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儿童诗,探索第一学段标点符号教学策略

2019-04-10俞玉珍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标点语段儿童诗

□ 俞玉珍

第一学段的学生在学习运用标点符号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依托儿童诗,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运用标点,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这是因为儿童诗具有篇幅短小、通俗易懂、语言形象、朗朗上口等符合儿童理解能力、阅读口味的特点。教师要让学生在学诗、读诗、写诗中感知、使用标点符号。

一、写话前:诵读诗文,感知标点形式

统编教材中,标点的认识放在课文阅读中进行。无论是一年级上册,还是一年级下册,儿童诗都贯穿于整册教材。它短小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是学生喜欢的读物。为此,笔者借助儿童诗,让学生在听诗、诵诗、演诗、抄诗中逐渐加深对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的感知。

(一)听诗,听出韵味节奏

刚上学的低年级学生认不了几个汉字,在学习拼音之余,每天正确朗读一首儿童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听诗”成为学生感知标点的主要方式,他们在听诗中感受其停顿节奏、韵律格调等等。始业教育中教师自编的儿歌《读书写字姿势歌》《走路歌》等,以及教材中出现的各种儿童诗,在学生到校的这段时间里被反复播放,学生在诗歌的浸润中强化了记忆,增强了语感。

(二)诵诗,诵出停顿节奏

反复聆听儿童诗,学生在朗读诗歌时,就能将停顿节奏、韵律语调模仿得惟妙惟肖,可以称其为“诵诗”了。逗号、句号停顿的时长,问号的语调,叹号的语气,学生在诵读中都能很好地体现。诵读有节奏,有色彩,有韵味,语感的提高每日可见。对标点的感知就在听诗、诵诗中润物无声地进行着。

(三)演诗,演出语感情调

演儿童诗,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还能强化学生对标点的认知。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首经典的儿童诗。学生在表演中诠释儿童诗,在表演中加深对标点的感知,尤其是对问号与叹号的认知。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是:“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他在洞里睡着啦。”学生把脑袋里闪现疑问,一思考就找到答案的那种恍然大悟的神色表演出来了。这种自问自答的句式很快就被学生接受。在表演中,学生还特别关注第一句。开始时,他们只是在音量上表现兴奋之情。教师引导道:“如果你就是雪地里的一位小画家——小狗,看见下雪啦,你会怎么喊这句话?”有男生说:“我会激动得跳起来喊下雪啦!”教师马上给予肯定:“句末是叹号,说话语气就应该很强烈,你说得对。”学生在跳着喊“下雪啦,下雪啦”中深刻感受到表示语气强烈时要用叹号。

(四)抄诗,抄对语句标点

抄写语段对于刚涉及书面表达的学生来说,其好处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企及的,尤其是在标点的认知方面。学生是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抄写诗歌的。第一次抄写选择的是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的《比尾巴》。这是因为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中的儿童诗里,很难找到适合学生初次书面感受句子标点的诗歌。而《比尾巴》学生已经学过,诗里都是只有句末点号的短句,非常适合抄写。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抄写有句内点号的儿童诗。

抄诗可以帮助学生强化对各种句型结构、概念的认知,如“在”字句、“是”字句、“像”字句等。在抄诗的过程中,学生从只关注语句的朗读,主动转变为既关注句子的节奏、停顿,又关注标点符号的使用,以及朗读停顿与标点符号之间的微妙关系。学生一点一点地感知句与句之间内容上的连贯性,以及标点符号的相应变化,使理性认识与感性认知有机结合。学生在诗歌中、在语境中学习标点符号。

二、仿写时:聚焦语段,领悟标点规律

学生能正确抄诗后,教师可选择结构反复的儿童诗,聚焦有代表性的语段,引领学生仿写片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悟标点。这类仿写,只是更换表达内容,标点跟原文一模一样。学生只要把主要精力花在模仿句式、通顺表达上,标点照抄即可。在这一次次仿写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意识悄无声息地进入学生的大脑,使其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式。这种思维定式的累加,能提升学生书面表达的连贯性。

(一)语段仿写,了解标点规律

要领悟句中点号的运用规律,学生可以就某一个规律集中仿写。之后,教师让学生谈自己的发现,略加点拨即可水到渠成地助其记住规律。如表示时间、地点的状语提前,必须用逗号断开。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中的《祖国多么广大》这首小诗做了很好的示范。这种结构的诗仿写几次,逗号的规律学生就能领悟到。再如由几个表示连续动作的词组成的长句中,动词间用逗号断开。对于这种语言表达与标点间的微妙关系,学生只能在仿写中不知不觉关注并领悟。总而言之,句中标点运用的各种规律都可以通过聚焦语段仿写来领悟,仿写能逐渐提高学生的识用能力。

(二)诗歌断句,破解疑难问题

在学习书面表达、使用标点符号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感到困惑的是书写语段时在何处断句,用什么标点。学生的疑难点可以放在仿写中解决。如聚焦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的儿童散文诗《荷叶圆圆》的第一、二自然段,学生可在仿写中领悟:描写荷叶、小水珠两种不同的事物,可以分段表达;描述同一个事物——小水珠的不同方面,其语言与行动要用句号将两者断开。为了在仿写中解决学生的疑难点,有时也可引入合适的课外资源。如台湾诗人冯辉岳写的这首《夕阳》。这首小诗一共有三个句子,分别描写夕阳,感叹小船,询问小船的行为。学生在仿写中能加深对句子概念的理解,正确使用句末点号,准确把握句中点号,逐渐领悟标点符号的使命。

三、创写中:句群训练,活用标点符号

何谓句群?句群又叫句组,是几个在意义和结构上有密切联系的各自独立的句子组成的言语交际单位。标点符号的学习、运用,只有在句群训练中才能得到真正落实。

(一)借留白编童诗,习用标点

学习标点是为了更好地进行书面表达。标点符号是书面表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有在句群训练中才能检验学生对标点符号的实际掌握水平。教学中,教师寻找儿童诗的空白点,引领学生进行句群训练,学会用标点。如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的散文诗《四个太阳》,笔者选取了第四个语段中的留白点:“彩色的春天是怎样的?你能‘画’出来吗?”在简单交流后,学生马上动笔仿写。

作品1

作品2

作品3

作品1的第一段是照写原文,第二段是对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春雨的色彩》一文表达方式的迁移。这两段结合在一起,自然清新,给人以美的享受。作品2则是借鉴原文第二段的表达方式来展现春天的生动多彩。再看标点的运用,学生基本具备在语段中正确使用标点的能力。作品3中用红色圆圈圈出的标点是错误的。怎么办?可让学生自己读文章,发现错用的标点,并说出修改的理由。若自己发现不了,则全班学生阅读后帮助修改。学生就在这样的训练中学会使用标点。

(二)巧转换创童诗,运用标点

标点依附于文字。教师可借助儿童诗的行文格式,转化内容,让学生在思维表达中强化标点运用能力。对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拍手歌》的模仿创作中,很多学生把保护对象转换为“环境”“植物”等。呈现的作品上口押韵,标点无误。这是因为行文格式不变,标点符号的运用一般不会有误。表达形式转化后的创作,最能考验学生的标点运用能力。如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画风》是一篇叙事文,把文中几个关键句连接起来就是一首小诗。学生编写文本小诗后,创作的热情喷发,他们的思维像长上了翅膀,创作的内容从“画风”到“画春风”“画秋风”等等。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成了诗,而且诗歌的行文、标点完全正确。学了课文,还可以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认知、经验以及奇思妙想,学生因此乐此不疲。标点符号就在句群训练中被掌握、巩固。

猜你喜欢

标点语段儿童诗
浅谈中年级“语段学习”实践策略
标点可有可无吗
教案《创作儿童诗》
《辽史》标点辨误四则
基于语段加标推导和特征核查的TCG分析及接口区分条件
小小标点真厉害
【重点】语言文字运用:语段压缩
创作儿童诗的有效教学策略
标点游戏
长了翅膀的儿童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