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方式和氮肥运筹对泗稻15号产量性状的影响
2019-04-11陈卫军赖上坤
陈 春,李 敏,陈卫军,赖上坤,王 磊
(宿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江苏宿迁223800)
江苏省常年水稻种植面积200多万hm2,是南方地区最大的粳稻种植区,粳稻种植面积占85%以上[1],稻谷产量约占全国稻谷总产量的10%,常年稻谷商品率40%左右,是主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近年来该地区水稻生产面临极端气候频发、病虫害集中爆发、主推品种抗性弱化、农村适龄劳动力减少等不利情况。保障“十三五”期间江苏地区水稻的持续安全生产,要以科技创新作为主要突破口,需要选育综合性状优良的水稻新品种和研发配套的栽培技术。泗稻15号[2-3](审定编号:苏审稻201602)是宿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2016年育成的中熟中粳水稻品种,经多年试验、示范、推广,该品种产量表现稳定、抗逆性较强、品质食味性好(国标优2级)。为满足泗稻15号推广需求,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发掘品种高产潜力,开展泗稻15号多重种植模式和氮肥运筹等相关研究,为今后泗稻15号顺利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供试材料泗稻15号,2017年试验材料种植于宿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水稻育种基地,试验田块为黏土,肥力中等偏上,试验田块空白对照(不施肥)产量可达6 000 kg/hm2。
1.2试验设计
1.2.1播种方式试验。试验采取毯苗机插、定量直播、人工移栽共3种种植方式。毯苗机插植采取穴盘育秧,5月24日播种,每盘播种量为120 g,6月14日机插种植,行株距30 cm×12 cm;人工移栽5月12日播种,6月12日移栽,行株距25 cm×13 cm;定量直播播种量225 kg/hm2,6月4日人工抛洒种植。种植前统一施用含量54%的复合肥(氮∶磷∶钾比例18∶18∶18)450 kg/hm2。基蘖肥和穗肥比例按照6∶4施用。随机区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面积222.3 m2。
1.2.2氮肥试验。二因素试验,因素T为施肥量,设计5个施用水平:T1为240 kg/hm2,T2为270 kg/hm2、T3为300 kg/hm2,T4为330 kg/hm2,T5为360 kg/hm2;因素S为基蘖氮肥施用比例,S1处理4∶6、S2处理5∶5、S3处理6∶4、S4处理7∶3共4个比例。小区面积13.3 m2,小区随机区组排列,设置3个重复,小区之间加筑田埂,并用塑料薄膜隔开。采取人工栽插,栽插密度与大田相同,基本苗6万~8万苗。该田施用过磷酸钙450 kg/hm2、氯化钾120 kg/hm2。氮肥分4次施用,施用时间分别为6月12日、6月24日、7月20日、8月4日。其他栽培管理措施和病虫草害防治与常规管理一致。
2 结果与分析
2.1种植方式对泗稻15号产量性状的影响3种不同播种方式对泗稻15号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影响差异较大,由表1可知,3种种植方式实收产量为9 789.7~8 875.2 kg/hm2,其中人工移栽种植产量最高为9 789.7 kg/hm2;毯苗机插产量次之,为9 505.7 kg/hm2;定量直播产量最低,为8 875.2 kg/hm2。与产量相关的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指标在不同种植方式下差异明显,其中有效穗数由高到低表现为定量直播>毯苗机插>人工移栽;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变化同步,都表现为人工移栽>毯苗机插>定量直播;千粒重在3种种植条件下表现均较稳定,都为25.5 g左右。
表1 不同播种方式对泗稻15号产量的影响
2.2氮肥运筹对泗稻15号茎孽发育的影响由表2可知,单位面积氮肥施用量和氮肥运筹比例不同,高峰苗、有效穗、成穗率、每穗颖花数、总颖花量等数值变化显著,主要表现为:前后比例相同的条件下,在T1~T5水平间,逐步提高氮肥使用量,高峰苗、有效穗、成穗率和每穗颖花数等数值相应的增加,总颖花量也相应的提高,在T5水平下平均总颖花量为45 734.9万/hm2,较T1水平增加14.0%。在氮肥使用量相同条件下,逐步提高基肥比例,高峰苗、有效穗、成穗率和总颖花数等数值相应提高,而每穗颖花数逐步降低,因此总颖花数的提高主要是因为有效穗数的提高,其中在T5水平下S4运筹时,总颖花量最高,达46 638.9万/hm2。
表2 氮肥运筹对泗稻15号茎孽发育影响
2.3氮肥运筹对泗稻15号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2.3.1有效穗数。单位面积内提高氮肥施用量和提高基肥比例都会使有效穗数增加,其中在T5水平S4处理下的有效穗数最高,达336.5万穗/hm2,而在低氮肥施用量T1水平S1处理下,有效穗数最低,为286.1万穗/hm2。
2.3.2每穗总粒数。单位面积内提高氮肥施用量,能够有效提高每穗总粒数,5个施氮水平中,平均每穗总粒数变幅为136.0~140.1粒。其中T1处理最低,为136.0粒;T5处理最高,为140.1粒,较T1处理增加3.01%。在相同施氮量条件下,提高基肥比例、降低蘖肥比例时,每穗总粒数逐步降低,其中在S4处理下每穗总粒数最低,而S1处理下最高。同时在不同运筹比例下,每穗总粒数变化幅度不同,其中在T3条件下差异最大,S1和S5条件下每穗总粒数分别为140.1和136.8粒,降幅为2.36%。
2.3.3结实率。改变氮肥使用量和前后比例,结实率的变化趋势与每穗总粒数一致,其中在T1条件下,S1处理时最高,达93.1%,而T5条件下,S4处理时结实率最低,为85.1%。
2.3.4千粒重。不同施氮量和氮肥运筹的条件下,泗稻15号千粒重表现较为稳定,无明显的变化趋势,稳定在25.5 g左右。
2.3.5实际产量。泗稻15号实际产量为9 538.9~9 864.3 kg/hm2,其中T1施氮量、S1处理的产量最低,为9 538.9 kg/hm2;T4施氮量、S3处理的产量最高,为9 864.3 kg/hm2,增幅达3.41%。在5个施氮条件下,在T4处理时,泗稻15号平均产量最高,达9 833.3kg/hm2,因此适当提高氮肥使用量可以促进泗稻15号的增产。同时在相同施氮条件下,4个不同的氮肥运筹比例中,S3处理泗稻15号产量最高,表明当氮肥运筹比例为6∶4时,能为泗稻15号前、后期生长发育提供必需的氮元素,满足植株生长发育所需,易获得高产。
表3 氮肥运筹对泗稻15号产量性状的影响
3 讨论
人工移栽、毯苗移栽和定量直播3种方式种植泗稻15号时,人工移栽种植产量最高,毯苗机插产量次之,而人工直播产量最低。水稻产量构成主要与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相关,这4个产量构成因素不仅受遗传控制,同时也受栽培措施影响[4-5]。一般认为人工移栽产量高于机插种植,增产原因主要是由于机插穗粒数低、总颖花量不足造成的,而机插和人工移栽的结实率和千粒重差异不大[6-7]。该研究中毯苗机插的有效穗数高于人工移栽,每穗总粒数低于人工移栽,因此毯苗机插的总颖花量(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最低;千粒重和结实率等方面二者的差异不大,说明造成泗稻15号毯苗机插减产的主要原因是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减少,这与前人的研究结论一致。3种种植方式中以定量直播产量最低,造成减产的主要原因是每穗总粒数的降低和结实率的下降,因此黄示瑜等[8]认为提高直播产量主要依靠提高有效穗数,生产上应适当加大播量,提高总颖花数量,同时适当增施氮肥提高结实率、夺取高产。根据人工移栽种植和毯苗机插的种植表现可知,虽然毯苗机插的产量低于人工移栽产量,但是减产幅度较小,综合考虑人工成本和产出投入比,生产上采取机插种植是较经济的方式。
氮是影响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重要因素[9]。该研究通过调整氮肥的使用量和运筹比例,得出泗稻15号最佳的施氮水平和前后比例,探索泗稻15号最优栽培方案。随着施氮水平的逐步提高,高峰苗、有效穗、成穗率、每穗颖花量和总颖花量等指标都显著提高,这表明在不同施氮量下,植株的氮积累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这与李艳等[10]、曾勇军等[11]的研究结论一致。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千粒重和结实率变化不尽相同,改变施氮水平,千粒重无显著变化,而随着施氮水平的逐步提高,结实率逐步降低,这表明提高氮肥使用量促进泗稻15号产量提升主要依靠有效穗数和每穗颖花量等指标的增加,因此适当提高氮肥使用量可获得高产。合理的氮肥运筹能有效改善水稻产量,因此氮肥运筹是水稻栽培调控的最重要组成部分[12]。在该研究中,当前后施氮比例为6∶4时泗稻15号的产量最高,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均维持在较适宜的范围内;在氮肥运筹比例为6∶4的条件下,前期获得足够的氮元素来满足泗稻15号营养生长需求,因此植株健壮且分蘖旺盛,可获得足够的有效穗数;后期较充足的氮肥施用使得泗稻15号获得足够的干物质积累,有利于籽粒的灌浆充实,不易早衰,从而获得高产。在氮肥使用量相同的情况下,提高前期氮肥施用比例、降低后期比例易造成后期籽粒灌浆不充实,结实率降低,易早衰,难获高产;同时降低前期氮肥运筹比例、提高后期使用量会造成前期水稻营养生长受影响,植株瘦弱,分蘖减少,有效穗数减少;后期提高氮肥运筹比例造成泗稻15号贪青迟熟,易受冷害影响,造成减产。
4 结论
泗稻15号是生产上综合性状较优的中熟中粳水稻新品种,较适宜目前毯苗机插种植,易获得较好的收益,在直播种植时要适当提高播种量,获得高产。同时该品种对氮肥利用效率较好,适当提高氮肥使用量易获得高产,在氮肥使用量为330 kg/hm2、氮肥运筹比例为6∶4时产量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