元,所以,剩下的65元加上找回的3元就是68元。结合实际问题教学,能把抽象的运算具体化,运算方法更简便。
三、日常生活的“数学化”教学
知识来源于实践,也指导实践。学习中经常会遇到因学生的感性知识匮乏,得出不符合客观生活实际的答案,如饭桌81平方米,铅笔的长度是18米,人每秒步行4米,小明的體重是30克等。出现这些错误一般是因为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概括水平比较低,还停留在“直观形象”上。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更加注重联系实际生活,不断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四、创设生活教学情境,理解数学的相关题意
学生的思维方式一般要经历由“初步感知”到“深度理解”的逐步深入过程。教师设计相关教学流程时要考虑到“生活情境”的创设,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应用题中,最难的问题是要深入理解题意,通俗易懂地讲解表面上能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学生们对题目中的事物、事件,亲身去感受、体验一下,更能加深印象。在教学中,笔者大胆模拟生活中遇到的情节,让学生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再现生活中的情景,让学生更加直接地参与到实践中,从而学习得比较轻松,学得更加实实在在。
总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把书本中的知识点转化为生活化的数学,把“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在课堂上,教师要创设比较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不断启发、诱导学生;课外也要求学生积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体会应用数学知识的乐趣,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汤春超.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真的喜欢吗[J].小学教学设计,2016(19).
[2]张桂英.小学阶段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探讨[J].新课程(上),2016(7).
[3]钱福江.了解、尊重,养成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