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做个像他那样勤奋的人”
2019-04-12李少华
李少华
2018年11月3日,萧振中中国画作品展在长沙美庐美术馆开幕。这一天是他六十岁阳历生日,按他自己的说法这是身份证上的生日。此前,他已经在阴历的九月初九重阳节过了一次生日了。
选择这一天举行画展,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含义。但要在六十岁举办一个综合性的展览却是早已计划好的事。
对计划好的事,萧振中从来没有食言过。
黄永玉先生曾经对萧振中说:“你自己在外面闯荡,不要依附于任何人,就画你自己的画。”
萧振中回答:“大伯,我会努力好好画画的。”
这次画展是萧振中对黄永玉先生的承诺,更是他对自己艺术探索方向的清晰判断。
这次画展距离他请人刻印章“四十而后学画”的时间已经过去二十年了,离他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展览也已经过去十一年了。
这二十年,人类跨过了千禧年,奥运会都举办了五届,中国宇航员走进了太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互联网时代呼啸而来……虽然也有SARS肆虐、汶川地震、“911”阴云密布……但新世界已不可阻挡地向前迈进!
二十年前,萧振中还在为是不是要到长沙去辗转反侧,或者在为两个孩子的学业焦头烂额。正值中年的他和所有中年人一样,上有老下有小,为生计而奔波。但画画这件事他从来不敢疏忽。到了长沙,除了上班带学生,每天至少画一张中国画是他对自己的基本要求。但怎么画,画什么,仍然是他冥思苦想的问题。既然来了,就要搞出点名堂来——这心气和黄永玉先生异曲同工——凤凰人好像都这样。
十一年前,没有人会想到萧振中的创作会是一个什么样的面貌,将来会达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
但是,萧振中自己一直很清楚。
“四十而后学画”一点也不矫情。中国美术馆的展览已经足够成功了,从名扬全国的水彩画家到综合素养深厚的国画家,萧振中完成了华丽转身。在中国画创作领域,萧振中以扎实的造型能力和独特的想象力,苦心耕耘,已经成为湖南画坛的重要人物。
萧振中在四十岁之前的“习作”训练已经足够扎实了,以至于有评论家认为他在后来的创作中有点过于“炫技”。
没错,萧振中的“技”确实让人惊艳。但有“技”可“炫”又有何不可?艺术创作中,观念先行未尝不可,但无“技”可“施”,又何来精品力作?
萧振中的“技”,首在造型。科班底子,教学相长,中西技法,兼容并蓄。在很多画家早已开始用照相机替代画笔收集素材的大趋势中,萧振中依然坚持把现场写生作为强化造型能力的不二法门。这些年,他的足迹遍布西藏、新疆、岭南、川西、云南……还有最令他魂牵梦萦的湘西苗寨和洞庭湖边的万亩荷花,都是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一路走来,花鸟、人物、山水统统收入囊中。有此锦囊,萧振中在创作中自然是信手拈来。
萧振中的“技”,强在色彩。西画专业扎实的水彩功底已经足以让萧振中傲视群雄了。当他把炫丽而丰富的色彩运用到中国画创作中去,出人意料地达到了与中国传统重彩画法殊途同归的效果。极富生命力的线条有了色彩的加入焕发出勃勃生机。最具中国传统韵味的线条和最具西方表现力的色彩在萧振中笔下如此和谐地融合在一起了,不仅毫无违和感,而且张力弥漫,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萧振中的“技”,精在书法。萧振中是把书法当作一项专门的学问来研究的,绝不是普通人理解的“书画同源”的表层理论。他在怀化师专(现怀化学院)美术系除了教授水彩专业外,还曾经是学校唯一的专业书法老师。在书法方面,除了有童子功外,他對古代的经典碑帖进行过系统的临写,对当代书坛的创作动态也有非常清醒的认识。在他的心目中,书法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扎实的线条功夫也是他在中国画创作中的立身之本。他画中的题款之精到已得到画坛的公认,此次展览中他首次独立展出的9幅书法小品更是成为整个展览的又一亮点。
萧振中的“技”,更在于绘画语言的丰富和深刻。这不仅仅是题材的宽泛和手段的多样能概括的了。如果把美术创作当作一个行当来看待,萧振中的使命就是要用尽自己所有的气力去提升这个行当的崇高性和完善这个行当的纯粹性。
已经“技”高一筹的萧振中当然明白:“技”永远只是表现的手段而已。虽然他是如此地苦练技法,那也是为了更为多样更为深入地去表达自己对艺术的理解。技法和观念在艺术创作中,本质上就没有冲突的地方,只是很多人在探索的过程中把某一方面弄丢了。而萧振中这个从湘西大山里走来的汉子一直不敢丢掉其中的任何一样。
追随黄永玉先生学画有很多年了,萧振中却努力地在画风上与黄先生拉开距离。95岁的黄先生还在不断给世人以惊喜,萧振中也在不断地以新的面貌呈现给黄先生。
2007年,萧振中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展览,清一色的焦墨山水。黄先生对他说:“你好像是一夜之间画出了一种风格,全国都没有的。你找到这种山水画语言不容易,有些人一辈子都在跟在别人屁股后头走。”
此后,萧振中的荷花创作大放异彩,黄先生又说:“你怎么不画你的墨坨坨了?”言语中流露出的是对他拓宽创作宽度和深度的肯定。
这次长沙画展前,萧振中曾到北京把作品画册拿给黄先生看。黄先生说:“你这个人物画可以就这样画下去。”萧振中的理解是,这个“画下去”不仅仅是多画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怎么画、画什么的问题。回来之后,萧振中又画了一批人物画充实到展览中。萧振中没有在技法上做太多的推敲,生怕深奥无边的技法把自己拽到一边去了。他认为直线是到达彼岸的最短距离,他就用最简明的线来造型。游走的线条是情绪波动的符号,也是直捣黄龙的最有力武器,如同李逵使扳斧、林冲握长枪,皆能炉火纯青、潇洒自如。
萧振中用行动回应了先生的期待。
“已经95岁的黄先生每天还在不停地工作,上午写作,下午画画,雷打不动。每天坚持用手写三五千字,这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先生单就劳动态度来讲,就够我学一辈子的了。”萧振中这样说。
“在艺术上我不太想局限自己,抑或被人称之为花鸟画家、山水画家、人物画家。重要的是有感能发、敢发。我的状态先生都知道。我想做个像他那样勤奋的人!”
11月8日,萧振中中国画作品展圆满结束。
11月9日,萧振中一个人在画室静静地待了一天。
他在清空自己的过往,也在想着开启怎样的未来……
2018年11月18日于马栏山
(作者系湖南广播电视台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