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要素”指引,让“语用”落在实处

2019-04-10汪洁飞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荷叶语境要素

□ 汪洁飞

统编教材对学生的语用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它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要素,包括必需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等分布在各个单元的课文、导引、泡泡语或课后习题之中,凸显了“要素意识”。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该如何将语用能力的培养与语文要素的落实相结合呢?

一、情境创设中落实语用知识

情境的创设与文本内容紧密相关。课文创造的语境会在学生脑海中产生相应的印象,带给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可分别从文本语境和课程语境入手,促使学生在语用实践中养成语用能力,形成语用智慧。

(一)创设文本语境,丰富积累

以文本言语为依据,展开听、说、读、写训练,是从外显行为角度看最基本的语用方式。语文教材中的文本知识本身是抽象刻板的,只有在真切的语境中才能灵动起来,凸显其价值和意蕴。

【案例1】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朱德的扁担》“同志”一词的教学

◎语文要素:理解词语;联系生活,扩词积累。

(师出示“朱德同志”“毛泽东同志”两个短语,生认读)

师:像朱德和毛泽东这样为了共同的志向一起奋斗的人,我们称为“同志”。那一起学习的人称为——在同个单位一起工作的人称为——在一起玩的伙伴称为——在同一个家乡生活的人称为——

(分别出示“同学”“同事”“同伴”“同乡”。生齐读,积累词语)

以上教学环节中,教师为巩固文本中的词语,特创设情境、联系生活扩词,引导学生拓展积累语用知识,形成语用能力。

(二)创设课程语境,拓展巩固

语文教学,不是教“教材”,而是教“语文”。教师要从母语教学的个性特点出发,把学生领进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把语文课堂延伸到生活中,为学生打开认识社会、认识生命的大门,真正落实大语文观。

【案例2】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狐狸分奶酪》生字词的复现和书写

◎语文要素:创设阅读情境,感知故事内涵。

师:同学们,今天森林里发《森林报》啦!自由地读一读吧!

(出示《森林报》,用红色凸显生字词,增强视觉效果)

(生自由读报)

师:读着这份《森林报》,你发现了什么?

生:森林报的内容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课文中的生字也在里面。

(师生配乐合作读)

师:同学们,熊哥儿俩很生气,回到家后,熊爸爸得知了此事,他是怎么安慰熊哥儿俩的呢?请看微视频。(熊爸爸问小熊:孩子们啊,一开始狐狸是来给你们分奶酪的吗?)

(出示句子:不是的,是来_______________)

生:骗吃的。

……

(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奶”“始”)

教学中创设阅读《森林报》的场景,既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又对词语进行了复现和书写,可谓一举三得。课尾,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微视频,以熊爸爸的角度来告诉熊哥儿俩狐狸不是来帮着分奶酪的,而是来骗吃的。教师引用微视频来诠释童话故事所蕴含的道理,以儿童的方式来教学,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巧妙融合,让学生在得言的同时又得意,给人感觉特别亲切、自然。

二、对比感悟中建构语用能力

(一)句子对比阅读,品悟标点

句子对比阅读,是指把内容、形式相近或相对的句子放在一起,对比着阅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对其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这样既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又可以看到差别,把握特点,提高鉴赏力。

【案例3】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课后题教学

◎语文要素:对比阅读,感受感叹号、问号和句号丰富的内涵和作用,并在朗读中感悟语言。

师:(出示句子)对比阅读两组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第一组是叹号和句号。

生:我发现第二组是问号和句号。

师:这是一个重要的发现。大家是不是觉得很奇怪?回答的话一字不差,为什么标点符号要变呢?请大家静下心来,联系上下文仔细思考,可以同桌讨论。

(生读书,思考,讨论)

师:谁愿意先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感叹号比句号更能表达出种葫芦的人满不在乎的样子。

师:把你的感受代入句子读一读,读的时候要精神饱满。

生:问号比句号更能表达出种葫芦的人不以为然的心情,反问能体现语气的强烈。

师:把你的感受代入句子读一读,读的时候声调要扬起来,读出对邻居质问的语气。

……

师:同学们,通过对比阅读,我们明白了,小小的标点竟藏着无穷无尽的秘密。

标点符号是有温度、会说话的。感叹号本身表达惊奇、肯定、赞叹之意。问号本身表达疑问或质疑之意。出神入化的标点符号运用,给了教学“四两拨千斤”的支点。学生借助标点符号,展开对比阅读,体会标点符号在语境中的丰富内涵和作用,并深化感悟。

(二)多文对照联读,厚积薄发

联读,根据教学的“内核”,将社会生活中与文本关联并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融入课堂,以相同的内容丰富“内核”,以相似的内容区别“内核”,以相反的内容凸显“内核”,以此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开阔他们的视野。

【案例4】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教学

◎语文要素:厘清故事内容,感受治水精神。

教学中,充分发挥联读的多重功能,能实现语用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双轨并进。课上,教师引入绘本、小古文,引导学生进行对照联读。绘本《大禹治水》契合低年级学生正处于“读图期”的心理特征。通过图文对照,他们可以识字学词,读句明义。在深读课文,感受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时,巧借绘本中的三幅图(第一次大禹过家门时妻子已经怀孕;第二次大禹再过家门时孩子已出生;大禹第三次过家门时看到孩子正在门口嬉戏)能将课文情节具体化。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照阅读一段有关“大禹治水”的小古文,虽不求甚解,但在心中留下了一个美好的印象。在对照阅读中,学生充分感受现代文和古文表达方式的不同,在感悟语言、积淀文化的同时受到思想情感上的熏陶,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三、创作实践中培育语用素养

(一)借鉴仿说,学会运用

原本静态的语言知识,如果只是读一读、记一记,并不能转变为学生的言语能力,唯有转换为动态的言语活动,才能真正为学生所掌握。

【案例5】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教学

◎语文要素:凭借语言材料,理解词句意思,开展句式仿说等语言训练。

师:同学们,荷叶的四位好朋友不但会做事,还会说话呢,能找出来吗?

(生交流反馈。师课件出示四句话)

师:自由读这四句话,圈出动词,同桌试着表演读。

(通过动作演示、图片辅助、资料引入等方式,生分别体会“躺”“立”“蹲”“游”的意思,想象小动物和荷叶在一起的快乐画面)

师:这四句话有什么一样的地方,你发现了没有?

师:让我们加上动作一起来读一读吧。

师:如果蝴蝶来了,它会说什么呢?

(出示:小蝴蝶说:“荷叶是我的________。”小蝴蝶落在荷叶上,跳起舞来。)

师:如果小雨点来了呢?

(出示:小雨点说:“荷叶是我的________。”小雨点打在荷叶上,好像在比赛。)

师:多好啊,小朋友们个个都成了小诗人。回家把刚才的话说给爸爸妈妈听,也可以把它写下来。

“荷叶是我的_______”是本文最重要的语用教学点。学生先学习表示小动物们动作的词,再通过表演读来理解感悟它们的快乐,在句式仿说的过程中,完成由语言吸纳到语言倾吐的转换,使“消极语言”升华为“积极语言”。

(二)创新仿写,提升素养

认知心理学认为:儿童语言发展不是简单的语言输入,而是一个主动建构语言的同化过程。要实现这种同化,除了积累大量规范的书面语言,还必须积极进行语言的重组、再造、加工、复述等实践活动。

【案例6】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风娃娃》课后题教学

◎语文要素:根据提示复述故事,模仿句式说话,学习创作小诗。

(出示课后第二题,略)

师:同学们,风娃娃来田野、河边和广场,都帮人们做了哪些事?请选择一个地方,借助文中的关键词说故事。

(生自由练说,汇报展示)

师:风娃娃还会来到哪些地方,会做些什么呢?自由读读下列词语,展开想象。

(出示课后第三题)

师:谁能用上“是风,风把_______”这一句式,说一说风去了哪里,把什么怎么样了?

生:是风,风把树梢吹得摇头晃脑。

生:是风,风把河水吹出满脸皱纹。

(出示图片)

师:看图,用上下面的句式写一写。

(出示句子: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_______的时候/我知道它在那儿了/是风,风把_______)

……

教师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在角色体验中激发创作的欲望。之后引入叶圣陶先生的小诗《风》,以此为基础,加入之前练说的句式,形成新的语句。学生可以根据对生活的观察和对风的了解,自主创编小诗,从“仿”走向“创”。

基于“语用”的阅读教学,倡导本本分分地教语文,实实在在地学语文,扎扎实实地用语文,让语文课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猜你喜欢

荷叶语境要素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荷叶像什么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荷叶圆圆
也谈做人的要素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跟踪导练(三)2
荷叶游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