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阅读的名著导读课组块教学
——以《西游记》教学为例
2019-04-13福建省屏南县光华小学韦爱珍
■福建省屏南县光华小学 韦爱珍
当今一些语文教学,目标不明确,内容的刻板性与随意化过多,课型五彩缤纷,令听课者目不暇接,认真反思一下,学生真正思考了吗?学生的训练到位了吗?学生学得是否扎实有效?特别走进一些课外名著导读课进行观察,发现以下弊端:教学目标游离不定、教学内容纷乱杂碎、教学活动收效甚微。文章针对现状,以名著《西游记》导读课教学为例,应用有效的组块教学,化难为易,更好地促进学生进行深度阅读,提高语文素养。
名著为何有名?因为其经典。那么,名著的教学与平时的课文教学是否相一致?答案是否定的。例如一些学生,花个两三天就把一本名著看完了,没有思考与内化,这仅仅是一种浅尝辄止的眼皮功夫而已。作为教师,抓住课上短暂却高效的四十分钟,教给学生深度阅读的策略,才能让他们在课外学习时含英咀华,真正领悟名著的要领,真正思考名著的价值。为此,我针对六年级学生必读书目《西游记》进行指导阅读,引领学生真正走进名著,从学习的本质层面向纵深挖掘,饱读名著,内化融通。
一、“读”“挖”原著,明确教什么
小语专委会理事长陈先云先生曾提出“明确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的观点。《西游记》作为四大名著之一,影响力可谓极大。可这八十多万字,让教师教什么?无疑,如何深挖教学内容,成为最大的问题。课前,教师应该读原著,找准读者意识,查找和翻阅相关资料进行研究。为使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名著内容,培养学生的结构化学习,提升阅读素养,教师应注重文本的取舍,将这本厚重的古典小说中精华的部分挖掘出来,整合组块,进行深度阅读教学,把它读薄读透。
二、“取”“舍”文本,导学展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单靠教师的讲解是没有用的,一本名著的导入需要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所以,课前可以展示图片,通过“看图猜人物”“看图猜故事”激趣,由学生耳熟能详的人物与故事图片引入,创设阅读情境。
(二)停留回目,整体感知
课伊始,先由学生简单介绍作者,然后从目录入手,将一百个复杂的回目呈现给学生,告诉他们这是小说章回体的特点,本书共有一百回合。这一百个回合其实可以分成三个部分。如果仅凭借教师讲解这三个部分的内容显得单调沉闷,可以借助微课,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娓娓道来,形成整体感知。
(三)挖掘内容,破解密码
经过仔细阅读,我发现这些回目里有很多的知识点有待挖掘,可是,这一百个回目纷繁复杂,学生大部分没有接触过古文,他们凭借什么掌握知识?这时,可以引导学生揭秘回目中的三个知识点,即破解三个密码“回目的对偶表达形式”“回目即为内容简介”“回目中的数字多”的形式进行学习,从而拓展思维深度,引领学生在一百个回目中走个来回,轻松解决教学难点。学习回目,发现知识点的过程中,必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功能,这些知识点用课堂游戏的形式让他们去发现、去破解。例如教学回目是“对偶的表达形式”和“内容简介”时,可以出现回目中的词语。学生发现这些词语两两相对,读起来琅琅上口、生动有趣。一些词语学生不理解,可适时解释,让学生连起来说一说。还有教学“回目中数字多”,可以让学生找一找,并穿插一些课堂游戏,学生感受到名著的回目都有这么多的知识可以学习,内容更是包罗万象了。
三、“拎”“整”重点,读薄原著
衡量学生是否进入深度阅读,首先学生是否不再处于浅阅读状态,学生认真思考了没有?其次是学生能够将知识进行深化与记忆吗?最后是这些知识内化为自身的阅读能力,并灵活地运用于语文阅读实践了没有?带着这些疑问进行教学与思考,使学生更深层次地进入名著的阅读学习,培养学生行之有效的深度阅读方式。
这是一部小说,根据小说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小说中作者是如何描写“人物”“环境”“情节”的,因为有文言文特点,读起来不太容易。所以,可以拎出小说中有代表性的人物、典型事例和学生熟悉的片段进行组块教学,整合设计出“说人物形象”“品环境描写”“聊故事情节”,学习小说的阅读策略。这个部分是全课教学的重难点,主要分成三个板块进行教学。
第一板块,说人物形象。从孙悟空先谈起,出示原文第六十七回句段,让学生猜一猜写的是谁?学生刚开始读古文,感觉拗口,教师适时问他们作者是采用什么方法描写人物的。学生明白了属于语言描写。他们读出了一个像猴子、像人,又像妖魔又似神仙的一个美猴王。第二个人物是红孩儿,同桌合作学习,在第四十一回中寻找描写人物的片段,看看作者是怎么写这个人物的。学生发现了为什么把红孩儿写得那么生动,原来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写出一个乳臭未干却妖法无边的红孩儿。接着教师适时过渡到唐长老这一个角色。原文中一共写了唐僧十几回的哭泣,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三回,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探究,讨论一下读出一个怎样的唐僧?学生分工合作,小组讨论。很快,学生习得方法,读出了唐僧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所以,这种探究学习,将文本中学到的知识深化,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合作能力。
第二板块,说环境描写。出示第一回中须菩提住处的描写片段,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来感受。注意到其中植物和动物不同的描写,了解了神仙住地与妖魔洞府的区别,学生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教师适时告诉学生,其实《西游记》原著中像这样的环境描写很多,如妖魔洞地、西天极乐、阴曹地府、凌霄宝殿、海外仙山等,值得一读。
第三板块,聊故事情节。唐僧师徒历经的九九八十一难,每一难都是一个故事。这么多故事如何化繁为简?根据阅读发现,其实情节的描写大同小异,不外乎师徒“遇险——历险——脱险”的经过。课文学过《三打白骨精》,可以选取例子,让学生回忆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引导学生说一说其中的哪三变、哪三责、哪三打。根据提示,学生讲出其他故事也有相同的情节,例如《斗法降三怪》《狮驼国遇险》《三借芭蕉扇》等。此刻,学生畅所欲言,以读者意识解读原著,与作者对话,充盈名著中丰富的思维内涵与人文价值。教师适时总结,这种相同的故事情节方式,叫“冰糖葫芦式”结构。一个故事情节就是一个冰糖葫芦,西天取经就是这一条竹签,串起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运用比喻把整本书看作一大串冰糖葫芦,学生思维深处的碎片化全部被链接起来,知识的碰撞激起思维的火花,既有感性阅读,又有理性思考。
在学习这几个板块的过程中,教师将策略有机整合,灵活变通,在名著中走了个来回。深入到学习的本质层面,在学习过程中分析和探索问题,不断延伸与拓展,形成文本价值。
四、“聚”“拓”文本,推荐阅读
(一)聚焦方法,走出文本
“教是为了不教”。高年段聚焦《西游记》的教学,是以它作为载体,设定恰当的教学目标,精妙得当取舍教学内容,巧妙设计教学流程,准确把握课内外文本的特点,提高教师阅读教学的效率和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最后将学到的方式方法运用于其他名著的阅读。教学完《西游记》,可以让学生走出文本,深刻领悟名著背后所隐藏的阅读知识,进而更加有效地促进深度阅读。
(二)拓展延伸,提升能力
现今,在部编版教材的大背景下,可以推荐学生看更多的名著,以便与中学阅读大量的名著接轨。课后,教师应推荐必读的中国名著与外国名著,促进学生的深度阅读。
五、结语
总之,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的阅读教学,深度阅读的指导不可小觑,需要指导学生潜心会文,深思、深悟,既有深入钻研文本的共性,又有个性化的理解,形成自己的阅读感知,全面提升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