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类高职院校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的调查分析

2019-04-11周小然

安徽农业科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生源意愿大学生

刘 洋,周小然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温州 325000)

自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以来,全国各地根据地方特色,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与措施,逐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乡村的建设需要大量拥有金融管理、市场营销、农学类知识等专业技能并且大胆创新、勇于拼搏的创新创业人才,该重任最终落在有文化、懂技术的青年一代身上,尤其是在校大学生,他们是建设美丽乡村强有力的后备力量[1-2]。据报道,浙江省很多院校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优秀毕业生以及“海归”投入现代农业、农村生态、乡风文明等建设,已逐渐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动力[3]。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是一所以“农”为特色的高职院校,致力于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学校有经贸管理学院、信息技术学院、园林与水利工程学院、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以及动物科学学院共5个学院,各学院设置的专业都是以乡村人才培养为导向,直接或者间接与农相关[4]。笔者对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了网上问卷调研,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对目前创业政策的了解程度,了解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情况,了解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分析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1 调查方法

结合文献查阅与专家意见对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结果设计调研问卷。为确保调查问卷填写具有较高的质量,采用纸质问卷进行实地调查,调研对象为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在校农村生源大学生,调研场所为学校图书馆、食堂、宿舍以及自习室。调查对象涉及学科包括农学类、理工类以及经管类,调查样本具有较高的覆盖性。调研内容包括大学生的个人背景、返乡创业意愿、接受创业教育的情况以及对大学生返乡创业政策的了解情况。此次调研在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校内共发放500份问卷,回收477份有效问卷,问卷有效率达95.4%。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见表1。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变量的选择该研究调研数据因变量为农村生源大学生是否具有返乡创业的意愿,样本有2个选择项:一是没有,二是有,故此因变量为二分类变量,调研结果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设因变量为Y,其取值为1表示返乡创业,取值为0表示不返乡创业,影响Y的m个自变量分别记为X1,X2,…,Xm[5-6],该研究共有10个自变量,分别为学生性别、性格、学习阶段、家庭经济情况、家庭对学生创业支持程度、专业、父母职业、创业培训、创业经历、以及对返乡创业政策了解程度。记事件发生的条件概率为P(y=1|xi)=pi。由此形成的Logistic回归方程为Y=ln(p1/p2)=b0+b1X1+b2X2+…+biXi[7]。模型中各变量描述说明见表2。

2.2模型运行及影响因素分析该研究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从模型整体检验效果来看,Hosmer和Lemeshow检验值为12.156,概率P=0.144>0.05,说明模型整体拟合效果较好。各变量运行效果以及参数如表3所示。

2.2.1学习阶段。该变量回归系数为负值,在0.01水平上差异显著。这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学生年级越低,其返乡创业的可能性就越高。原因主要是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的生源大部分来自温州本土,学生受温州浓厚的商业氛围以及校园浓厚创业氛围的影响,容易产生返乡创业的冲动想法。随着学生年级与实践经历的增加,学生的职业目标也越来越清晰,部分当初有返乡创业意愿的同学会选择更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所以大三学生具有返乡创业意愿的人数比大一学生少,返乡创业的可能性比较低。

表1 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表2 模型中相关变量的说明

2.2.2家庭支持程度。该变量回归系数为负值,在0.01水平上差异显著。这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家庭对学生创业的支持力度越大,其返乡创业的可能性就越高。一直以来,创业尤其是大学生创业具有极大的风险,创业成功率不高。创业过程中学生要承担资金运转、项目运营、客户渠道、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如果其所在家庭在精神上给予学生强有力的支持,甚至在资金以及遇到困难时给予一定的帮助,这样就能缓解学生在创业路上的许多压力,学生返乡创业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2.2.3父母职业。该变量回归系数为正值,在0.01水平上差异显著。这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父母工作双方涉农的学生返乡创业的可能性高于父母工作单方涉农的学生返乡创业的可能性,而前二者的可能性又高于父母双方工作非农业的学生返乡创业的可能性。这主要是因为对农业、农村现状越了解的学生,其创业项目会更明确、更清晰,其返乡创业的意愿就越高。

2.2.4创业培训。该变量回归系数为负值,在0.01水平上差异显著。这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学生是否参加过创业培训会影响其返乡创业的可能性。创业培训内容通常包括理论培训和实践培训,课程包括项目选择、市场分析、商业模式设计、财务知识等系列课程。学生通过各类创业培训,能掌握许多相关的知识,对于今后创业有很大的帮助。未参加过培训的同学,一方面学校没有创业必修课程,另一方面学生自身对创业就不感兴趣,不主动参加相关活动,其返乡创业的可能性就会比参加过创业培训的同学低。

2.2.5创业经历。该变量回归系数为负值,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这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有过创业经历的同学返乡创业的可能性更高。这主要是因为有过创业经历的同学对创业活动有一定的热情,这类学生比其他学生更倾向于返乡创业。

2.2.6返乡创业政策了解程度。该变量回归系数为负值,在0.01统计水平上显著。这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学生对大学生返乡创业政策越了解,其返乡创业的可能性越高。自“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以来,各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创业优惠政策,政策的普及一方面靠相关部门的宣传,另一方面靠创业者自身去主动关注和主动获取。学生对大学生返乡创业政策越了解,说明该学生对创业方面消息的关注度越高,其返乡创业的可能性也就越高。

表3农类高职院校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Table3Theinfluencingfarctorsanalysisonruralstudents’swillingnesstoreturntohometownandstartabusinessinagriculturalvocationalcolleges

序号No.变量VariablesB标准误SEWaldPExp(B)1性别-0.3230.2341.9100.1670.7242性格-0.1380.2630.2750.6000.8713学习阶段-1.4050.19253.2920.000∗∗0.2454家庭经济情况0.9800.3340.0860.7691.1035家庭支持程度-0.6830.2378.3180.004∗∗0.5056专业-0.1430.1431.0060.3160.8677父母职业0.3820.1407.4940.006∗∗1.4658创业培训-1.5710.34820.4050.000∗∗0.2089创业经历-0.8320.3725.0160.025∗0.43510返乡创业政策了解程度-0.9980.23917.4880.000∗∗0.369常数10.0781.42050.3780.000

注:*和**分别表示在0.05和0.01水平上差异显著

Note:* and ** indica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t 0.05 and 0.01 levels respectively

综合以上分析,学习阶段、家庭支持程度、父母职业、创业培训、创业经历和返乡创业政策了解程度6个因素对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的影响较显著。性别、性格、家庭经济情况和专业这4个因素对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没有显著影响。

3 对策

结合以上调查结果,笔者提出了营造良好的返乡创业社会环境、完善返乡创业教育体系、加强创业资金扶持力度3个对策,以推进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创业。

3.1营造良好的返乡创业社会环境学生对政府政策了解程度和学生的家庭背景对农村生源大学生决定是否返乡创业发挥着关键作用,若要促进农村生源返乡创业,就需要不断加强大学生返乡创业政策的宣传以及引导机制的完善[7]。一方面,政府要开通有效途径来宣传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相关政策,南京政府的“宁聚计划”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实践典范。为了解决政策“烟囱林立、信息孤岛”信息碎片化等问题,南京政府组建了“高校院所服务行”宣讲团,在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以及科研院所密集开展多形式、多途径的政策宣讲和解读工作,并在53所南京高校全部建立就业创业指导站,学生在校园内就能全面了解各项创业政策[8]。另一方面,政府要引导媒体和高校大力宣传大学生返乡创业典范,树立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为大学生返乡创业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全社会意识到农村生源大学生除了留在城镇就业外,也可以利用家乡的人脉和资源回乡创业,为自己家乡的建设奉献力量[7]。

3.2结合学校实际,完善返乡创业教育体系调查显示,对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影响较显著的6个因素中,学习阶段、创业培训以及创业经历这3个因素主要来自高校,说明高校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在学生创业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若要提高学生的返乡创业意愿,学校需要不断完善返乡创业教育体系。首先,高校要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从调研数据来看,大一学生的返乡创业热情明显高于大三学生,因此在新生入校之初就要指导学生做合理的、可操作性强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断进行评估与调整。对于职业目标定位为创业的同学,学校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创业前的教育引导工作。其次,要大力建设跨专业创业教育平台。农类高职院校主要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学生的课程安排往往紧扣其专业,仅某一方向的专业知识无法完全支撑学生创业过程中所需的各项素质和技能,因此高校可开设跨专业创业课程与实训平台,以满足创业学生对理论与实践知识的需求。最后,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创意与创造思维,促进学生创业项目多样化,提高创业成功率。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仅3年,除了平常的专业学习外,参与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以及新模式探索的机会不多,学生返乡创业的想法往往局限在开一家店,学校应借助自身以及社会的平台,拓展学生的视野,开阔学生的思维,指导学生的创业项目,使其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以及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

3.3加强创业资金扶持力度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各地方政府、社会以及高校自身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许多优惠政策、智力与资金等支持,鼓励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9]。笔者对部分温科院有过创业经历的学生进行了访谈,了解到学生创业仍然普遍存在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主要原因包括:一方面,学生创业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家人与亲友的资助,亲朋戚友的资助能力有限,他们给予学生的资金资助很难满足学生创业项目的需求;另一方面,学生创业项目的创新性以及规模难以达到学校、政府以及社会的要求,无法参与各界的创业类比赛,最终无法推出校园获得社会的资助;此外,温州市出台了《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大众创业促进就业的实施意见》[10]《温州市区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实施细则引导》以及《温州市创业担保贷款实施办法(试行)》等一系列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这些政策在学校宣传力度不大,大部分学生对此并不了解,而了解这些政策的学生认为办理手续繁杂,对其望而却步。鉴于此,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加强对大学生返乡创业资金扶持力度。首先,政府可以联合银行与高校在高校的创业服务管理相关部门设立大学生创业贷款“绿色通道”,负责申请受理与审核、贷款相关事宜咨询等服务,简化流程,使学生贷款办理更加便捷。其次,搭建学生返乡创业项目孵化基地。调查发现,父母双方从事农业工作的学生返乡创业的意愿高于父母单方或者双方从事非农业工作,农类高职院校以“农”为主导,所教授学生的课程内容和实训内容往往更贴近乡村产业,这类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联合地方政府,为返乡创业的学生提供项目孵化场地与咨询指导服务。最后,设立不以营利为目的、公益性的大学生返乡创业基金。创业基金较小额贷款更优惠,发挥着“扶上马,送一程”的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学生创业资金短缺与运转困难的问题,助推大学生创业项目成功孵化。

猜你喜欢

生源意愿大学生
长洲怡生源记货单考论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交际意愿研究回顾与展望
高校生源危机:“狼真来了”
关于独立学院建设研究生生源基地的探索与思考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