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Rebar-18微导管支架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2019-04-12赵国庆李迪李岩松北部战区空军医院神经内科辽宁沈阳110042
赵国庆 李迪 李岩松 北部战区空军医院神经内科 (辽宁 沈阳 110042)
内容提要: 目的:研究比较Rebar-18微导管支架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不同的治疗方式将患者归为Rebar-18微导管支架组(研究组):38例患者采用支架取栓方案治疗;静脉溶栓组(对照组):37例患者采取静脉溶栓方案治疗。分析组间相关指标变化意义。结果:(1)经过治疗后发现Rebar-18微导管支架组组凝血指标对比静脉溶栓组具有明显优势,P<0.05。(2)经过治疗后发现Rebar-18微导管支架组组总有效率对比静脉溶栓组具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塞患者中,与静脉溶栓相比,Rebar-18微导管支架栓塞可显著改善神经功能和预后。因此,Rebar-18微导管支架栓塞可以用作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优选治疗方法。
急性脑梗塞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其中患者的血流突然中断并且引起脑组织坏死。最初的机制是在脑动脉中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导致管腔狭窄或甚至闭塞。临床急性脑梗塞治疗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多采用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方法包括静脉溶栓,支架栓塞等[1]。不同的介入方法有不同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不同的治疗方式将患者归为Rebar-18微导管支架组(研究组):38例患者采用支架取栓方案治疗,其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52.28±2.65)岁;静脉溶栓组(对照组):37例患者采取静脉溶栓方案治疗,其中男20例,女17例,年龄(52.28±2.65)岁。比较组间病例资料并未发现明显差距,P>0.05。病例选择标准:(1)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2)患者无其他重大疾病;(3)患者没有相关的家族遗传病史。病例否定标准:(1)恶性肿瘤或精神疾病患者;(2)病情加重需要调整治疗方案患者;(3)在研究前,患者接受了影响临床结果的药物或物理疗法。
1.2 治疗方法
1.2.1 Rebar-18微导管支架组(研究组):两组患者均入院接受常规治疗。在全身麻醉下,采用改良的Sedinger技术穿刺右股动脉,插入6F或8F动脉鞘,全身肝素,充分评估脑血管补偿状态,并在导丝的指导下将送入6F或8FGuiding。头端被送到患病动脉的近端心脏,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狭窄或闭塞,程度,侧支补偿,以及使用0.014电导率来引导Rebar-18微导管支架输送系统将Rebar-18导管尖端送至远端血栓,并进行微导管检查以评估血栓长度和远端补偿。沿着Rebar-18导管发送SolitaireAB支架(4×20mm),缓慢取出Rebar-18微导释放支架,离开支架3min,并进行血管造影以评估血管重新连接。
1.2.2 静脉溶栓组(对照组):静脉溶栓方法用于治疗尿激酶。最初使用尿激酶的方法是:20mg尿激酶和10mL0.9%生理盐水(国药准字S20110003,规格:5mg(500,000IU)/支)溶解并静脉注射给药(在3min内结束),溶解30mg药物含90mL0.9%生理盐水,30min内静脉滴注,注意溶栓剂量和速度。
1.3 检测及观察指标
1.3.1 凝血指标检测。采用血凝仪记录两组溶栓前及溶栓后6h、3d、7d凝血指标,包括TT、PT、FIB。
1.3.2 临床疗效观察。治疗效果评价依据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改善及病残程度,分为治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以上)、有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89%)、无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以下或增加)。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最新版SPSS19.0软件临床研究不同介入方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方差分析用于测量后的计量资料(±s),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凝血指标对比
经过治疗后发现Rebar-18微导管支架组凝血指标对比静脉溶栓组具有明显优势,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凝血指标对比(±s)
表1.两组患者凝血指标对比(±s)
组别 TT(s) PT(s) FIB(g/L)溶栓前 6h 3d 7d 溶栓前 6h 3d 7d 溶栓前 6h 3d 7d研究组 14.37±1.45 29.97±10.63 19.79±4.47 17.81±1.37 12.39±1.73 14.94±2.84 13.61±2.51 12.91±0.37 3.80±1.65 1.23±0.48 2.58±0.43 3.37±0.43对照组 14.39±1.46 20.24±3.29 16.68±3.39 15.41±2.05 12.38±1.74 12.49±1.31 11.89±1.63 11.52±1.17 3.81±1.64 3.04±1.90 3.03±2.57 4.10±2.61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经过治疗后发现Rebar-18微导管支架组治愈34例(89.4%)、有效3例(7.8%)、无效1例(2.63%),总有效率37例(97.3%),对比静脉溶栓组治愈11例(29.7%)、有效17例(45.9%)、无效9例(24.3%),总有效率28例(75.6%),具有明显优势,P<0.05。
3.讨论
急性脑梗塞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无症状静脉溶栓的治疗仍然是发病后4~5h内最常见的。然而,目前的研究表明,静脉rt-PA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时间极早。特别是,颅内大血管闭塞的再循环率低,再闭合率高,甚至rt-PA动脉溶栓治疗难以取得良好效果。使用机械栓塞装置,血管重传率达到70%~80%,明显优于通过各种通道实现的血管重传率。静脉溶栓治疗的使用可以早期打开血管,但时间窗口受到严格限制,需要在3~4.5h之内[2]。主动脉阻塞率相对较低,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仍然较高。治疗效果不理想。支架栓塞可有效改善主动脉阻塞的预后,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均优于静脉溶液。Rebar-18微导管支架组是一种可回收的血栓栓塞装置,可以在展开状态下包裹或压碎血栓形成,并且在回拉过程中可以去除全部或部分血栓形成,从而显著提高急性主动脉阻塞的重传率。它可以显著增加血管转移的速度,特别是对于大血管的血栓形成或栓塞,例如颈内动脉末端和大脑中动脉。它可以快速挽救缺血性半暗区的脑组织细胞,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3]。而且术后出血率低,是目前机械螺栓装置中最安全的。
综上所述,在急性脑梗塞患者中,与静脉溶栓相比,Rebar-18微导管支架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显著改善神经功能和预后。因此,Rebar-18微导管支架可以用作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优选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