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智慧图书馆知识资源生态系统构建研究∗

2019-04-13李大莉王秀芳陈德云卜琳琳

图书馆学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满足用户流动主体

李大莉 王秀芳 陈德云 卜琳琳 丁 莉

(黑龙江工程学院图书馆,黑龙江 哈尔滨 150050)

智慧图书馆是在主动感知用户数据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种智能化技术实现对各类资源的智慧化管理,为用户提供无处不在的智慧服务环境。高校图书馆作为辅助教学科研的场所,作为先进技术研究的重要机构,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用户多样化的需求,也在朝着智慧图书馆的方向迈进。当前知识资源的作用进一步凸显,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知识的创造密不可分,很多行业都在着力打造可靠的知识资源生态系统。早在1995年,George Por 就基于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理解,在《寻求组织智能》一文中提出知识生态学的概念。此后各国学者逐渐将知识资源生态系统作为研究重点,试图通过基础研究与应用成果转化,促进知识资源与技术、人力、环境的有效整合,进一步凸显知识的应用优势。图情学领域关于知识生态系统的研究始于2009年,目前尚处于摸索阶段,其在丰富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图书馆的资源运作规律与知识服务生态。图书馆知识资源生态系统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以知识资源为基础,以知识活动为主线,以满足用户知识需求为导向,旨在通过知识价值提炼来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诉求。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为了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提供保障,全面提升国民知识储备量,高校智慧图书馆理应顺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求,构建可靠的知识资源生态系统,在不断完善知识网络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更加智慧化的知识服务。

1 高校智慧图书馆知识资源生态系统及其特点

1.1 知识资源生态系统概述

生态学作为较成熟的理论体系,被引入管理学的多个分支领域。George Por 首次提出知识生态学的概念,认为知识资源存在于生态系统中,而知识管理的高级阶段就是构建知识资源生态系统。这个系统由知识资源、知识活动和交互环境等要素构成,不同的知识、思想与灵感交杂融合,在相互影响过程中促进知识价值的提炼与应用[1]。它实现了对人的网络、技术网络和知识网络的整合,可以在特定的时空内产生、发展与消亡,属于以知识为载体的自组织系统。与生态系统类似,知识资源生态系统具备学习、调节与适应能力,可以抵抗外界的干扰,以有机体的彼此作用促进知识创新活动的开展。

1.2 图书馆知识资源生态系统

高校图书馆是专门存储、整理、传播知识的机构,是辅助教学科研的重要场所,具备构建知识资源生态系统的条件。高校图书馆的知识资源、知识处理技术、知识服务战略等知识管理要素相互作用,促进了知识的流动与创新,也形成了具备自组织能力的开放生态系统。作为知识资源存储传播中心,高校图书馆本身就是一个具有自适应性的生命体[2]。它有着开放完整的知识结构,可以根据知识个体与知识群体的差异,形成不同层次的服务模型,每个层次均有相对稳定的知识分布状态和功能。该系统实现了知识的流动与循环利用,由知识的交互、创新与共享,促进了生态系统的不断进化,在知识的动态流通中保持系统的平衡状态。

1.3 知识资源生态系统的特点

作为开放、动态的自组织系统,知识资源生态系统具有生命周期的特征,即在知识流通的整个过程中,都遵循知识产生、发展、传播到消亡的生命周期规律[3]。该系统具有知识服务能力与动态调节能力,包括知识资源、知识服务等多个子系统,可以满足多样化的知识服务需求,并根据不同的对象与组织进行调节,保障服务对象与知识环境之间的适应性。系统内外部的环境变化,对于知识活动存在较大影响,若与知识创造相关的技术、人力等因素发生变化,势必改变系统原有的平衡状态,进而促进系统的调节与进化。同时为了实现系统内资源的合理配置,其内部各要素需要根据时空等因素的变化,不断自组织、自调控与进化,在彼此协调与制约的基础上,促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2 高校智慧图书馆知识资源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

图书馆要想为用户提供智慧化服务,离不开对知识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必要在分析知识资源生态系统特点的基础上,建立完整的知识生态循环体系。高校智慧图书馆知识资源生态系统的构建,需要关注知识主体、资源、环境等要素,通过合理配置知识资源,调动主体的积极性,促进内外部知识的转化与创新,以获得维持自身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2.1 知识主体

人是获取知识服务的主体,也是知识的有机载体,在知识资源生态系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每一个拥有知识储备与技能的图书馆用户,他们在知识活动中都扮演着知识生产者、消费者等多重角色,不同知识个体和群体之间的信息交互,也影响着生态系统的平衡。高校智慧图书馆用户本身具备较高的知识能力,这就决定了知识资源生态系统的综合实力。图书馆员作为知识服务主体,需要根据用户需求有目的地进行知识资源采集整理,在知识分类、标引与整合的基础上,经过适宜的渠道传递给用户,从而促进知识资源的多元化传播,同时用户的选择性使用也实现了知识的利用与创新。

2.2 知识资源

高校智慧图书馆开展一切工作的核心都是为了实现知识资源的有效利用,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4]。知识资源是图书馆服务的基础,也是构成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部分。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智慧图书馆的知识资源更为丰富多样,不再局限于纸质文献,还包括光盘、视听资料、电子文献等多种类型资源。图书馆多方采集知识资源,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对知识资源的有效整合,以此满足用户的知识需求。由于用户的需求日益多元化,这就需要不断注入新知识,促进生态系统的持续进化和升级。若系统内部的知识资源脱离用户实际需求,势必影响到知识服务的效果,而用户的质疑与不满足,正是促进生态系统知识创新的动力所在。

2.3 内外部环境

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内外部环境因素,对于知识资源生态系统的发展均存在影响。其中内部环境包括物理环境、管理制度、文化建设等,图书馆良好的知识服务环境,完善可靠的知识服务技术平台与设备,不同知识主体之间的协作配合,良好的生态系统知识管理制度等,都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高校智慧图书馆的知识服务生态。外部环境包括宏观政策、科技、经济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战略规划[5]。高校智慧图书馆各项服务的开展,都应该在国家宏观政策框架下执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影响到用户的知识需求,也决定了图书馆服务的方向。科技的进步为图书馆提供了更多服务手段,方便高校智慧图书馆创新知识资源建设与服务方式,提升整体知识服务水平。

3 高校智慧图书馆知识资源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

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知识资源生态系统的主要目的,在于挖掘知识资源的价值,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若要实现高校智慧图书馆的服务目标,就需要对系统的主要功能进行分析,全面掌握系统的知识利用与运行规律。

3.1 知识流动功能

高校智慧图书馆知识资源的多向流动,是知识资源生态系统发挥作用的前提,也是了解用户诉求的基本途径。系统内部的知识流动由多个知识节点构成,是以知识链为载体完成的。根据这些节点性质上的差异,可以将知识链分为物理链、活动链和主体链3 部分,如图1 所示。其中物理链由知识存储与传播载体组成,构成了知识流动的物理空间。活动链包括与知识主体相关的一系列知识活动,是知识传递、消费的综合过程。主体链由多个知识主体构成,是知识流动的动力所在。知识流动的畅通性反映了知识链的建设水平,不同知识的多向流动,促进了隐性知识的转化与价值提升,也为知识创新提供了源泉。

图1 高校智慧图书馆知识链模型

3.2 服务流动功能

高校智慧图书馆建立知识资源生态系统,合理利用各类知识资源,是提高知识服务水平的有效手段。从知识生态学角度看,知识资源是基础,服务是本质要求。当用户提出知识服务请求后,图书馆需要采用合适的方式组织知识资源,以合适的渠道向用户提供优质服务,这个过程就称作服务流。一个服务流包含多个相互衔接的服务节点,它们由服务方式、技术、工具等构成,是对服务过程的反映和总结[6]。高校智慧图书馆根据服务方式、内容的差异,可以形成多样化的服务流,它们依托知识链发挥作用,不仅可以借助知识链完成多样的服务过程,也可以反作用于知识链,促进知识链的不断更新。

3.3 价值流动功能

知识资源生态系统中知识资源的流动,以及知识服务的有效开展,最终目标都是为实现知识的利用价值。价值是知识流动的动力,用户能够清晰表达的知识需求,其价值量就相对偏低,反之价值量较高[7]。知识价值量具有主观性,与用户的需求程度相关,不会随着知识的流动随意增减。知识价值的实现,是在知识不断组织、交换与演化中形成的。不同知识主体之间的交流,不同知识的交换转化,都可以形成新的知识。价值流依附于知识链进行传递,并随着知识流的动态变化而变化。不同知识主体之间的知识分享与创新,可以极大地提升知识的价值。高校智慧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价值流动规律来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4 高校智慧图书馆知识资源生态系统的构建策略

高校智慧图书馆构建知识资源生态系统,可以改善现有的知识服务生态,促进知识服务能力提升,满足用户的智慧化服务需求,让图书馆服务朝着有利于知识创新的方向发展。

4.1 系统整体建模

知识资源生态系统由知识主体、知识资源等构成,其服务功能不同,构成要素的结构比例也存在差异。在建设过程中要协调不同要素,让系统呈现特定的层级结构,在促进知识流通与循环中实现增值。作为社会生态系统的子系统,知识资源生态系统受到科技、人文、经济等因素的影响,社会环境与图书馆内部环境共同影响着该系统的整体走向。高校智慧图书馆可以借鉴生态系统学的相关理论,深入分析不同要素之间的关系,以此设计对应的功能模块,形成包括知识服务系统、知识主体与知识环境等部分的框架结构(如图2),让知识在特定运行机制下有序流通,在满足用户诉求基础上提升核心竞争力。

图2 高校智慧图书馆知识资源生态系统的结构框架

4.2 知识服务模块

知识服务系统包括知识资源存储、整合与传播等多个功能模块,主要功能在于深入挖掘知识资源价值,根据用户需求开展一系列知识服务活动,依托适宜的知识流通渠道,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它实现了对人力资源、知识资源、知识活动等多种要素的整合,是体现高校智慧图书馆服务功能的关键,也是知识生态体系的主体部分[8]。其中人力资源管理是生态系统得以建立的保障,技术支持平台包括各类软硬件设备,可为各类知识服务提供支持。知识服务系统各功能模块分工协作,在对馆藏资源进行整理的基础上,开展知识组织、加工、创新等一系列活动,形成优质的知识产品,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的利用价值。

4.3 运行机制建设

在知识资源生态系统中,不同的知识主体之间,不同知识主体与环境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这些关系促进了知识的流动,推动了图书馆知识生态体系不断演进。为保障知识资源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高校智慧图书馆有必要深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关系,分析系统的内外部影响因素,建立可靠的知识服务管理制度,选择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对系统运行情况进行监测,不断优化知识服务环境。同时选择具有专业学科背景的馆员,要求他们掌握必要的知识服务技能,合理利用多种技术手段,实现对知识资源的深层次加工,并根据知识服务评价结果及时修正服务流程,保障生态系统运行的最优状态。

5 结语

图书馆生态系统、知识管理等理论的逐步成熟,为知识资源生态系统的构建提供了条件,也得到图情界专业人士的广泛关注。高校智慧图书馆建立知识资源生态系统,是对既有知识服务方式的颠覆与创新,也是满足用户智慧服务需求的有效途径。目前关于图书馆知识资源生态系统的研究虽然处于探索阶段,但它代表了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相信随着研究与实践的不断深入,将为高校智慧图书馆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猜你喜欢

满足用户流动主体
论碳审计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长城火炮
何谓“主体间性”
流动的光
快图浏览
下文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
中国重汽干搅拌轻量化搅拌车成功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