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厂中校”人才培养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方法探究

2019-04-13李源

考试周刊 2019年32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语文教学

摘 要:中职学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面向生产、服务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的使命,中职学生是产业链上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厂中校”这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提升职业素养、厚植校企文化土壤,质量提升离不开语文教学的辅助作用,文章着重分析语文教学的载体功能,探究校企合作背景下的中职语文教学方法。

关键词:校企合作;厂中校;语文教学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必须顺应时代需要,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中职语文课程。近年来,技能劳动者的求人倍率(岗位数与求职人数的比率)一直在1.5∶1以上,高级技工的求人倍率甚至达到了2∶1以上。高素质人才队伍的缺口,已成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大瓶颈。职业教育培养适应新时代需要的工匠型人才,语文教学作为载体,必须打破传统壁垒,拓宽教学空间,引入合作学习,加大语文教学对学生人文、职业素养的培养力度,改变将职业教育混同于普通教育的“教非所学、学非所用”的现状,进而提高课堂效率,发挥语文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工具性作用。

一、 结合专业特点,发挥语文教学优势

中职学校在追求专业教育培养技术型人才时,不能忽视语文课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厂中校”人才培养模式中,针对专业特点,通过推行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为主的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意识,发挥语文教学优势,为核心素养培养提供教学保障。

二、 注重实际教学,拓宽教学空间

学生正确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本身就是生存发展的职业能力。在校企合作背景下,传统以语文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成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立足核心素养发展,拓宽语文教学空间。传授知识的同时,最重要的是向学生循序渐进地渗透正确的职业意识: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就为学生未来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从现代人必须具有的综合素质能力来看,人际交往是一种必备的生存发展能力,要引导学生把交往能力建立在正确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基础上。此外,针对学生的可塑性特点,注意在职业生涯规划的进程中,完善优化,发掘潜能,为培养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

在“厂中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下,学校和域内外大型企业建立起了长久的合作关系。围绕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的总要求,重新整合语文教材,制定语文教学目标,给予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上的正确引领;突出语文课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主课程这一核心,采用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项目教学法,发挥语文的工具性作用,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企业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最佳场所,学生具备良好的语文素质能力,有助于学生学会专业理论,适应企业岗位需求,练就精湛的职业技能,成为真正的创新型实用人才,从而更好地就业。将企业的理论和技能、经营理念、企业文化等编入语文教学目标、计划中,对学生进行企业理念、品德要求、职业素养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促进校企合作良性发展。

三、 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

1. 以企业需求为基本依据,适应行业革新技术发展,让学生用内心去领悟语文课的文化内涵,发挥工具性作用的同时,突出本学科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使学生掌握更多更新的知识为社会服务。

2. 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教学组织的科学性和灵动性。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意识,从而提升思想观念、道德观念、人生理想、审美情操等综合素质能力,权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技能、经验及兴趣,用模块式课程结构满足学生的学习。

四、 理实结合,注重实效

在学生的认知融入阶段。主要是语文基础课程、职业生涯规划及专业核心課程中基础性的内容。让学生对所要从事的工作具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只有让学生对于职业的态度审时度势,才会对就业有帮助。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行业,了解行业的规则,让学生做好克服困难的心理准备,为以后的从业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职业基本素质和职业能力教育,例如在语文拓展模块《过万重山漫想》一课中,通过对穿过三峡的第一人的描述,培养学生的首创精神,培养学生的“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精神。

在学生的习惯养成阶段。主要是学习技能课程(含相关实训课程)及相关的专业核心课程。以语文拓展模块教学任务为载体,完成语文知识技能类课程的学习,比如在《华尔街的寓言》一课中,将企业文化以及从业精神有所体现,要学生去了解未来所从事行业的过去、现在,从而提升职业道德,确定最适合自己的职业以及岗位。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也是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分析、联想、综合等思维活动,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中职语文教材中不少选文具有着极高的德育美育价值,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通过对当前中职学生语文阅读现状的调查和结果分析,着重探究了阅读活动中运用元认知的重要性及元认知理论与中职语文阅读的关系。通过元认知策略的实施、具体操作程序与方法的探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散文诗《永远的蝴蝶》和《世间最遥远的距离》,通过视频给课堂营造了悲伤的基调,进而引领学生解读人物,体会情感,最后以蝴蝶型的板书总结全文。基于学生对人物形象和表达手法的把握和理解,侧重“雨”的不同描写和作者情感的变化的分析,结合课外阅读,使学生学以致用。

五、 总结

语文教学方法在“厂中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灵活运用,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注入生机。通过在具有浓厚企业氛围的空间中的语文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使学生掌握技术、了解生产工艺、熟悉设备流程、体验并接触企业文化环境,将生产性教学与教学性实践有机结合,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从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方世梅.课改背景下如何创建高效开放的中职语文课堂[J].文教资料,2012(29).

[2]朱绍禹,傅永安,刘淼.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3]翟晓婷.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以包头机械工业职业学校为例[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

作者简介:李源,辽宁省营口市,营口市经济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语文教学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