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护理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中的应用分析

2019-04-10王少容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年33期
关键词:心肌炎室性病毒性

王少容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福建 厦门361022)

学龄前或学龄儿童是急性心肌炎的高发人群,主要发病原因由病毒引起,具有发病急、发病速度快的特点,胸闷、多汗、乏力为该病的主要发病症状[1]。发病后,如果患儿没有及时接受治疗和有效的护理干预,很容易危及其生命健康,并引发多种严重并发症,如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患儿入院后及时接受治疗,并加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儿预后[2]。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优质护理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中的应用,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从我院急诊抽取开始时间为2017 年12月,结束时间为2018 年11 月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110 例,通过抽签的方式将其平均分为护理组和参照组,每组各有55 例患儿。护理组中有男性患儿30 例,女性患儿25 例,患儿年龄1-12 岁,平均年龄(5.15±3.21)岁,平均病程(5.35±1.41)d,其中,心肌缺血有25 例,室性心动过速2 例,房性期前收缩11 例,室性期前收缩17 例;参照组中有男性患儿28 例,女性患儿27 例,患儿年龄1-11 岁,平均年龄(5.29±3.45)岁,平均病程(5.21±1.69)d,其中,心肌缺血有27 例,室性心动过速1 例,房性期前收缩16例,室性期前收缩11 例。从性别、年龄、病程,以及类型等一般资料来看,两组患儿的对比结果无差异(P>0.05)。

1.2 方 法

1.2.1 参照组 患儿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根据患儿情况提供饮食方案,按照医嘱指导患儿服药等。

1.2.2 护理组 患儿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具体方法有:(1)输液护理:由于患儿年龄的不同,导致患儿对静脉滴注流速的接受能力也不同,因此,在患儿静脉输液时,医护人员需要对静脉滴注流速进行合理调整,尽可能地减慢输注速度,以免心脏负荷过大,引发不良反应[3]。

(2)呼吸道护理:病毒感染很容易使患儿呼吸道产生粘稠的分泌物,医护人员需要及时帮助患儿清理分泌物,避免分泌物堵塞患儿呼吸道。如果情况比较严重,建议使用雾化吸入,通过呼吸道给药的方式清除分泌物,保持顺畅呼吸[4]。

(3)皮肤护理:医护人员需要叮嘱患儿家属及时更换患儿的衣物、床单、被套等物品。此外,每天还要让患儿养成勤洗手、洗脸的习惯,使患儿皮肤保持干爽,以免细菌滋生。

(4)病情监测:医护人员需要指导家属对患儿情况进行密切关注,随时查看患儿面色,呼吸道内是否有痰,一旦发生异常情况,如,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需要立即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主要分为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以及心律衰竭等发病类型。

(2)对比两组患儿恢复时间,主要从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以及心肌酶等指标水平判断。

(3)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护理效果,治愈,表示患儿临床症状已经消失,体征恢复平稳;显效,表示患儿临床症状明显发生好转,体征恢复趋于正常;有效,表示患儿临床症状有所减轻,体征逐渐改善;无效,表示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没有发生变化。

1.4 统计学依据

对本次数据结果的判定,主要通过SPSS22.0 进行处理,患儿并发症发生率用百分比(%)表示,用χ2完成检验,患儿恢复时间用±s表示,用t完成检验,患儿临床护理效果用百分比(%)表示,用χ2完成检验,如果检验结果P<0.05,则说明此次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

从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以及心律衰竭等并发症类型,对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护理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为3.63%,参照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为24.45%,护理组明显低于参照组,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儿恢复时间

从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以及心肌酶等体征指标来看,护理组患儿的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患儿的恢复时间,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2.3 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护理效果

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比较,护理组临床护理有效率为94.55%,参照组临床护理有效率为78.18%,护理组明显高于参照组,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3。

表1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表2 两组患儿恢复时间对比(±s)

表2 两组患儿恢复时间对比(±s)

组别参照组护理组t 值P 值例数(n)45 45临床症状5.92±0.53 8.35±1.06 15.20 0.00体征6.79±0.53 9.36±1.91 9.61 0.00心电图9.49±1.73 15.16±2.69 13.14 0.00心肌酶7.39±1.76 11.43±1.47 13.06 0.00

表3 两组患儿临床护理效果对比[n(%)]

3 讨 论

病毒性心肌炎有多种细菌病毒所引起,目前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5]。该病症状一般表现为胸闷、乏力、多汗等,由于患儿年龄较小,没有及时接受治疗,可能使病毒对患儿的心机细胞造成直接损伤,影响患儿心肌组织的免疫力,造成心肌细胞坏死或变性,促使患儿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状,造成患儿死亡[6]。由于该病的发病速度较快,且病情紧急,所以对患儿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非常重要。

根据研究结果显示,护理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P<0.05);护理组患儿的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患儿的恢复时间(P<0.05);护理组患儿的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患儿的护理有效率(P<0.05)。说明优质护理的干预,对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具有积极影响。优质护理就是把患儿当做医疗活动的中心,围绕这一中心开展全面、细致的护理工作。在患儿就诊期间,输液护理的实施,能够按照患儿的实际情况合体调整输注速度,在促进药物吸收的同时,有效减少了心肌负荷;呼吸道护理的实施,能够通过科学有效的方式方法,及时、彻底的清除患儿呼吸道内的粘稠分泌物,避免患儿呼吸道发生堵塞,保持患儿顺畅呼吸;皮肤护理的实施,让患儿养成爱清洁的习惯,勤换衣物和床单,能够有效减少细菌滋生,降低感染发生率;经常查看患儿状态,能够引起患儿家属对患儿病情的重视,随时了解患儿的身体状态,如遇突发情况,方便在第一时间寻求医疗救护,减少危险情况的发生。

综上所述,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采用优质护理干预,不仅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还能够促进患儿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心肌炎室性病毒性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心肌炎患者减少食盐摄入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探究
急性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及治疗效果观察
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56例临床分析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左卡尼汀治疗心肌炎的临床价值及不良反应观察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急性爆发性心肌炎的临床观察
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的诊治及进展
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