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图书馆创客空间研究论文计量分析
2019-04-13吴莹莹曹恒明
吴莹莹 曹恒明
(盐城市图书馆,江苏 盐城 224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多次提到“创新”,并再次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客空间是一种创新型服务模式,是互联网时代图书馆实现服务转型的重要发展趋势,是图书馆适应多层次读者需求,加快建设创新型现代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实施手段。“创客空间”一词最早出自2005年的《创客杂志》,它将创客空间描述为“一个正式存在的物理空间,一个具有加工车间、工作室功能的开放交流的实验室、工作室、机械加工室”[1]。创客空间集学习、交流、创作于一体,人们可以在创客空间学习和分享知识、技能和工具,并共同创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图书馆人关注创客空间,也使其逐渐成为我国图书馆界的研究热点。对我国图书馆创客空间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分析,探索创客空间研究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有利于图书馆升级转型、提升创新服务能力。
1 数据来源
以中国知网CNKI 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检索源,检索式为“主题=图书馆+创客空间”,论文发表时间截止到2017年,以精确检索的方式进行文献检索,得到349 篇论文,去除与主题不符合的文献最终得到有效文献325篇。采用文献题录信息统计分析工具SATI、数据统计分析软件SPASS 和EXCEL 对检索的文献进行统计。
2 结果分析
2.1 年代分布
对文献发表年代的研究,可以揭示文献随时间增长的规律,弄清研究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趋势。根据检索结果发现,有关图书馆创客空间研究的文献最早发表于2013年。2013年到2017年的年发表论文趋势如图1 所示。从图1 可以看出,对于图书馆创客空间研究的文献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说明有关图书馆创客空间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图书馆界的关注。2016年的论文发表数量最多,达到129篇,较2015年增长了一倍多,增长趋势最为明显。笔者认为这和2015年3月发布的《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有关,创客首次被写入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逐步受到重视。尽管我国对于图书馆创客空间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随着时间推移,有关这一课题的研究将很快会成为图书馆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热点。
图1 论文发表年代趋势
2.2 来源期刊分布
对文献的来源期刊进行研究,可以了解该领域的重要研究阵地,指导研究者有效学习和研究。有关图书馆创客空间的研究文献主要分布在87 种期刊上,其中发文量仅为一篇的期刊有50 种,载文量在10 篇及以上的期刊有10 种。根据布拉德福定律,载文量最高的核心区的期刊有6 种(见表1),约占期刊种数的69%,载文量共计108篇,占所有文献量的33.23%。
表1 期刊分布
表2 为期刊被引篇数在10 篇以上的高被引期刊。H 指数指有h 种篇论文分别被引用了至少h次[2]。从表2中可以看到,被引次数较高的与表1中的期刊重合,其中被引次数最高的期刊是《图书情报工作》,一共被引用了317 次,平均每篇被引用次数达28.81,H指数为6。而《河南图书馆学刊》虽然被引篇数在10篇,但是其被引次数及H指数均偏低。
表2 高被引期刊分布
从期刊载文量和期刊被引频次两个角度综合来看,《图书情报工作》《图书馆学研究》《图书馆建设》《图书馆学刊》《图书馆工作与研究》5 种期刊可以被认为是图书馆创客空间研究领域的重要核心。
2.3 著者机构分布
将文献的二级发文单位合并为一级单位,发现关于图书馆创客空间的研究共涉及252 家机构,而按照发文量降序排列,发文量在5 篇以上且排名前五的研究单位依次是武汉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图书馆(见表3)。其中仅发表了1篇文献的单位有230家。从整体发文机构来看,主要来自高等院校图书馆,还有少数公共图书馆或情报研究所、文献情报研究中心。
表3 著者机构统计
2.4 关键词分析
通过SATI 软件对论文的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图书馆创客空间领域研究文献共涉及458 个有效关键词,总频次为1287次,平均频次为2.81次,低于平均频次的关键词有410个。出现频次最高的关键词是“创客空间”,共284 次,其次是“高校图书馆”,共出现110次,“图书馆”出现94次,位列第三。其他出现频次较多的关键词有“公共图书馆”“图书馆服务”“创新服务”“创客”“3D打印”等。频次达到4 次以上的关键词共有31 个,占所有关键词的6.77%,出现频次达781 次,占总频次的60.68%,因此,本次统计将这31个关键词作为图书馆创客空间研究领域的高频关键词,具体见表4。
表4 图书馆创客空间研究的高频关键词
表5 高频关键词共现相似矩阵(部分)
图2 创客空间研究论文高频关键词聚类结果树状图
通过SATI软件生成关键词共现相似矩阵(见表5),矩阵中的数值表示关键词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数值越大,关系程度越紧密。将该相似矩阵导入SPSS软件进行关键词聚类分析,选择组内连接法度量类间距离,采用系统聚类法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聚类方法选择组内联接,度量标准选择区间Euclidean 距离)生成关键词聚类树状图,如图2 所示。通过对图2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创客空间的研究及应用主要集中在高校图书馆及公共图书馆;图书馆通过空间再造构建创客空间,助力图书馆服务创新及转型;创客空间通过信息共享空间将传统的静态知识学习转变成动态的知识交流。以3D 打印为重要实施手段的创客空间在国外发展迅速,并形成创客文化。图书馆转变传统创客空间服务模式,嵌入式创客空间服务逐渐成为创客服务新模式。结合表4和图2,目前创客空间研究涉及的主要主题领域有:
2.4.1 创客空间创新图书馆服务
创客空间为新时代图书馆服务模式转型提供了新的契机。图书馆通过构建创客空间实现服务模式创新和图书馆转型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服务内容和形式调整
图书馆承担着知识储藏、知识传播的使命,图书是其重要的信息载体,用户通过阅览各类书籍获取知识,是一种静态的知识流动。而用户在创客空间中手动创作,并交流分享,是一种动态灵活的形式。另外,图书馆的服务目标也从单纯提供知识和服务转变成为用户提供创作的场所。创客空间重新调整了图书馆的业务功能,用户可以协同创作和参与式学习,是一个激发用户创造性潜能的场所,淡化了图书馆的资料信息存储角色,强化了它对社区成员参与协同活动的服务和指导作用[3]。
(2)高校图书馆教育方式转变
高校图书馆主要为教学和科研服务。学校图书馆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针对学生的知识需求,构建创客空间。将创客空间引入高校图书馆,促使学生将课堂上被动接受的知识和手动实践紧密结合,并通过互相的交流分享,形成思想的碰撞,更容易理解理论,并产生更多创意。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吸取新知识,将知识及时转化为实践,促进知识实践的融合,推动产学研一体化,使创客空间成为高校实践教育的第二课堂。
(3)馆员素质提升
创客空间为图书馆引入了大量先进的科学仪器,如3D 打印机、高级计算机、扫描仪、激光切割器等。这些先进仪器的操作使用、设备的维护以及对创客课程的培训等,都对图书馆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馆员积极学习新知识,扩大知识面,提升服务质量。
(4)图书馆空间革新
图书馆建设创客空间,需要重新规划图书馆整体空间,改造原有闲置空间,利用空闲资源,引进先进科学仪器,合理规划布局和场地设备,建设集功能性、互动性于一体的创客空间,满足创客们学习、创作及分享的需求。
2.4.2 国外创客空间案例分析
创客空间在国外起步早,发展快,尤其美国图书馆界创客空间的发展有目共睹。因此,对国外尤其美国的图书馆创客空间案例的分析对国内该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法耶特维尔公共图书馆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创客空间的公共图书馆,它提供侧重数字创作的Creation Lab与侧重有形物体制作的Fab Lab 两类创客空间[4]。底特律公共图书馆的创客空间主要面向青少年。在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方面,内达华大学雷诺分校DeLaMare 科学与工程图书馆是美国第一所建立创客空间并提供3D打印的图书馆、密歇根大学等都建立了以3D打印为主要技术特征的创客空间。此外,内达华大学、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等也构建了自己的创客空间。
Travis Good[5]基于图书馆创客空间建设和运营模式的不同将图书馆创客空间分为协同开发型、集中开发型、自主创业型三种模式。冯继强[6]将美国图书馆的创客空间分为四种形态:以美国橡树园公共图书馆(OPPL)的“思想盒”(The Idea Box)为典型代表的图书馆创客空间雏形;以数字化媒体实验室为代表的图书馆创客空间;以3D打印“制造空间”为代表的创客空间以及混合型创客空间。
2.4.3 创客空间运行模式研究
(1)图书馆开展创客教育活动
创客教育起源于美国MIT比特与原子研究中心发起的Fab Lab 创新项目。图书馆建设创客空间并开展创客教育,不仅可以创新图书馆服务体系,满足其自身资源转化的内在需要,更能够满足不同层次读者需求的内在需求。创客教育注重创意与合作,其最高目标是培养创新复合型人才。目前我国的创客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胡静[7]构建了以项目为主线,以应用分析能力为基本培养目标,馆员、读者、小组共享及读者、小组协作为基本形式的公共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无锡市图书馆将阅读推广与创客教育有机结合,开展了以“阅读推广+创客”“传统文化+创客”“科技体验+创客”为主要模式的儿童创客教育实践活动[8]。深圳图书馆推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并将STEAM课程内容融入到创客教育和服务中[9]。
(2)嵌入式创客服务
嵌入式创客服务是在图书馆“创新空间”建设中衍生出来的一种新型服务理念和模式。图书馆嵌入式创客服务贯穿于创客活动的各个阶段,参与创客们从创意到产品的整个过程。相对于传统的图书馆创客空间服务模式来说,图书馆不仅仅是简单地提供场所、3D打印机、投影仪等硬件设施,还包括提供专题咨询服务、科技查新服务、科研动态跟踪服务、专家团队服务等。嵌入式创客服务针对创客的个性化需求,化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充分调动全体图书馆员的主观能动性,为创客提供学科知识咨询服务、科研动态跟踪服务、科研专题信息服务、科技查新服务等多项学科服务,并能够嵌入到创客的科研过程中,帮助其发现和解决科研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刁羽、杨群[10]认为图书馆嵌入式创客服务模式有阶段性嵌入和社会关系嵌入两种实现路径。李杉杉[11]则根据创客创新过程不同阶段的服务需求,构建了(创客馆员+学科馆员+企业馆员+技术馆员)+外部力量(大众创客+学科专家+企业与社会团体+技术专家)的协同创新型嵌入式创客服务模式。
3 问题与展望
通过检索工具对CNKI 中国期刊数据库中有关创客空间的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知,国内对创客空间研究目前还处于初期,总体文献资源数量较少,但是,创客空间作为图书馆创新的发展方式正在逐步受到业界关注。在对创客空间的研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关于图书馆创客空间的概念性文章及国外案例分析类文章比重较大,对创客空间质量进行评价、分析实践技术的文章较少;人均发文量少,跨行合作的论文较少,研究者多数是图书馆从业人员。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随着对创客空间研究的逐步深入,国内学者会越来越多地从创新视角研究创客空间,逐步扩展研究主题,未来国内图书馆创客空间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国内图书馆构建创客空间实践研究。虽然我国创客空间研究的起步较晚,理论和实体建设都相对落后,但是由于在信息时代创客空间在革新图书馆服务方面的创新功能、用户的多层次信息需求、互联网科技的发展以及国家政策的扶持等,国内图书馆的创客空间建设必定会蓬勃发展。因此,结合理论对国内图书馆创客空间的案例分析也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学术界的重要方向。
第二,图书馆创客空间协同共建研究。目前国内图书馆创客空间都是单一主体创建,缺乏跨行业的合作,笔者认为创客空间必将朝向多元化发展,合作共建创客空间是未来趋势。图书馆创客空间为企业提供先进的理论知识,打造技术创新平台,为企业科学决策和技术创新提供依据,企业为图书馆建立创客空间提供必要的资金、专业的硬件设施设备。因此,未来需要积极探索企业与图书馆合作共建模式,助力图书馆创客空间专业化和多元化发展。
第三,图书馆创客空间评价机制研究。在国家政策及信息时代发展的推动下,国内多家图书馆相继建设了创客空间。但是,对创客空间能否真正发挥其创新创业作用,服务质量如何、服务效果有没有达到预期等方面,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建立科学的创客空间绩效评估标准体系,有利于准确评估图书馆创客空间的实施效果,推动创客空间持续有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