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缬沙坦联合吲哒帕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及SBP、DBP 水平影响评价

2019-04-10徐应东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年33期
关键词:帕胺吲达缬沙坦

徐应东

(邵武市立医院,福建 南平354000)

原发性高血压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其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中,主要表现为血压升高,少数患者还会伴有头晕、失眠、乏力及耳鸣等症状。遗传、生活习惯、精神状态以及社会因素等均有可能影响其发病率,发病后,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还会导致高血脂、冠状动脉硬化以及脑血栓等疾病的发病几率提高[1]。目前,我国治疗高血压的方法主要是使用药物进行控制,然而,研究表明,使用单一的降压药对轻度高血压只能起到50%-60%的控制效果,而通过增加剂量来提高疗效又会导致不良反应的增加,因此,联合使用不同降压机制的降压药,逐渐成为临床上的关注重点[2]。本次研究,通过分组对比,来探讨缬沙坦联合吲哒帕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及SBP、DBP 水平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7 月至2018 年7 月本院收治的100 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0 例,包括28 例男性,22例女性,年龄区间为52-76 岁,平均年龄为(67.76±7.68)岁;对照组50 例,包括24 名男性,26 名女性,年龄53-74 岁,平均年龄为(67.49±7.51)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基本情况无显著差异,并无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签署知情同意书,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 法

在治疗前两周,两组患者均停止使用其他降压类药物,饮食上保持低盐低脂,定期进行适量运动。对对照组使用口服吲达帕胺,每次2.5mg,每日1次;对观察组使用缬沙坦联合吲达帕胺治疗,其中,缬沙坦每次80mg,每日1 次,吲达帕胺的用法用量与对照组相同。两组的服药时间均定在早餐前,用药时长为4 个月[3]。

1.3 观察指标

1.3.1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若收缩压(SBP)下降超过20mmHg,舒张压(DBP)下降超过15mmHg,且临床症状消失,则视为显效;若收缩压(SBP)下降幅度在10-19mmHg 之间,舒张压(DBP)下降幅度在5-10mmHg 之间,且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时,则视为有效;若以上两项指标均未满足,则视为无效。根据显效和有效的情况来计算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4]。

1.3.2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BP 及DBP 水平进行比较,同时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使用SF-36 量表。

1.3.3 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血钾(K+)水平等生化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有效率进行数据上的比较

据表1 显示,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患者的SBP、DBP 水平以及SF-36 评分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BP、DBP 水平以及SF-36评分均无显著差异;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BP 和DBP 水平均有所下降,SF-36 评分均有所升高,但观察组的SBP 和DBP 水平低于对照组,SF-36 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详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血钾(K+)水平三项生化指标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在三项生化指标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治疗后,两组的TG 水平均高于治疗前,K+水平则低于治疗前,但组间仍无显著差异。详见表3。

表1 两组临床有效率

表2 两组SBP、DBP 水平以及SF-36 评分对比(±s)

表2 两组SBP、DBP 水平以及SF-36 评分对比(±s)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SBP(mmHg)170.18±17.06 138.44±15.46*171.38±16.43△125.557±11.23*#DBP(mmHg)105.31±10.68 86.15±8.79*104.33±10.19△80.38±9.24*#SF-36 评分(分)57.16±6.75 63.42±4.31*56.38±7.23△70.17±5.33*#

表3 两组TC、TG 以及K+水平对比(±s)

表3 两组TC、TG 以及K+水平对比(±s)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TC 5.56±1.41 5.77±1.41#5.59±1.38△5.77±1.35*☆TG 1.73±0.65 1.92±0.53*1.72±0.6△1.92±1.63*☆K+4.35±0.54 4.14±0.46*4.39±0.61△4.14±0.41*☆

3 讨 论

原发性高血压具有起病隐匿、病情发展缓慢以及病程漫长等特点。有研究表明,90%的高血压患者为原发性高血压,而随着病情的发展,原发性高血压也为导致冠心病及各种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在临床治疗上,不仅要注重对患者血压的控制,同事还要注意其靶器官功能的保护,防止其并发心脑血管疾病[5-6]。

吲达帕胺能够阻滞钙内流,改善血管的松弛程度,从而促进患者的血液流通,以此达到降低患者血压的效果。但是,单独使用吲达帕胺会使患者出现高尿酸及高血钾等一系列不良反应。而缬沙坦作为一种新型非钛类降压药,能够逆转血管肥厚,并使外周血管得到扩张,从而使血压降低[7]。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将吲达帕胺与缬沙坦联合使用,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达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0,而且在治疗后,患者的SBP 和DBP水平均有所下降,生活质量有所提高,高尿酸及高血钾等不良反应也得到有效控制,其治疗效果远远优于单独使用吲达帕胺,因此,应当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猜你喜欢

帕胺吲达缬沙坦
从缬沙坦结晶母液中回收缬沙坦
不同吲达帕胺片剂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预算影响分析
缬沙坦和雷公藤多苷联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的效果
20例吲达帕胺不良反应分析
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高血压合并蛋白尿46例疗效观察
黄芪片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24例
吲达帕胺在高血压患者体内药动学研究
纤维素键合手性柱拆分分析吲达帕胺对映体
羟丙基-β-环糊精对吲达帕胺溶解度的影响
吲达帕胺治疗老年高血压930例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