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血管征在肺微小结节良恶性中的诊断与鉴别价值分析

2019-04-12曹玉华徐森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6期
关键词:良性恶性阳性率

曹玉华 徐森

1 沈阳军区总医院干部病房二科 (辽宁 沈阳 110016)2 沈阳军区总医院影像科 (辽宁 沈阳 110016)

内容提要: 目的:肺微小结节患者应用CT血管征诊断的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本院诊治60例肺微小结节患者资料为研究组,同期选取健康者30例对照组,均进行CT血管征检查,分析两组诊断结果及良恶性鉴别结果情况。结果:经诊断,不同时刻,研究组动态增强的CT值(32.56±6.68)、(62.13±8.26)等均比对照组高,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意义(P<0.05);且良性患者阳性12例(34.29%),阴性23例(65.71%);恶性阳性16例(64.00%),阴性9例(36.00%),比较差异具统计意义(P<0.05);良性检出者主要为Ⅱ型及Ⅳ型,恶性检出者主要为Ⅰ型及Ⅲ型。结论:肺微小结节患者应用CT血管征诊断,能有效提高其诊断阳性率,并鉴别疾病的良恶性,以便于患者早期诊断及治疗,具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肺结节属于临床常见多器官、多系统肉芽肿疾病,多发病在肺、皮肤、眼睛等部位,肺结节相关胸入侵最多[1,2]。肺微小结节指的是直径低于1cm瘤体,体内能融合,如果不能及时诊断、治疗,会进展为恶性肿瘤,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3,4]。因此,为探究CT血管征诊断及鉴别价值,本研究主要对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本院诊治肺微小结节60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本院诊治60例肺微小结节患者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相关同意书,纳入标准:确诊为肺微小结节疾病,主动配合者;排除标准:严重的肝肾疾病,精神、心理疾病者,因各原因中断患者;其中良性(35例),男19例,女16例,平均(52.14±9.56)岁,炎性假瘤10例,软骨瘤错构瘤9例,结核球9例,肉芽肿炎症7例;恶性(25例),男性13例,女性12例,平均(51.14±9.06)岁,腺癌9例,细支气管肺泡癌10例,鳞癌6例;同期选取健康者30例,男16例,女14例,平均(51.56±8.29)岁。两组年龄、性别、类型等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进行CT血管征方法诊断,所有需要检测者,诊断前经医护人员为其讲解相关流程,缓解其紧张情绪,提高检查依从性及配合度,以提升准确性。患者选择仰卧位,平稳呼吸下平扫,范围肺尖到肋膈角,定位肺微小结节后行动态的增强扫描,静脉注入比堆积,剂量90mL,对扫描图片进行重建处理,以便获得最佳观察图片,以诊断疾病。研究中选择美国GE64排(128层)螺旋CT诊断仪(GE Discovery CT750 HD),参数:120kV电压,探测0.625mm×64,球旋转0.75s,螺距1.07,层厚为5mm,矩阵512×512。

1.3 观察指标

记录、分析两组不同时刻下动态增强的CT值,以及研究组诊断阳性率,检测阳性率的血管征分型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应用SPSS 20.0统计包分析,年龄、CT值等计量单位以“±s”表示,以t检验,计数单位以例数(n)表示计数,以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动态增强的CT值

不同时刻,研究组动态增强的CT值(32.56±6.68)、(62.13±8.26)均比对照组高,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动态增强的CT值(±s)

表1.两组动态增强的CT值(±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平扫 30s 90s 180s 300s研究组(n=60) 32.56±6.68 62.13±8.26 69.25±11.26 66.56±13.34 64.21±8.26对照组(n=30) 25.26±8.73 37.26±9.15 36.16±12.12 36.26±9.46 33.26±9.16 t 4.4007 14.5546 12.8118 11.1084 16.1564 P<0.05 <0.05 <0.05 <0.05 <0.05

2.2 研究组诊断阳性率及分型情况

经诊断,良性患者阳性12例(34.29%),阴性23例(65.71%);恶性阳性16例(64.00%),阴性9例(36.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良性检出者主要为Ⅱ型及Ⅳ型,恶性检出者主要为Ⅰ型及Ⅲ型,见表2。

表2.研究组阳性检出血管征分型情况[n(%)]

3.讨论

目前,肺微小结节疾病的病机不十分明显,其发生良恶性的病变时,瘤体会不断增长,患者病情不断恶化,并且可伴发淋巴结转移,威胁患者正常生命[5]。由于肺微小结节的瘤体比较小,早期检测不容易发现,会延误疾病最佳治疗时机[6]。因此,肺微小结节早期诊断及准确率的提升非常重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CT血管征诊断开始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本研究主要对肺微小结节60例患者应用CT血管征价值进行分析,以期提供相关参考。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诊断,不同时刻,研究组动态增强的CT值均比对照组高,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意义;良性患者阳性12例(34.29%),阴性23例(65.71%);恶性阳性16例(64.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并且,良性检出者主要为Ⅱ型及Ⅳ型,恶性检出者主要为Ⅰ型及Ⅲ型。原因分析考虑可能为,肺微小结节疾病会随病情恶化,肿瘤体积、数量不断增大,影响机体血管状态,造成机体血管发生代偿扩张,进而发生血管的动脉末梢相关增生,此时恶性病灶表现[7]。本研究中患者采用CT扫描后并图像重建,经过CT血管征方法显示图像,可发现,良性患者结节中存在毛细血管,有清晰密度分界,而恶性患者结节有大量不成熟的微血管,且恶性者结节不均、杂乱,以便于有效鉴别肺微小结节的良恶性,对疾病定性、诊断及早期治疗具积极作用[8]。受样本量、时间等因素影响,关于肺微小结节患者应用CT血管征方法诊断的深入价值,有待再予研究证实。

综上所述,肺微小结节患者应用CT血管征诊断,能有效提高其诊断阳性率,并鉴别疾病的良恶性,以便于患者早期诊断及治疗,具一定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

猜你喜欢

良性恶性阳性率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卵巢恶性Brenner瘤CT表现3例
不同类型标本不同时间微生物检验结果阳性率分析
基层良性发展从何入手
甲状腺良性病变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甲状腺结节内钙化回声与病变良恶性的相关性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肝病相关抗体阳性率调查及其临床意义
密切接触者PPD强阳性率在学校结核病暴发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