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涵与形式兼顾 理解与运用交融
——以《金钱的魔力》为例谈语言形式的教学
2019-04-10方君琴
□ 方君琴
语言的内容总是通过一定的形式承载的。在阅读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透过语言形式读懂承载的内容,还要让学生体会其表达效果,并学习运用。当前教学中,很多教师脱离具体语境,忽视内容和形式不可分割的特性,将语言形式的理解和运用严重割裂。笔者认为,关注语言形式,应包括理解内容、读懂形式、品赏形式、学习运用这几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将理解和运用有机相融,才能使学生真正领悟其秘妙,切实掌握语言形式。下面就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金钱的魔力》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关于语言形式的理解和运用有机融合的实践和思考。
一、聚焦核心,厘清内容,目标任务多维交融
教材选入的文本往往文质兼美,在语言形式方面有诸多可学之处,但并不是所有文本的所有语言形式都可以作为教学之用。教师还需关注学科本质,根据具体文本,结合年段特征和单元重点,推敲遴选。
(一)根据学科本质,聚焦文本内涵,梳理教学内容
《金钱的魔力》是一篇外国名著,选自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百万英镑》。文章以流浪汉亚当斯的亲身经历为故事线索,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以钱取人、金钱至上的小市民的丑态。对于见钱眼开的托德,作者主要通过其前后态度的对比以及对笑容的描写来塑造,对于阿谀奉承的老板则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呈现。文章诙谐幽默,语言夸张,充满了讽刺意味。
聚焦文本本身,可以看到,作者紧扣“金钱的魔力”这个关键词眼,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前后对比,表现托德和老板的内心变化,以及人物唯利是图的性格特点,从而对当时社会的拜金主义现象进行批判。这是语文教学内容方面的学习任务。而语言形式方面,对比手法的运用和夸张的语言风格,在文章中比较突出。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习作者的对比写法,也可以让学生通过本文的学习,感受“夸张”这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初步学习“夸张”的写法。此外,对于这一优秀的外国文学选篇,教学时,教师还要让学生适度鉴赏,导读延学,打开外国文学拓展阅读之门。
(二)关注学生学情,结合单元重点,确定关键训练点
教学内容的确定,除了关注文本特点之外,还要关注学生学情和单元训练重点,选取最为典型的语言形式让学生理解运用。
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导读中提示“学习本组课文,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这组课文中,无论是精读选文《人物描写一组》中的三个片段,还是略读课文《刷子李》,均通过对人物动作、外貌、语言、神态等描写,塑造了一个个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金钱的魔力》是本组最后一篇略读课文,也是着重通过神态和语言的描写来塑造见钱眼开、阿谀奉承的小人丑态。文章的阅读提示中提示学生“认真读读课文,想想可以用哪些词语概括老板和托德的特点,课文的哪些描写突出了这样的特点”。还有单元习作和“回顾·拓展”,也都指向学习和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学写特点鲜明的人。
综上所有信息不难发现,若仅将学习“夸张”或“对比”这种语言形式作为本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既偏离了单元训练重点,有悖编者的意图,又会将语言形式和语言环境生硬剥离,孤立地就形式学形式。读懂作者如何通过人物描写塑造人物形象,从而根据人物特点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才是本文教学的关键训练点。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对托德主要着重在笑容描写,对老板主要着墨在语言描写。对比主要运用在托德前后态度的变化中,学生一读就懂,教学时可以简略带过。夸张主要体现在有关笑容描写和语言描写的语段中。涉及托德笑容的这一段,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较为艰涩,读懂已为不易,学写更是困难。老板的语言描写内容丰富,作者多次运用补充、强调的方法,充分夸大了语言效果,使人物特点跃然纸上,值得细细品读。
酸值可以表示油脂中游离脂肪酸(FFA)的含量,是评定油脂品质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在烘焙过程中,高温会使油脂中的酯键断裂,产生游离脂肪酸;同时断键产生的游离脂肪酸将会分解或者聚合,使酸价降低[18];高温也会产生不稳定的氢过氧化物,分解产生一些小分子物质醛、酮、酸等,也会导致酸价的升高[19]。
因此,通过品读老板夸张的语言,感受人物特点,可以作为理解本课语言形式的重点;而根据老板的性格特点,适当运用补充、强调的方法来夸大语言效果,则可以作为学写本课语言形式的重点。抓住这两个关键训练点,让其相互交融,相辅相成,学生就会在读懂文本内容的过程中真正感受到语言形式的精妙。由此,语言形式的理解才会和文本内容的理解相统一,才能够为学习运用做铺垫。
二、紧扣重点,搭建支架,品读学写分层推进
理解是运用的基础,运用是理解的深入。为了使语言形式的理解和运用水乳交融,教师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紧扣重点,搭建各种学习支架,使品读学写步步深入,分层推进。
(一)语言支架——扫清阅读障碍,使难点轻易突破
语言形式的理解运用,建立在感知语言内容的基础上。特别是外国文学作品,语言背景不同,学习时就会存在困难,需要教师搭建一定的语言理解支架,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
首先要破解陌生词语。如文中“公爵”“亲王”这两个词语与学生的生活距离较远,教师就在课前让学生先搜集信息了解,然后在词语教学中提问“这都是欧洲贵族的一种身份象征,你知道谁的身份更高贵吗”。了解了两者之间的区别,就为后面理解老板的语言打下了基础。而对于“蹩脚”“阔佬”等词语,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对“熔岩”等词,教师则可通过图片的直观呈现,为学生理解托德凝结起来的恶心笑容埋下伏笔。
其次要破解长难句子。在描写笑容的这一段话中,“恰像你所看到的维苏威火山边上那些小块平地上凝固起来的波状的、满是蛆虫似的一片一片的熔岩一般”一句特别长,特别拗口难读,导致学生朗读困难,理解起来也有困难。教学时,教师提供停顿提示,让学生根据句子的结构和意思,点出停顿的节奏,通过读正确句子,厘清主干和修饰语,理解句子含义,为感悟托德的人物特点打下基础。
(二)标语支架——快速概括提炼,让梳理更加简单
最能体现老板性格特点的语言在第11自然段。这段话很长,难以理解。为了帮助学生厘清老板说了什么,教师根据内容将这段话的四个部分用不同颜色进行标示,让学生看看为了拼命讨好“我”这个大阔佬,老板都说了哪些内容。跟着学生的梳理过程,教师出示“托德傻、衣服好、身价高、效果妙”四个标语,批注在相应的语句旁边。有了这四个标语支架,学生快速厘清了段落内容,梳理出语段的四个层次——层层递进,步步渲染,不达目的不罢休。然后,学生借助这四个标语进行深入品悟,很快发现为了加强语言效果,这段话中多次出现破折号,破折号后面补充的内容是为了强调这四层意思。因此语言极尽夸张,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老板阿谀奉承、拼命讨好的性格特点。
标语支架的搭建,既为语言内容的理解打下了基础,又为语言形式的品悟搭建了平台,使学生不但充分体会“夸张”这种表达形式的生动有趣,同时也掌握了读懂人物语言的方法,即关注人物“说了什么”“怎么说的”“为什么这样说”,为下面学习“根据人物特点描写语言”做好了铺垫。
(三)问题支架——搭建品读台阶,促感悟步步深入
为帮助学生深入感悟,逐步走向自主学习,品读过程中教师还需为学生搭建适度的问题支架,铺设阅读台阶,引领学生由表及里,深入思考。在教学描写老板语言的重点段落时,教师主要搭建了以下几个问题支架。
(1)从第11自然段里,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老板?
(2)你是从哪些地方具体读出他的阿谀奉承的?
2.品析形式
(1)为了达到讨好“我”这位大阔佬的目的,老板说了哪几层意思?梳理出“托德傻、衣服好、身价高、效果妙”四层意思。
(2)为了达到讨好的目的,留住“我”这个大客户,他又是怎样说的?重点讨论、朗读带有破折号的句子,明白作者运用了补充、强调等方法夸大了语言的表达效果,品析赏读夸张的语言。
3.学写形式
(1)后来,这张百万英镑找不到了,老板当着众多债主的面来向亚当斯要债。为了达到他此时的目的,根据人物性格特点,他会说些什么?
(2)他又会怎么说这些内容?你觉得他可能会补充、强调哪些方面?
4.点评修改
(1)看看你笔下的老板,说的内容是否有利于他达成要债的目的?
(2)哪些地方利用了补充、强调的方法来夸大语言效果?哪些地方还可以继续补充、强调,达到更加夸张的效果?
以上几个环节中的问题支架,帮助学生紧紧围绕人物“说了什么”“怎么说的”“为什么这样说”来展开思考讨论,通过“初步读懂—了解形式—品析鉴赏—学写运用”这四个步骤,让语言形式的理解和运用紧密交融,步步深入,引领学生掌握“根据语言描写感悟人物特点”的阅读本领,同时习得“根据人物特点学写人物语言”的方法,品味赏析“夸张”手法的表现特点,初步学会运用补充、强调等方法使语言变得“夸张”。
(四)情境支架——延续故事情境,延根展藤助运用
人物形象的塑造总是离不开故事发展的情境。无论是人物特点的感悟,还是语言形式的习得,都需要教师为学生搭建情境支架,使文本学习在故事情境中展开,使语言形式的理解运用在语境中进行。
本文节选自小说《百万英镑》,因此上课伊始,教师就开门见山地交代故事起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们,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经写过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一对富豪兄弟打赌,哥哥认为一张面值百万英镑的现钞(相当于1500万人民币)会给人带来无尽的财富,弟弟则认为这张百万英镑会因为无法找零而花不出去。他们选择了身无分文、穷困潦倒的美国人亚当斯用一个月的时间来做试验。于是,一幕幕精彩的闹剧上演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课文《金钱的魔力》,就是这个故事中的一个片段。”这个情境支架的搭建,使学生快速了解了故事背景,厘清故事起因,直接沉浸在故事情境中去感受人物形象。
后面的写话环节中,教师又一次借助故事的后续情节发展,搭建情境支架:“同学们,老板看到‘我’这位百万富翁后,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自作主张地为‘我’定制了全年出席各种场合的衣服。可是有一天,‘我’忽然找不到那张百万英镑了。你们看(出示相关图片),所有当初对‘我’极其热情、无条件赊账给‘我’的人,齐刷刷地聚集到‘我’的面前,要求‘我’赶紧结账。其中就有这位服装店老板,他带领着店里的伙计把他所做的衣服全都搬了回去,并且当着众人的面向‘我’要账。想一想,根据他的性格特点,为了马上要到钱,他会说哪些内容?为了增强说话的效果,他又会怎样夸大语言效果?”这个情境支架,让学生在原故事情境中思考人物的语言,使得故事的情节发展得到了延续,学生的思维过程也得到了延续,对人物形象的感悟得到了深化,还为课外推荐阅读埋下了伏笔。可见,语言的学习运用建立在原有感悟的基础上,与另起炉灶的写话练笔相比,事半功倍。
三、关注素养,一举数得,多重目标有效达成
语文教学的任务,绝不仅仅只是语言形式的理解和运用,它是一项综合艺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但要读懂内容,关注形式,还要习得方法,并且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因此,在语言形式理解和运用的过程中,还要兼顾融合语文学科的其他素养,一举数得,实现语文教学多重目标的“大融合”。
(一)品读过程中有机渗透情感态度
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学科。语言形式的理解和运用,要兼顾文本中所蕴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但这个目标的落实,不能靠孤立生硬的说教,而要在品读语言文字中有机渗透,自然形成。在《金钱的魔力》一文的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对描写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的重点语段进行品读,思考“我们一般怎么描写一个人的笑容?作者在这里又是怎么描写托德的笑容”等问题。学生在对文本语言形式品析感悟的过程中,自然真切地感受人物唯利是图、金钱至上的丑陋嘴脸。在深入领悟作者语言的形象生动和幽默讽刺后,学生心中对拜金主义这一社会现象的批判油然而生。可以说,品读感悟越深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就越容易,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二)方法指导与形象感悟同步推进
掌握阅读方法是学生达成自主学习的“拐杖”。在引导学生讨论“作者是怎么描写托德的笑容,才如此形象地写出他见钱眼开的特点”后,教师进行总结:“刻画人物形象,一般会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在这里,作者通过对托德丑陋笑容的描写,生动地刻画了他见钱眼开的特点,凸显了金钱的魔力。”与此同时,教师指导学生总结这部分的阅读方法:“阅读这类文章,我们要关注作者对人物的典型描写,思考作者是如何通过描写突出人物性格特点的。”随后,让学生运用上面的方法去品读描写老板语言的段落,思考作者是如何通过人物语言描写突出人物特点的。通过“指导学生用方法学习—总结学习方法—运用方法继续学习”这样的过程,学生实实在在地掌握了方法,学会了运用。整个学习过程,既是学生感悟品析语言形式的过程,也是习得阅读方法的过程。两者同步推进,水乳交融。
(三)鉴赏导读和品悟学写巧妙结合
本文是名家名篇,是小学生接触优秀外国文学作品的窗口。本课的教学还要肩负起适度鉴赏、推荐导读的重要任务。教学中,教师将人物形象的感悟品读、语言形式的理解运用置于故事情境中。随着学习任务的推进,故事情节的“神秘面纱”也不断地被教师揭开,作者诙谐幽默夸张的语言风格也愈来愈深地刻在学生心中。特别是后来“百万英镑找不到了,老板向亚当斯当众讨债”的写话练习,更引起了学生无穷的想象。亚当斯的命运到底如何呢?这一问题勾起了学生浓浓的阅读兴趣。紧接着,教师出示众多读者对小说《百万英镑》的评论——“短短一万来字,人物个个特点鲜明,寥寥数句便让人印象深刻。”“那种文字,能探到人心灵深处,时时让人忍俊不禁,情节设置独具匠心,令人拍案叫绝,细品之下更是回味无穷。”“马克·吐温幽默滑稽,夸张得要命,可又蛮真实的,有时还带点刺儿……”教师推荐学生去阅读《百万英镑》,观看同名电影,学生欣然接受,兴致盎然。整个教学过程,品悟学写和鉴赏导读巧妙结合,相辅相成,无痕交织。
语言形式承载了一定的语言内涵。语言形式理解运用的过程,必须是形式与内容相互融合的过程。教师在解读文本、确定教学内容时,只有关注学科本质,聚焦文本内涵,同时结合学生学情,兼顾编者意图,才能选择最合适合度的语言形式作为关键训练点;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紧扣核心目标,借助适度适量的学习支架,使品读学写过程分层推进;还要兼顾语文学科的多维目标,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细细品味、揣摩其内涵与形式,发现、感悟、欣赏语言形式的精妙,达成理解和运用水乳交融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