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十年国内知识服务研究计量分析

2019-04-13李彩玲

图书馆学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聚类期刊文献

李彩玲

(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1 引言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1]曾经指出:“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创新、传播、实践与服务已经成为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推动力,而知识创新与知识服务的能力更是个人与组织发展进步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构成要素。”在国内,对知识服务的研究开始于20 世纪90年代,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知识服务相关检索并阅读早期的一些论文可以发现,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社会各界依靠报刊逐渐将知识服务运用到不同领域、场合,不断推动知识服务向前发展。1994年,戴光强[2]将知识服务作为服务模式应用于医学领域;1995年,鲁修金和汪增华[3]将知识服务具体运用到了麻风康复中;1998年,齐建明[4]倡导将知识服务引入到档案馆中;1999年,任俊为[5]将知识服务引入到图书情报领域,他认为知识服务与文献服务密不可分,是文献服务的一种延伸和深化。从此以后,国内学者们对知识服务研究的关注度不断上升。从相关文献可知,许多学者从知识服务的角度出发,针对政府职能[6]、公共服务[7]、医疗保障[8]、商业贸易[9]、高校教育[10]等开展了许多有价值和有意义的研究活动。

笔者选取的近十年知识服务相关文献在一定意义上更具有广泛性、代表性和研究价值,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力求明确我国近十年知识服务发展的态势,把握知识服务相关热点,以便更好地了解并深入认识知识服务。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笔者所分析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 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是中国第一个连续的大规模多功能、集成化学术期刊全文检索系统,其收集范围广、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数据完整性高达98%。[11]因此,在中国知网上获得数据具有高度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在中国知网中以“知识服务”作为检索词,搜索字段选择“关键词”,检索时间为2018年9月10日,检索时期跨度为2009-2018,文献类型为期刊论文,对检索结果筛选后,共获得2433篇期刊文献。

首先通过相关统计得到有关我国知识服务研究文献的时空分布,然后利用SATI进行知识服务核心作者社会网络分析,通过分析核心研究机构和核心研究人员来把握知识服务研究的核心力量分布,又利用UCINET 形成高频关键词共词分析,发掘我国知识服务研究的热点分布,并对其作进一步阐述,然后利用SPSS 对高频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通过聚类得出知识服务研究的4 个聚类群体,最后根据文章整体分析,提出了我国知识服务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据此给出了若干解决方法,希望可以为以后相关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3 数据分析

3.1 知识服务研究的时空分布

通过观察论文在时间上的分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知识服务研究的理论水平与发展速度。由图1 可以看出,知识服务发展初期的文献数量相对较少且分散,学者们对知识服务的关注度较少。从2000—2009年,学者们逐渐重视知识服务,出版产品数量迅速上升,在2010年达到顶峰。在2009-2018年期间,学者们对知识服务的研究进入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发文量比较多,体现出学者们对知识服务研究的关注与重视。

图1 知识服务研究论文数量年度分布

研究文献的源期刊可以了解知识服务领域的空间分布特征,掌握该领域的核心期刊群,便于收集、整理和研究知识服务方面相关文献资料,并对文献质量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判断。据统计,文中选取的2433 篇文献分布在500 多种期刊中,其中有969篇文献属于核心期刊,有300多种期刊仅发表了1 篇与知识服务相关的文章,共有19 种期刊发表文献数量超过20 篇,期刊名称与文献数量如图2 所示。《图书情报工作》发文数量最多,有120篇与知识服务相关的文献,其次是《图书情报导刊》。由图2可知,发表文章超过20篇的期刊大多是图书情报类期刊,这也足以表明图书情报界对知识服务的研究比较多,也更加关注它。

图2 知识服务研究高产期刊分布

3.2 知识服务研究的核心力量分布

考察知识服务研究的核心力量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核心研究者和核心研究机构[12]。高校、研究所、企业等都属于发文机构。团队的力量是强大的,团队在所有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这样说,研究机构对一门学科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高产机构进行统计具有很大的必要性。

表1 发文量超过10篇的研究机构统计

据统计,发文数量超过10 篇的研究机构有28个,集中在高校领域,如表1 所示。其中,武汉大学的发文数量最多,其次是南京大学和吉林大学。

核心作者为本领域的研究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是该领域学术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贡献者,他们对本领域的生存与发展具有较大影响,研究核心作者群有利于学科及主题研究的发展。对2433篇文献的作者进行统计可得作者共3167名,其中发文量最多的是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的于彤(18篇),其次是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的李敬华和张竹绿(14 篇)。在文献作者分布领域里,普赖斯首先关注到了高产作者研究的重要性。他在1969年发表的《小科学,大科学》一书中指出:撰写所有论文一半的高产作者的数量,等于所有科学作者总数的平方根[13]。根据普赖斯定律,核心作者是发文数量在以上的作者,N是发表论文最多的作者发表的论文数量,这里N=18,即发表数量在4 篇或更多文章的作者为核心作者,发文量在4篇及其以上的作者有89位,超过4篇的作者有47 位,选取排名更靠前的这47 名作者做二值矩阵,并利用UCINET绘出作者间合著关系,如图3。

图3 我国知识服务研究核心作者合著关系网络

图3中的节点代表作者,连线代表作者之间的合著关系,节点的大小与发文合作次数成正比。从图中可以看出,47位作者中27位有合作关系,形成8个合作作者群,其中于彤、于琦、李敬华、张竹绿、高宏杰、朱玲、田野、徐丽丽、孙晓峰一起构成了知识服务研究的核心作者群,经检索可知,他们同属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从总体来说,研究知识服务的合作作者群人数较少并且比较分散,发文作者大多是和本单位的老师或者自己的学生进行合作,作者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

3.3 知识服务的研究热点主题分析

使用文献题录信息统计分析工具SATI 对2433篇相关文献的关键词进行频次统计,相关文献中共有2755 个关键词,其中1990 个关键词只出现过1次,关键词词频大于15的有50个,去除频次最高的关键词“知识服务”,剩下的49个高频关键词分布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到,关键词“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出现的频次最高,其次是“知识管理”。由此可知,知识服务与图书馆密切联系,知识服务是图书馆服务的延伸和升华,是图书馆在新的环境下寻求发展和突破的关键点。

表2 我国知识服务研究高频关键词分布(频次>15)

通过对关键词频次统计可知,前49 个关键词(除去知识服务)具有足够的代表性,因此选取前49个高频关键词来构建高频关键词共现矩阵,然后利用UCINET 绘制共词网络图谱,生成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图,如图4。

图4 我国知识服务研究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

知识服务的49 个高频关键词之间形成了交错复杂、关系密切的网状图谱,这些用线连接起来的关键词是在同一篇文章中共同出现的高频关键词。通过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可以看出研究对象之间的远近关系,发现知识服务的相关研究主题。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图中节点大小可以表示关键词的中心度,节点越大、中心度越高,重要性也更高;反之,中心度越低,重要性也越低。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其连接的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连线越粗表示两组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越高,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就越密切。从图4 中可以看出,首先从节点度数的角度来看,图书馆是网络中度数中心度最大的节点,位于共现网络的中心,可见2009—2018年这十年间图书馆在我国知识服务的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此外,知识管理、高校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大数据、信息服务、信息模式这6个节点的中心度也较大,它们在共现网络图谱中也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由此可知,知识服务在这近十年间的研究重点包括7个方面:图书馆、知识管理、高校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大数据、信息服务、信息模式。其次,从节点关联性来看,中医药和知识图谱两个结点间的连线最粗,反映出两者的具有强相关性,上文中也提到发文量大的作者,如于彤、李敬华和张竹绿等都就职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中医药和知识图谱关联性强也说明作者们会通过知识图谱来表达研究的相关内容。另外,档案管理和模式、大数据和数据挖掘、学科馆员和学科服务、信息服务和参考咨询等,每两个节点之间的连线也较粗,表明这些主题之间的关联性也比较强。

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知识服务研究的主题结构,笔者采用SPSS聚类分析方法对知识服务研究的内部结构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聚类分析是根据研究对象的特征按照一定标准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14]。在对49 个高频关键词进行聚类时,采用的是系统聚类的方法。将高频关键词相异矩阵导入SPSS进行聚类分析,得到高频关键词的聚类分析冰柱图和树状图,如图5和图6所示。

图5 层次聚类分析冰柱图

图6 层次聚类分析树状图

根据图5、图6,将49 个高频关键词归结为4 个主要的聚类群体,每一个聚类群体所包含的关键词如表3所示。

表3 高频关键词聚类群体划分

根据高频关键词共现频次进行聚类,联系密切的关键词合并成一类,最终形成4 个大的高频关键词聚类群体。由表3 可以看出,群体1、群体2 和群体3 的研究内容较少,群体4 的研究内容较多。群体1主要包括中医药、知识图谱、本体,经分析,其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药知识服务方面的研究。聚类群体2研究的内容包含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学科馆员、学科服务,主要研究高校图书馆服务方式的模式。聚类群体3从模式、档案管理、创新等方面主要研究档案管理,在此基础上聚为一类。聚类群体4的研究内容涉及的非常广泛,包括图书馆、信息服务、知识管理、数字图书馆、大数据、知识组织、个性化服务、公共图书馆、知识创新、用户需求、个性化、隐性知识、知识经济、知识库、数字出版、云计算、对策、服务创新、图书馆服务、资源整合、参考咨询、医院图书馆、学科化服务、高校、数字资源、知识发现、机构知识库、Web2.0、知识共享、用户、策略、信息共享空间、图书馆管理、知识构建、网络环境、档案、科技创新、数据挖掘、大学图书馆等,该群体主要研究图书馆知识管理和服务。

3.4 国内知识服务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4.1 存在的问题

我国学者对知识服务的研究已逐步进入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在2009-2018年这一时期内,相关文献的发表数量每年在200 篇左右波动,说明我国知识服务发展相对比较成熟和稳定。另外,从文献内容来看,这方面的研究已形成了较为完备和成熟的知识服务理论体系,也有多个成熟的、富有代表性的主题和热点研究,在研究方法方面,国内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将定性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模型研究方法及一些复合的研究方法运用到知识服务研究之中。虽然目前国内对知识服务的研究上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知识服务研究人员分散,作者之间的合作较少,研究结构较为单一。由上文对研究期刊、研究机构、研究作者的统计可知,2433 篇文献的作者共3167名,知识服务文献作者的平均文献产出量不到1 篇,许多研究者对知识服务的学习与研究缺乏持续性,浅尝辄止,而且主要发文期刊和研究人员都集中在图书情报领域,有待提高人员结构的复合化。另外,研究知识服务的合作作者群人数较少并且比较分散,发文作者大多是与本单位的老师或者自己的学生进行合作,作者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

(2)研究成果质量良莠不齐。通过分析文献可知,许多研究者对知识服务的认识浅显,有的甚至不假思考地直接照抄照搬他人的观点,既不利于知识服务文献的创新,也阻碍作者本身科研能力的提升。另外,对知识服务的实证性研究较少,关注理论而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

(3)知识服务的建设体系不太明确。我国对知识服务的研究还未形成较为明确的能力建设体系,学者们对知识服务的关注点各不相同,对知识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相对分散,所依托的论据也有所差异,往往片面地强调于某一个层次或方面,缺乏整体而系统的研究。

3.4.2 几点建议

(1)加强研究人员间以及与企业间的合作。知识服务的研究涉及许多方面,包含许多学科的知识。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的研究人员之间的合作更有利于知识服务的发展。知识服务在企业中也有相应的应用,如数字出版业、制造企业等。学者与企业合作不仅能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也有利于提升研究的实用性和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两者各得其所。

(2)研究者应注意提高自身能力,将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首先,研究者在科研过程中,应深入理解与思考相关文献对知识服务的阐释,注重知识的积累,发现有关知识服务的隐性知识,逐步增强自身的认知能力、思考能力、科研能力。此外,在继续探讨知识服务理论体系的同时,研究者还应该进行更多的实证分析。努力挖掘现实中用户对知识服务的需求,将知识服务与实践结合在一起,在经验中不断总结,持续进步,提高知识服务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3)知识服务的研究要紧跟时代步伐,密切关注国内外的研究态势。学科未来的研究热点、方向与研究的价值目标和社会的现实需求息息相关,所以知识服务的研究要紧跟时代步伐。另外,科研需要长期的积累,厚积而薄发,关注国内知识服务研究态势,可以明确发展动向,发现新知识。国外知识服务的研究对国内学者来说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跟踪国外知识服务的研究,不仅可以了解新动态,还可以与国内相结合,发现新的研究热点。

4 结语

知识服务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比较广泛,无论是高校图书馆、党校图书馆还是数字图书馆,都与知识服务密切相关。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服务的应用领域和范围在逐渐拓宽,对知识服务的研究也会越来越多元化、复杂化。我国学者在关注国内知识服务研究动向的同时,也需注重对国外知识服务各方面的研究和把握,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对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将知识服务的研究推向更加全面和深入。

猜你喜欢

聚类期刊文献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期刊问答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基于K-means聚类的车-地无线通信场强研究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基于高斯混合聚类的阵列干涉SAR三维成像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基于Spark平台的K-means聚类算法改进及并行化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