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内涵及培养模式和方法探究

2019-04-13孙敬刘德华程亮

考试周刊 2019年32期
关键词:培养模式创新创业内涵

孙敬 刘德华 程亮

摘 要:在国家宏观政策指导下,各大学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育计划,从不同角度和课程体系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部分流于形式的现象,实际效果不佳。本文首先从解剖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内涵出发,分析总结出大学生创新具备的素质包括: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兴趣、创新欲望、创新精神、创新环境等。创业素质包括:创业欲望、创业能力、创业精神、市场洞察力、亲和力与团队精神、分享与反省能力。探讨相应的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教育模式和方法,认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来产生具有强大意志的创新创业精神是基础。

关键词:创新创业;素质;内涵;培养模式

一、 引言

2012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提出建立创新型国家的概念,同时从教育发展角度提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发展规划,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这一文件发布,促进了高等教育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同时也激发了社会创新创业热潮,对提高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建立创新性国家有重要意义。

目前,大学生双创教育在各类大学,甚至中学生中开展得如火如荼,有条件的学校先后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相应的实验中心、聘请校外辅导教师、修改适合创新创业的课程体系等。在形式上做得很到位,但实际效果方面还需要深入思考和完善,主要表现:

1. 学校管理层面提供了良好条件,但由于现代社会网络、智能手机发达,目前大学生独生子女占主导地位,大部分学生主动培养创新能力的思维不够;

2. 大学教育体制和考核管理等方面还没有完成更新,主要知识和课程均以灌输教育方式呈现给学生,在课程考核方面也主要以一考定结果,没有提供给学生创新余地,总的表现为教育管理模式遵循标准口径,采用统一规范化的培养模式,总的要求学生知识积累,从而产生固化思维模式;

3. 在目前高等学校对教师指标化考核情况下,大学教师在满足指标考核的指挥下,不能一心关注本科教育。学生也因为关注社会事务和网络吸引,学习时间利用不够。

4. 大学生自主创业可以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但是否所有大学生适合创业,是否准备好创业?目前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很低。这些问题需要教育工作者认真分析和研究,解剖创新创业素质的内涵,并针对提高教育水平,聚焦创新创业培养模式,真正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二、 大学生创新素质内涵及其培养方式

何为创新,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包括观点、思想、思维模式、解决方案以及技术、方法、新产品、新的需求等以前没有或不完备的事件改进,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为满足社会不同层次的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包括产品、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创新需要培育培养和训练,那么大学生创新培养需要从哪些方面着手,这就需要分析创新能力培养的要素。个人的创新要素培养主要包括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兴趣、创新欲望、创新精神、创新环境等。每个成长的不同阶段都存在相应的训练和培养,不同知识结构和认知阶段有不同创新概念和能力。下面主要讨论大学生阶段的培养方式。

(一) 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培养是创新素质的首要任务,是创新开展的基础。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这种思维能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产生新颖的、独到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对于理工科大学生,他们一般已经具有基本的科学知识,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建立合理教学方式来训练创新思维能力。一是满足基本教学内容的正向思维模式,

从专业研究对象的基本内容出发,思考如何建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处理过程等,达到建立知识体系的目的。二是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多种思维模式来换位思考,这就是平行思维、反向思维、启发式思维等。全方位建立思维能力的敏感度。

(二) 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培养是创新素质的重点,没有创新能力就谈不上任何创新。创新能力是指在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经济竞争的核心是创新,当今社會的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是创新者本人知识结构能力,创新不是空中楼阁,需要不断地知识积累和相关信息的沉淀。培养模式包括:

1. 首先,要求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习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浏览大量的相关知识文献,同时学习解决专业问题需要的手段、方法等。

2. 培养丰富的想象能力,学习知识过程中要善于联想,关联已经学习的知识、关联其他学科和领域的知识等,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一个广阔的驰骋想象的空间,引导他们从多角度看问题,养成求异和创新的思维习惯,不仅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也会激发学生把想象的现象变成现实的探究欲望。

3. 创造条件培养学生实践实验动手能力,教学过程中设计必要的实验环节,通过实验来认知知识和现象提高动手能力。同时通过实践来了解知识的应用效果,这样有利于产生改进知识的想法和应用场所。

(三) 创新兴趣培养

创新兴趣培养是创新素质的源动力,任何人没有兴趣就不会去做任何创新的事。创新兴趣是个人对学习以及看到的事物、事件和知识产生吸引,用心去学习了解问题对象,产生改进完善的想法,或开始新的研究发明工作等。兴趣的培养是多方面的,兴趣起源于自身的爱好,也起源于自身的责任感。任何创新都离不开兴趣和坚持的冲动。学生兴趣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不要一味追求学生掌握知识本身,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摈除应试教育的弊端。

2. 教学过程中要强调知识的应用和知识的作用,对自身作用、对社会作用、对人力贡献等,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程度,从不同角度讲解知识对生活产生的乐趣。

3. 现代科技飞速发展,互联网技术和智能手机几乎占据大学生大部分业余时间,同时磨灭了他们的许多兴趣爱好。教师要通过科技进步给人类带来的进步和快速发展,特别是对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对经济发展的推动等,激发学生产生创新的兴趣。

(四) 培养创新欲望

培养创新欲望是开始或完成创新的推动器,没有欲望和冲动很难产生创新成果。创新欲望是个体为满足自身需求或改善自身生活状况产生的欲望,从而推动产生创新。这样个体会主动了解需要创新的内容、知识、环境和条件等各方面,通过不断地坚持,可以产生原始创新。培养创新欲望主要包括:

1. 教师合理引导,强化知识的作用和重要性,创新可以改变自身,同时也可对社会作出贡献,满足个人的心理和生理欲望。

2. 开始创新创业课程,聘请具有创新技术和创新贡献的人员开展创新讲座,聘请创业成功人士开展讲座,让学生体会创新创业可以改变人生、可以促进就业等。

3. 走出校门,实际参观创新对社会的作用,包括参观科技成果展览、参观先进的企业、生产工厂、科技驱动的现场等,让学生接受创新知识的作用,促进创新欲望的产生。

(五) 培养创新精神

培养创新精神是完成创新和具备创新能力的支撑。创新精神是指要具有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方法、新观点的思维能力和进行发明创造、改革、革新的意志、信心、勇气和智慧。没有创新精神,只靠一腔热血和创新的兴趣欲望是很难完成好的创新的,特别是重大创新。创新精神是一种勇于抛弃旧思想旧事物、创立新思想新事物的精神。例如,不满足已有认识(掌握的事实、建立的理论、总结的方法),不断求新求变;不满足现有的生活生产方式、方法、工具、材料、物品,根据实际需要或新的情况,不断进行改革和革新;不墨守成规(规则、方法、理论、说法、习惯),敢于打破原有框框,探索新的规律、新的方法;不迷信书本、权威,敢于根据事实和自己的思考,同書本和权威质疑;不盲目效仿别人的想法、说法、做法。培养创新精神是完成创新的支撑,是创新素质中的关键一环。培养创新精神包括多方面:

1. 培养思想品德教育,只要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才能产生有利于社会的创新,教师的言传身教、

设置思想品德课程、培养团队精神等均可培养创新精神。

2. 培养坚强的意志力,没有坚持就没有成果,水滴石穿就是持之以恒的结果,创新的产生不是念想,而是长期坚持积累的想法、构思并赋予实施的结果,需要毅力,大的创新需要5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

3. 培养勇气和信心,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要善于鼓励学生,激发学生思维,同时告诫学生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要讲解创新过程的艰难困苦,要敢于面对问题和困难,可以建立创新勇气。

(六) 营造创新环境

培养创新人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常规的大学教育模式中培养创新能力,课堂外的环境、氛围、国家策略等方面均对培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首先,从国家战略层面让学生感觉到创新的重要性,受到政策影响和启迪,促使学生从内心逐步产生创新的想法和念头。其次,营造创造人才成才成长的氛围,通过教师启发、鼓励和部分优秀学生带领,使大家愿意创新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探讨等,从而营造创新氛围,氛围是具有极大的育人能力的,有了氛围熏陶,学生会从内心深处产生学习和创新的欲望和主动性。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学术团队、学术会议、校外竞赛等。最后,营造创新的条件,主要是指能够产生创新或学习创新的硬件条件建设,主要包括校内创新实验平台建设、满足基本创新要求资料查阅、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创新思想和技术的建议场所等。

三、 大学生创业素质内涵及其培养方式

何为创业?创业是指个人、团队、团体或特定组织在国家法律法规、国家安全等条件下对自己拥有的资源或通过努力对能够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创造出更大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过程。创业是一种劳动方式,是一种需要创业者运营、组织、运用服务、技术、器物作业的思考、推理和判断的行为。创业能力需要培育培养和训练,而且还有多方面的全方位培养。那么大学生创业能力和素质培养需要从那些方面着手,这就需要分析创业素质所包括的内涵和要素,分析整理统计创业成功经验。个人的创业成功的能力和要素主要包括创业欲望、创业能力、创业精神、市场洞察力、亲和力与团队精神、分享与反省能力等。每个人成长的不同阶段具备的创业能力存在差异,其培养和训练也不同,下面主要讨论大学生阶段的培养方式

(一) 创业欲望培养

创业欲望是个体开始创业的源动力。人的欲望包含两个层面,一是物质欲望,即为满足自身生存或改善生活状况等方面的,二是精神欲望,是指满足自身兴趣、爱好、或虚荣心、或社会责任感、或为国家社会人类做出贡献的精神。具体一般包括:你自己内心不甘于平庸,有上进心;生活所逼,也许是养家重任逼着你不得不考虑来创业,一旦成功,就能彻底改变你的人生轨迹;紧随潮流,周围创业的人越来越多,也许很多人都成功了,你也想尝试;累积经验,取得收获感。其实创业可以有很多理由,但是创业前你一定要认真想想自己为何要创业,是否做好创业准备?切勿盲目跟风,正确看待创业。创业欲望培养可以包括:

1. 通过创业课程、参观创业成就激发学生创业兴趣,创业欲望不是每个人都有的,必须通过引导,对社会做出贡献的更是如此,比如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小米的创始人雷军等,通过创业为社会创造巨大财富,同时引领国家科技发展。

2. 全方位培养学生进取精神,合理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独立改善生活压力的观念,自主创业精神。没有独立思维和正确的价值观,创业可能半途而废,达不到理想状况,也不会长久和壮大。

3. 注重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同时善于观察社会。当今网络科技高速发展时代,大学生对信息敏感,以此引导他们对现代科技的兴趣,从而激发创业欲望。

(二) 创业能力培养

创业能力是开始创业的基础,没有能力谈不上创业,能力是完成一项目标或者任务所体现出来的综合素质。人们在完成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有所不同。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要创业必须具有创业的能力,创业能力包括许多方面,主要是个人所具备的社会知识、专业知识等,关键是准备创业内容方面的全面能力。没有准备就不会有结果,做什么事情不要打无准备之战,再决定创业之前,就需要对创业的内容、相关技术、市场、建立团队等方面全面思考。能力培养需要注意:

1. 对有创业想法的学生要开展全面的创业培训指导,包括创业内容、创业市场、创业知识等,并且要实地考察。

2. 创业知识储备教育,每个人创业都会选择具体创业内容,有科技创业类、有服务类、有技术咨询类等,不论那个方面都需要良好的知识储备。

3. 创业实习教育。准备创业学生一定要有社会实践经验,最好的要创业的同类企业开展一段时间实习,当然不同类型企业多实习更好。

(三) 创业精神培养

创业精神培养是开始创业和创业成功的保障。创业精神是指在创业者的主观世界中,那些具有开创性的思想、观念、个性、意志、作风和品质等。激情、积极性、适应性、领导力和雄心壮志是创业精神的五大要素。创业精神具有高度的综合性、鲜明的时代特征。从创业精神内涵可以告诉人们,培养创业精神是开始创业和创业成功的保障,是创业素质中关键一环。创业精神培养包括多方面:

1. 开创性思维培养,开创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对于创业是要有开拓新市场、开创新产品新服务等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需要专门的创新课程教育。

2. 对于创业,与创新精神一样同样需要培养坚强的意志力、勇气、信心、胆略以及冒险精神培养,具有相同的培养模式。

(四) 市场洞察力培养

市场洞察力只是一个人对市场的敏感程度,创业成功具备的基本素质。洞察力不仅仅是预判,对新鲜事物首先能预先判断其发展态势,理清潜在的逻辑关系,分析可能出现的结果。通过一种意想不到的转变,改善现状,或者改变自己的感知方式、认知方式甚至追求。具体到餐饮业,是一个很容易与客户产生粘性的行业。不同客户的口味、习惯、审美等都需要经营者准确把握,需要观察同时产生完善服务的联想,留住老顾客、傳出好口碑,任何成功的营销都离不开观察力,一味地模仿复制并不能走向成功。从科学角度讲洞察力可以说是悟性,是在专心观察分析后悟出的结果。洞察力培养要分不同阶段。

1. 集中注意力和观察力培养,要让学生学会观察事物,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只看表面。多指导学生观察具体物件,总结特征。多观察外部世界总结规律等。

2. 掌握丰富知识,一方面要学习创业内容的丰富知识,熟练到一定程度,自然会有联想、有推断、有悟出结果的功底。同时善于积累相关信息,俗话说触类旁通,就是很多知识事务的处理和学习是基于丰富知识积累,有了经验可以类比借鉴解决方案。

3. 培养学生对事物实件的敏感度,这就需要学生多观察了解市场,多接触市场,多看些关于市场的书籍,多听、多问、多谈有关市场的事。

(五) 亲和力与团队精神培养

亲和力与团队精神培养是创业者成功的基石,当今社会任何创业活动不是一个人能够很好的完成并成功的,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团队,有一个核心领头人。任何组织群体都需要一种核心凝聚力,传统管理模式是通过组织系统自上而下的任务指令,淡化了个人情感和社会心理等方面的需求和满足,团队精神是通过对群体意识的培养,通过队员在长期的共同工作过程中形成的习惯、信仰、动机、兴趣等社会文化心理,来沟通交流人们的思想,引导团队成员产生共同的使命感、归属感和认同感,逐渐强化团队意识,产生一种强大的凝聚力。亲和力的培养需要从大学生个体素质开始,包括学会做一个公正的人、具有包容心、善解人意、心胸坦荡,当然还要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和阳光气质。团队精神培养是一个综合问题,包含团队领导要有以身作则,正确识人、用人、管人,同时需要有良好的管理激励机制等。对于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最好的方式是在学生阶段教师开展分组分团队完成任务训练。

(六) 分享与反省能力

分享与反省能力是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应该具备的良好素质,学会分享、学会与人交流就会产生更大的成功,分享带来愉悦、分享带来成就感这都会激发你的更大创造激情。分享意识的培养相对容易,一般人的心态都会展示自己的成果,注意是告诫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不能沾沾自喜,沉迷与短暂的成功与喜悦,要通过分享产生正能量。反省能力主要是指一个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能量,善于承认自己错误需要勇气。培养反省能力需要有:

1. 不畏惧失败,应该注意不要害怕失败,懂得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只有能够不断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畏惧失败,才能成功。

2. 反省有利于成功,学会平时实时注意反省,实时反省有利于少犯错误,可以加速成功。

3. 善于检讨自己,学会平时全面反省检讨自己,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分清楚创业过程中经验和不足,认识到错误的原因,使得后期工作中合理避免。

四、 结束语

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一项重要工作,要培养出具有良好素质的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和素质的大学生,作为肩负人才培养重任的大学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同时也要学习了解创新创业的内涵,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设计出好的课程体系,包括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思维源于知识学习和构建过程中对自身的训练和培养,创新本身源于知识积累和沉淀后的发酵作用。大学生创业应该是具有良好的知识背景条件下开展的基于创新的实践行动,而不应该是简单地摆地摊、开饭馆等。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点是学习和构建知识体系,辅以合适的创新实践。但是当今信息社会、网络社会、智能社会等社会环节对学生吸引太大,学校教师一定要严格要求、合理引导、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

[1]吴怀宇,程光文,丁宇等.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探索[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3),334-336.

[2]邓承志,胡赛凤.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8,39(1):53-55.

[3]郭涛,赵玉新.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的研究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2(9):12-13.

[4]王如平.创造性思维的开发与培养[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

[5]张志胜.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实践[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孙敬,刘德华,程亮,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培养模式创新创业内涵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