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心血管疾病康复治疗的临床分析
2019-04-10游翠芳
游翠芳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OO 医院,福建 福州350002)
老年人是我国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发病群体,而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重,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医疗卫生问题,因此,寻找一种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已经成为医疗工作者关注的重点问题。我院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发现,联合治疗方法可以显著改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有满意的应用价值。为进一步评价联合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选取我院于2018 年1-12 月间收治的74 例患者为观察对象,详细资料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8 年1-12 月间收治的74 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37 例,包括男23 例,女14 例,平均年龄(65.9±4.6)岁。对照组患者37 例,包括男25例,女12 例,平均年龄(66.1±5.3)岁。
1.2 方 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干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心血管类药物治疗,取硝普钠注射液50mg,由5%葡萄糖溶液50mL 稀释后静脉微量泵入,起始用药量为0.5,之后观察患者状态,若患者无不良反应可以在该用药量的基础上递增,但是最高不能超过10,7d 为一个疗程。之后在治疗期间,医师根据患者症状考虑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生产厂家: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407),20mg/次,1 次/d,一个月为一个疗程。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均接受两个疗程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密切统计两组患者之后前后的TC(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LDL-C(低密度脂蛋白)、HDL-C(高密度脂蛋白)等指标。同时在两组患者出院后,对患者进行为期2 个月的随访,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等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 软件对本次研究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χ±s 表示,采用t 值检验数据间的差异。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的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相关资料见表1。
同时在统计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相关资料见表2。
3 讨 论
近几年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多见年龄超过50 周岁的中老年人,目前该病症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改善患者的各项血脂指标、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已经成为临床干预的重点内容。现代研究认为,心脑血管疾病的致病因素十分复杂,与患者的环境因素、遗传、生活习惯、精神压力等有直接关系,发病后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也会危及患者生命,因此选择一种科学有效的治疗手段已经成为临床干预的重点[1]。
表1 血脂指标(±s)
表1 血脂指标(±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 值P 值例数(n)37 37 TG(mmol/L) TC(mmol/L) LDL-C(mmol/L) HDL-C(mmol/L)干预前2.31±0.46 2.33±0.39 0.37>0.05干预后1.41±0.32 1.89±0.33 3.51<0.05干预前6.69±1.25 6.58±1.18 0.44>0.05干预后4.06±0.67 5.15±0.87 4.12<0.05干预前1.06±0.06 1.11±0.09 0.63>0.05干预后1.46±0.18 1.23±0.21 2.87<0.05干预前7.35±1.04 2.63±0.35 0.19>0.05干预后7.47±0.96 4.55±0.85 3.29<0.05
表2 心血管事件发作情况(±s)
表2 心血管事件发作情况(±s)
注:组间数据相比,P<0.05。
组别观察组(n=37)对照组(n=37)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发作频次5.3±2.2 0.9±0.4 5.8±2.6 2.9±1.1持续时间26.1±10.4 10.6±1.8 25.8±9.9 16.9±3.2
我院在临床治疗中,选取了74 例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为观察对象,并分别对其实施了联合治疗与常规治疗,在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的治疗干预后,所取得的治疗效果存在明显的数据差异,其中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四项血脂指标分别(1.41±0.32)、(4.06±0.67)、(1.46±0.18)、(2.63±0.35),与对照组的(1.89±0.33)、(5.15±0.87)、(1.23±0.21)、(4.55±0.85)相比,P<0.05。这一结果证明,在对观察组患者实施联合用药治疗之后,患者的各项血脂情况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从表2 的数据可知,观察组患者接受联合用药治疗后,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作频次、发作持续事件等数据优于对照组(P<0.05)。这一结果证明,联合治疗方法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而有也有学者在相关问题的研究中,选择了1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为观察对象,分别对其实施了联合治疗与常规治疗,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存在数据差异,其中联合治疗组患者干预后 的TG 水平 为(1.33±0.39)mmol/L,TC 水 平 为(4.45±0.37)mmol/L,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接受了常规治疗与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方法。其中在常规治疗中,整个治疗过程以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为主,通过硝普钠与阿司匹林肠溶片等药物能够持续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并通过扩张静脉、动脉平滑肌,缓解症状,并且不会对心肌收缩功能造成影响,是临床治疗中一种常见的治疗干预手段[3]。而在联合治疗中,观察组患者还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其中他汀类药物作为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将之类药物,患者在用药之后,他汀类药物能够竞争性机制抑制机体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并同时阻断内羟甲戊酸代谢途径,控制细胞内胆固醇的合成,因此可以降低胆固醇水平。总体而言,他汀类药物作为一种常见的将脂类药物,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1)他汀类药物可以调整患者的血脂水平,在用药后可能直接作用于人体的LDL-C,之后为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等[4]。(2)非调节血脂作用。用药后能够调整人体的血管内皮功能,并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功能进行抑制,同时还具有满足以的抗炎、抗氧化等效果。因此在临床治疗中,他汀类药物已经成为临床上广泛使用的心血管疾病治疗药
物[5]。
同时,目前临床治疗的期间使用的他汀类药物主要分为人工化合物类型预计天然化合物类型,不同类型的药物治疗效果存在差异,并且也有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在临床治疗期间,患者的用药剂量等会影响治疗效果,而在心血管疾病临床治疗阶段,心血管药物可以被广泛用于改善心脏功能、改善机体循环系统的血液分配等方面,并且由于患者年龄较高、病症的临床症状多样,因此在临床干预阶段需要针对患者的病症发展情况制定不同的用药方案,这样才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6]。
在心血管疾病临床治疗阶段,采用联合治疗方法可以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患者用药后能够在短时间内调整血脂水平,并改善患者症状,因此应该在临床上做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