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钩藤饮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血管内皮保护机制作用研究
2019-04-12孙明祎
孙明祎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沈阳 110034)
原发性高血压病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血管综合征[1],常与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共存,是重要的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可损伤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和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2]。因此,临床对高血压疾病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现代研究表明中医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具有刺激性小、吸收快、不良反应少的特点。本次研究通过对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研究天麻钩藤饮对本病血压变异性和血管内皮保护机制作用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于我院2015年11月-2017年5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男37例,女23例,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58.95±8.43)岁,病程2~15年,平均病程(10.37±3.23)年;治疗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30~72岁,平均年龄(58.17±9.25)岁,病程2~16年,平均病程(11.19±3.49)年。2组各项基本临床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3]中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中有关眩晕肝阳上亢证型的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符合中医、西医学诊断标准;2)患者本人及其直系亲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3)近2周内未服用过相关降压药治疗的患者;4)年龄30~75岁。
1.4 治疗方法 2组在宣传教育,限盐饮食,运动处方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非洛地平片,5 mg,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天麻钩藤饮中药颗粒剂口服,方药组成:天麻10 g,钩藤15 g,川牛膝15 g,石决明30 g,山栀10 g,黄芩15 g,杜仲15 g,益母草15 g,桑寄生15 g,夜交藤30 g,茯苓15 g,水冲服,1剂/d,2次/d,温服。2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连服3个月,用药期间避免服用可能影响研究效果的药物,观察疗效。
1.5 观察指标 对2组患者头晕、头痛、腰酸、舌红苔黄等中医症状进行评分,采取5级评分法,记为1~5分,经治疗后,得分越高,表明症状越明显,临床治疗效果越差。嘱2组患者佩戴一个动态血压记录器,回到日常生活环境中自由行动,在治疗前后均同时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白天每30 min测量血压1次,夜间每60 min测量血压1次,统计并记录24 h SBP和24 h DBP。早晨空腹抽血以检测AngⅡ、EMPs,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FMD 采用高频超声检测。观察并记录数据,分析相关指标变化。
1.6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将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比较 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比较(±s ,n=60) 分
表1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比较(±s ,n=60)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 别 头晕头痛 腰酸 舌红苔黄治疗组 治疗前 4.53±1.08 4.16±1.56 4.51±1.24治疗后 2.86±0.68#△ 1.68±0.43#△ 2.28±0.53#△对照组 治疗前 4.56±1.58 4.14±1.82 4.54±1.38治疗后 3.04±0.89# 2.39±0.73# 3.29±0.68#
2.2 2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异性比较 见表2、表3。
表2 2组治疗前后收缩压变异性比较(±s ,n=60) mmHg
表2 2组治疗前后收缩压变异性比较(±s ,n=60) mmHg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 别 24 h SBP 白昼SBP 夜间SBP 晨峰SBP治疗组 治疗前 126.7±11.4 128.2±11.1 123.4±14.8 28.8±13.6治疗后 110.7±11.3#△ 111.3±11.2#△ 108.5±11.4#△ 23.0±10.6#△对照组 治疗前 125.3±7.6 127.7±9.9 123.6±9.1 28.2±15.3治疗后 120.5±10.2# 120.4±11.5# 118.5±11.2# 26.1±13.2#
表3 2组治疗前后舒张压变异性比较(±s ,n=60) mmHg
表3 2组治疗前后舒张压变异性比较(±s ,n=60) mmHg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 别 24 h DBP白昼DBP夜间DBP晨峰DBP治疗组 治疗前69.7±8.4 70.2±8.1 67.4±8.8 17.8±9.6治疗后 64.2±8.3#△ 63.3±8.2#△62.5±9.1#△ 11.0±10.3#△对照组 治疗前69.3±7.6 70.5±8.9 66.6±8.1 18.2±10.3治疗后66.5±8.2#65.4±8.5#64.5±9.2#13.1±10.2#
2.3 2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保护机制相关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见表4。
表4 2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保护机制相关指标变化情况比较(±s ,n=60)
表4 2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保护机制相关指标变化情况比较(±s ,n=60)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 别 Ang Ⅱ/(pg/mL) EMPs/(个/uL) FMD/%治疗组治疗前 186.52±21.38 1 802.57±134.66 5.67±0.36治疗后 156.33±2.29#△ 1 107.34±190.24#△6.76±0.88#△对照组治疗前 187.65±31.37 1 774.65±199.72 5.73±0.26治疗后 182.72±19.33# 1 595.81±216.27# 6.03±0.87#
2.4 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 见表5。
表5 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n=60) 例
3 讨论
现代研究表明,高血压多是由于血管内皮保护机制失衡,不能维持正常的血压所导致。其中血管紧张素Ⅱ与血管紧张素受体结合,会引起全身微动、静脉收缩,血压升高,回心血量增多。因此AngⅡ常作为诊断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指标[5]。EMPs由内皮细胞膜出泡所形成,具有调控血管功能的作用,可促进血管内皮的修复。另外有研究[6]表明,FMD出现障碍是高血压形成的主要机制和发病环节之一,而且高血压的发病会加重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因此探究血管内皮保护机制的作用就要探究FMD的变化情况[7-8]。
本次研究的天麻钩藤饮出自于《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是治疗高血压肝阳上亢证的代表方剂。方中天麻、钩藤共为君药。其中天麻平抑肝阳、止痛,钩藤清热平肝、息风止痉。石决明平肝潜阳、镇静安神,川牛膝引血下行、活血利水,与石决明共为臣药。桑寄生具有降压和对中枢神经系统镇静的药理作用。山栀清热泻火,黄芩清热泻火解毒,益母草可助其他药物入肝经发挥作用。夜交藤养心安神,可镇静、降脂。茯苓能增强人体免疫力,保肝。
综上所述,天麻钩藤饮可以有效调节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降低AngⅡ、EMPs水平,升高FMD水平,以维持血管内皮保护机制的平衡,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显著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