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老义会”是个什么东西?

2019-04-10弋戈

中国社会保障 2019年1期
关键词:兴隆太监社会保险

■文/弋戈

在俾斯麦时期的德国,原来的无业国民以及底层农民纷纷进入工矿成为产业工人,投身德意志工业化的滚滚洪流。当时的罢工浪潮此起彼伏,为了缓和无产阶级的反抗斗争,当时的铁血宰相俾斯麦想了个办法,在1883年至1889年间先后颁布实行了疾病、工伤和养老三项社会保险法规,由国家、资本家以及工人三方共同出资,保障工人们的疾病、养老等权益,此举为现代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奠定了基础。

而在中国,由一个特殊群体创立的“养老义会”这种自养组织也挺有意思。在北京城与北海白塔隔街相望的北长街,有一座属紫禁城外八庙之一的寺庙——万寿兴隆寺。这座寺庙里有房200多间,同时,还有几块重要的石碑,其中两块石碑和太监有重要的联系——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万寿兴隆寺“养老义会”碑和乾隆四十八年“养老义会”题名碑。

这个“养老义会”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万寿兴隆寺“养老义会”碑的碑文详细介绍了“养老义会”的缘起及功用:“空门设教,以清净寂灭为宗,慈悲方便为本。虽无裨于世事,可以饮甘露而得清凉。故薄世味、思高举者,乐就之劫。因行僧宽素与内监官宦接交,每见老景衰病之秋,其困苦颠连而无所告。今有同志乐善者,愿与行僧结一善缘,就依本寺,建立养老义会。每人各出三十金,交纳常住,以作功德事。用其养老送死之规,自有条约,然入此会须要僧俗一体,彼此相谅,后来者继续乐善不患无人,而此举者自不朽矣。”

所谓“内监官宦”,实乃“太监”,是中国封建王朝催生出来的一个“产物”,太监进宫前皆受宫刑,入宫劳作终生,无儿无女,年老体衰出宫之后会面临养老难题。乾隆年间,为了解决太监晚年贫困无依的惨景,由乾清宫督领侍刘钰、副侍萧云鹏等91名太监倡导成立了“万寿兴隆寺养老义会”,这是一个以太监共同筹资的方式运作的“互助保险组织”。凡入会太监在“退休”前3年必须交银百两,年老时方可到“养老义会”所属寺庙安度晚年,由“养老义会”管吃管住管送终。从某种意义上说,“养老义会”这种组织形式有一点“养老保险年金”的性质。

清末民初,北京还有几个寺院也是太监晚年养老之所,如白云观、立马关帝庙、褒忠护国祠等。褒忠护国祠是明朝永乐初年皇帝专为保护司礼太监钢铁墓赐建的。这里因盛产红土、耐火土、青灰、黄桨、白土、马牙石、沙石和板石八种矿产,故称八宝山。

万寿兴隆寺“养老义会”碑的碑文

清朝对于太监这个群体的“身后事”是如何了断的呢?据史考证,清朝在京城划了一块墓地给太监,成为了多数太监最后的归宿。今天的中关村号称“中国的硅谷”,是科技现代化的前沿,时光回溯这里却是以太监墓闻名的坟场。过去太监也被称为“中官”,所以从“中官屯”“中官村”,最后更名为“中关村”,背后实则隐匿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太监生老病死的历史。据史料记载,这里大约埋葬过3000余名太监。

现代商业保险以及社会保险理念真正传入中国,始自19世纪40年代,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介绍的“命担保”制度;19世纪50年代,洋务派知识分子冯桂芬曾撰文介绍荷兰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洋务企业的举办者郑观应后引入“百工保险”等恤工制度;1922年,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政治家瞿秋白撰写《欧俄新订之劳工保险法》等。下期将详细溯源,以飨读者。■

猜你喜欢

兴隆太监社会保险
事业单位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
兴隆山楂管理技术
兴隆湖初冬
社会保险稽核现状及对策
辽宁社会保险体系构建问题研究
特别的生日礼物
明清太监也读书
宦官的职责:洒扫庭除
对抗角力与合作跑课时计划
一个字的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