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理论下的识字教学研究
2019-04-12黄颖雯
黄颖雯
[摘 要]小学阶段是儿童识记汉字的最佳时期,而认识汉字又是开发儿童智能的有效手段。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对于识字教学具有理论指导意义。从新的视角出发,研究多元智能理论下的识字教学模式,针对加德纳提出的“八大智能”,再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相应的识字教学法。把儿童识记汉字和开发多元智能有机结合在一起,力求为小学识字教学提供新视角,带来新的活力。
[关键词]多元智能;识字教学;低年级语文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7-0092-03
20世纪80年代哈佛大学认知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我们每个人在不同程度上拥有八种主要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智能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为个体间智力的差异,由于智能上的差异,每个人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尽相同。实践证明,环境和教育对于能否使这些智能得到开发与利用起着关键作用。所以在教育中开发和引领这些智能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已成为一线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
另据研究表明,小学阶段是学习识记汉字的关键期,而认识汉字又是开发儿童大脑智能的有效途径。多元智能理论提出的智力观和认知观,对于识字教学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因此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尝试用多元智能理论做指导,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乐中学,从而提高识字效率。具体来说,可分为以下几种教学方式:
一、创设语境,读写听说,激发学生语言智能
有人说:“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汉字从形态到内涵,不仅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而且是一种有社会文化背景、生命意识、民族思想、生活智慧的文化元素。中国的汉字文化博大精深,语文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过程中应细细挖掘每個方块字背后的文化底蕴和构字规律,再通过讲故事、猜字谜、编口诀、读写文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智能。
比如我在教学“家”字时,给学生演示了“家”字的字体演变过程,并讲了如下故事:“同学们,在男耕女织的古代社会,生产力低下,农业显得非常重要,那时候家家户户都在家里饲养牲畜,尤其是猪,人们往往从养猪数量的多少来判断这家人是否富裕。那么怎样饲养呢?就是把猪养在家里,一来猪等家畜不会被人偷走;二来可以防止猛兽吃掉家畜,遇到猛兽来,人们可以立即拿起武器驱逐猛兽,使家畜免遭损害。这种房屋上层住着人、下层养着猪的做法,在当代中国的一些山村里依然能看见。所以这个字本意就是房子底下养了一头猪,象征家庭。”通过教师绘声绘色的故事讲解,学生们马上就记住了“家”字,还对汉字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除了讲故事,采用编口诀与猜字谜等方法亦能激发学生的语言智能。比如我在教学带有“门字框”的几个汉字时,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辨别识记,编写了以下口诀:
木字进门正清“闲”,日字进门坐中“间”。
马字进门往里“闯”,才字进门紧“闭”眼。
耳字进门听新“闻”,兑字进门“阅”报刊。
心字进门说烦“闷”,市字进门“闹”喧天。
有了这个识字口诀,学生对带“门字框”的汉字记忆深刻,课后还有不少学生饶有兴致地翻阅字典,查找更多带此偏旁的汉字,并补充口诀:“口字进门‘问为啥,一字进门上门‘闩。”由此可见,教师只要肯动动脑筋,即可变枯燥为生动,变复杂为简单。而采用识字口诀的方法识字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另一方面也激发了他们的语言智能。
二、加减变换,归类识字,发展学生数学逻辑智能
汉字根据结构特征可划分为独体字和合体字,大部分合体字可以使用数学的加减法模式进行记忆,可起到化繁为简的作用。另外,汉字以类相从,具有内在的规律性和逻辑性,根据这一特点,教师采用归类识字法进行教学,可大大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发展学生的数学逻辑智能。
比如我在教学“肚”字时,先让学生用“加一加”和“减一减”的方法进行识记:“月”加“土”就是“肚”,“肚子”的“肚”。“肚”减去“月字旁”就是“土”,“泥土”的“土”。接着,我又引导学生尝试用“换一换”的方式认识新字,马上有学生回答:“肚”字左边的“土”换成“要”就是“腰”,“腰部”的“腰”;“腰”字左边的“要”换成“退”就是“腿”,“大腿”的“退”。通过这种类推迁移的方法,学生还说出了很多带“月字旁”的汉字,如“脸、肩、膀、脖、胃、肾、脏、脚”等,最后他们还总结出“带月字旁的字大多和身体部位相关”的规律。这种经过由“举一反三”再到“举三反一”的归纳和演绎过程,就是运用逻辑数学智能识记汉字的过程。
三、吟诵结合,感音韵美,激发学生音乐智能
音乐智能指人能够敏锐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和音色的能力。汉字传承数千年,不仅有着悠长的纸上历史,而且有着口耳相传的吟读习惯,汉字和谐优美的音韵如同一曲曲美妙的音乐,带给听者美妙的听觉体验。汉语的音韵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从古老的《诗经》开始,到《离骚》,再到汉唐以来的诗词,直至今日仍经久不衰,创作者和读者对于韵律和谐、平仄有序的音韵之美有着极其执着的审美和坚持。其实我国传统蒙学教育就很好地利用了汉字的这一特点,其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诵读韵文,如《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千字文》、《笠翁对韵》等。
部编版语文教材也收录了不少传统韵文儿歌,如《姓氏歌》、《人之初》、《古对今》等,教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韵文儿歌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的特点,组织学生反复诵读,还可以利用现代化的媒体工具,为短韵文或儿歌配上乐曲。学生在吟诵的过程,能够充分感受汉字的音韵美,从而为发展他们的音乐智能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设计游戏,动作演绎,发展学生身体运动智能
个体理解和保存有赖于触觉或运动通道,并且必须通过操作或体验他们所学的知识,他们才能完成对信息的理解与保存,因此,一个人需要用身体运动来体会所学。
在低年级识字课堂中,教师可以设计生动有趣的识字游戏,充分运用动作演绎的方法,使学生在动中学,在乐中学。比如我在教学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一课时,为了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文中出现的6个动词,特意设计了“你来演,我来猜”的识字小游戏。具体方法是邀请某个学生扮演小猴子示范各种动作,如“掰玉米”、“扔玉米”、“摘桃子”、“捧桃子”、“抱西瓜”等,其他学生看着他的表演来猜生字,答对者即胜出。此游戏一出,全班雀跃,表演者卖力演绎,答题者绞尽脑汁,最后,全班在“捧”与“抱”这两个动词上产生了分歧,于是我向体育老师借来一个篮球,亲自向全班做动作演绎,经过仔细观察老师的动作,全班同学马上明白,原来双手在下、物品在上为“捧”;双手环抱物品呈圆圈状为“抱”。游戏识字和动作识字是我班经常使用的两个识字方法,学生在游戏中习得知识,学得汉字,还发展了身体运动智能,可谓一箭双雕。
五、给字配画,艺术欣赏,发展学生视觉空间智能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记录事件的书写符号,早在远古时代,古人就将生活中熟悉的场景用图画的形式刻录在石块或动物骨壳中,这些图画表示的符号最后发展成为文字,比如象形文。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图画最能引起他们的注意。针对此,语文教师在识字教学中若能将识字与绘画相结合,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在教学部编版一年级上册《日月水火》这一课时,首先在黑板上手绘太阳、月亮、水流和柴火,然后让学生用连线的方式将图画与生字对应起来,最后告诉学生古时候的人就是这样造字的,这样的字叫象形字。学生对象形字特别感兴趣,课后他们还通过书籍、网络等渠道查找到“田、山、石、鸟、网、羊、兔”等象形字。后来,我又在班级开设了一节“给字配画”的象形图画课,学生们手拿画笔,结合汉字的象形文特点,在雪白的纸上画山画水,绘人绘鸟,事物间互相联系,又各有特点,一张张精美绝伦的图画令人拍案叫绝,这其中包含着孩子们奇妙的想象力和智慧。
另一方面,汉字的艺术价值还表现在汉字本身具有富有表现力的线条、匀称的结构等独特的审美价值。这些美学因素不断地作用于主体,使主体产生一种审美感受。因此教师可以在识字课堂中组织学生欣赏汉字艺术,如书法、印章、篆刻等,以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使他们感受到汉字的艺术魅力。比如我在教学“京”字时,曾组织学生欣赏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它以印章作为主要形式,用中国传统书法加以表现,体现了中国数千年悠久的文化底蕴。通过奥运会徽欣赏,学生加深了对传统汉字文化的认识,此举也充分激发了他们的视觉空间智能。
六、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挖掘学生人际交往智能
每个学生都存在自己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而小组合作可以使成员间的智能互补,从而实现知识层面的取长补短。我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就经常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以充分挖掘學生人际交往智能。
比如我在集中教学某单元生字时,会组织学生以四人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用什么方法可以记住这些字?比一比谁的方法更科学、更快捷。”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往往能收获深刻的识字体验,比如某小组在学习“美”字时就讨论出多种识记方法:A同学用的是“加一加”的方法,“羊”加“大”就是“美”;B同学采用象形文识字法,并作解释“古人养羊肥大为美”;C同学喜欢用组词法来识记,组词“美丽、美好、美国”;D同学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字谜“羊儿没尾巴,大字来代替”。由此可见,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比师生交流更有趣、更高效,也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人际交往智能。
另一方面,语文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采用“我当小老师”的方式,让学生担当小老师,把自己所学教给全班,此法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更有利于吸引全班同学的注意力,而这对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智能亦大有裨益。
七、参观游览,调查研究,发展学生自然观察智能
生活处处是学问,因此我们的识字教学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中,语文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找寻身边的汉字文化。比如我曾组织我班学生赴某历史文化古迹地游览,在游览过程我积极引导学生观察寺庙中的牌匾,思考其中的意义;引导学生欣赏大门两边粘贴的对联,探求其背后的寓意;引导学生记录景点的文字介绍,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通过这项活动,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辨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收获颇丰。
八、自我评价,自我反思,挖掘学生内省智能
加德纳所说的“内省智能”,指的是建构正确自我知觉的能力,个体善于用这种知识计划和引导自己的人生,并据此做出适当行为。为了挖掘学生的内省智能,我在识字教学中还特别设置了“元认知评价”环节,共设置三个问题供学生自我评价:
问题一:这节课我学会了哪些生字?
问题二:我是采用什么方法识记生字的?
问题三: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通过回答以上问题,实际是反思了自己的学习过程,这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自省能力,通过不断的反思总结,学生在识字学习过程中将实现自我提升。
当然,加德纳的八项智能绝不是孤立存在的,智能之间既相互独立,又互相联系、相互促进。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学生各项智能的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霍华德·加德纳.智力的重构——21世纪的多元智力[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2] 罗宾·福格蒂,朱迪·斯托尔.多元智能与课程整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 拉齐尔.多元智能教学的艺术——八种教学方式[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4] 徐婷.多元智能统整小学识字教学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5] 纪德裕.汉字识趣[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责编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