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中悟情感 情动中练表达
——《一切景语皆情语》整合教学磨课记
2019-04-10王佳萍
□ 王佳萍
著名学者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的情感波动付诸文字,往往通过景物描写来具体表现,形成景语。然而,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习作指导,教师都极少关注景物描写。课堂上,教师要么忽略了景物描写的作用,要么以模式化的解读来分析景物描写,导致学生在阅读中直接忽略景语。所以学生在习作中,也往往只是单纯地记叙事件,极少涉及对景物的描写。
在小学阶段,涉及景语教学的文本大多出现在高年级。教师能否从三年级开始就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关注景语并体会它的妙用,以此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且迁移运用到习作中呢?笔者开设了一堂名为《一切景语皆情语》的阅读课,前后试教数次,几易其稿,现将体验与感悟略记一二,与同行共勉。
第一磨
◆教学设计
翻开低、中年级的语文课本,可以发现,除了纯粹的写景文之外,涉及较明显的用景语烘托情感的文本并不多。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难忘的一天》、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翠鸟》、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寒号鸟》等,只有寥寥几篇。因没有太多的资料可参考,几天下来,笔者反复整理教学方案,确定大致的目标和环节如下。
1.认识景语
引导学生从描写秋天景色的语句中,感受作者的情感,明白景物描写一般不是为了单纯写景而写景,更多的是为了抒发作者各种各样的情感,即“一切景语皆情语”。
2.文本研读
[教学片段1]
师:(出示《难忘的一天》片段)此时小作者的心里可高兴了!大家发现了吗?这段话中有一个句子很特别(出示景语“天,仿佛格外的蓝;阳光,仿佛更加灿烂”),读着这句景语,你能体会到什么呢?
生:从这句话中,我能感受到作者的快乐……
师:原来景语中就藏着作者的那一份快乐,怪不得著名学者王国维先生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3.练写景语
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以“考试后”为练笔内容,尝试运用景语来表情达意。
◆教学反思:俯下身去,走近学生
本以为这三个教学板块设置得有根有据,合情合理,应该能够较好地达成相应的教学目标,可是上课时的情况却与笔者的预想相差甚远,不仅教学内容未能完成,而且课堂氛围也比较沉闷。在品读完每一个文本后,学生都较被动地走进教师设想的情感氛围里,其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无法凸显。所以课后当教师问学生为什么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景语在文本中到底起什么作用时,他们都很茫然,不知所云。整个课堂教学如同蜻蜓点水,似乎什么都讲了,可又似乎什么都没有讲清楚,讲透彻。小练笔的呈现也不令人满意。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到底什么叫作景语,景语是对什么的描写,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程度。这一词汇已超出了他们应有的知识库存。也就是说,教学目标的年段特征并不明显,以至于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自始至终处于一种静态观望的状态,教师无形中在学生与文本之间预置了一种距离。这导致在运用景语进行表达时,大部分学生不知道写什么。
这一次尝试让笔者深刻地认识到:设置教学目标时,心中要有文本,眼中更要有学生。只有充分依据学情,教学才会有坚实的学生基础。
第二磨
◆教学设计
如何让学生真正地走入文本,领悟到文本中景语的作用呢?经过一番梳理与反思后,第二次教学调整如下。
1.初识景语
引导学生通过《难忘的一天》的阅读,明白什么叫“景语”。拓展延伸:除了作者所写的景物外,还可以写一写哪些景物来表达作者此时的快乐?
课上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原来景语就是对景物的描写。可以写写蓝天白云,也可以写写绿水青山;可以写写四季美景,也可以写写风雨雷电等。
2.景中悟情
引领学生在反复朗读文本片段中,感受并归纳得出景语在文本中的妙用。
[教学片段2]
师:(出示《难忘的一天》片段)此时的小作者心里可高兴了!大家发现了吗?这段话中有一个句子很特别:“天,仿佛格外的蓝;阳光,仿佛更加灿烂。”读着这句景语,你能体会到什么呢?
生:从这一句话中,我能感受到作者的快乐……
师:是的,原来景语中就藏着作者的那一份快乐。(板书:景中藏着情)有了这一句景语,作者快乐的程度就更深了!(板书:有景情更浓)
师:(出示《寒号鸟》片段)看这一段令人感受到寒冷、凄惨的景语:“寒冬腊月,大雪纷飞。北风像狮子一样狂吼,崖缝里冷得像冰窖。”猜一猜寒号鸟会怎样?
生:寒号鸟会冻得瑟瑟发抖,在凄惨地号叫。
生:寒号鸟可能会被冻死……
师:(出示文本,请学生读一读)是呀,一段怎样的景语,往往暗示着会有一个怎样的故事发生!(板书:景中藏情节)
3.练中凝情
引导学生将景语妙用到文本《丑小鸭》中进行练写,并反馈。
◆教学反思:静下心来,深入文本
此次教学,虽然板块清晰,流程衔接也很通畅,但从教学片段中不难发现,课堂上基本上是教师领着学生一处一处地学,这样的好处是比较保险,学生可以在预设的框架里,顺着教师的思路走。但学生得到的知识却是零碎的。而且学生在预设的教学中,似乎有所感悟,可这种体悟还是很肤浅的,没有直达他们的内心深处。
此外,从《难忘的一天》转到《寒号鸟》去感悟景语的作用,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思维的跳跃性太大,相当于展现给他们的是一个个支离的文本,缺少一个完整的情感线索。理解是为了更好地运用。教师最后让学生以《丑小鸭》为文本来练习补充景语,从实际反馈的效果来看,他们在交流创作的过程中,并没有真正水到渠成地迸发情感。
通过这一次课堂教学,笔者深深地体会到理解和运用都应是在一定的、完整的语境中进行的。脱离了完整的语言环境,教学就会缺少语文味儿,缺少内涵。除此之外,教师应选择合适有效的教学手段,带领学生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发现文本中藏着的秘密,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第三磨
◆教学设计
在前两次磨课的基础上,笔者决定从课内到课外,寻找合适的教学文本,最终确定将原本用于练写的文本《丑小鸭》当作范文。在这一文本中,使用到景语的地方多,而且位置不同,用法更是各有千秋。它们不仅承担着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任务,同时也发挥着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多次引导学生通过对比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去发现景语的妙用。调整后大致环节如下。
1.了解景语
(1)通过课外文本《秋天》中一段描写秋天的景语,体会作者的情感,并理解什么叫“景语”。
(2)拓展运用。说一说作者还可以写写秋天的哪些景物来表达自己的快乐。
2.对比感知
(1)对比两个描写秋景的片段(其中一段来自《丑小鸭》文本),加深对“景中藏着情”的了解。引导学生体会同样写秋景,不同的描写可以表达完全不同的情感。
(2)对比来自《丑小鸭》文本中的两段景语,通过猜测,得出“景中藏情节”——景语往往会向读者暗示接下来的故事情节。
[教学片段3]
师:读着这一段令人感到悲伤、孤独的景语,我们猜一猜,丑小鸭会怎么样呢?
生:丑小鸭可能被很多人欺负,甚至被赶出家门……
生:丑小鸭可能会在这个寒冷的冬天里被冻僵……
师:读一读原文,你猜对了吗?(紧接着再出示另一段)那么在这一段令人快乐、欣喜的景语下呢?你猜一猜,丑小鸭又会怎样呢?
生:它非常快乐,可能大家都很喜欢它,也有可能它已经变成了一只白天鹅……
师:(同时呈现这两部分文字,师生合作读)读着读着,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我发现了,有使人悲伤的景语,就会有一个悲伤的故事。反过来,一段使人快乐的景语下,往往会藏着一个快乐的故事。
生:我也发现了,有一段怎样的景语描写,接下来就会有一个怎样的故事发生。
师:对呀,景语往往会向我们暗示接下来发生的故事,原来“景中藏情节”呀!(再一次对比读文本)
(3)通过对比朗读,感悟景语更能表达出丑小鸭的那一份快乐,也就是“有景情更浓”。
3.练习表达
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选学课文《喜爱音乐的白鲸》为例,补充景语。
◆教学反思:巧用对比,走向自然
不难看出,从同一个例子出发,进行对比,学生更容易境由心生,情由心发。在教学中巧用对比,也更容易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使之加深对景语的理解。
1.理解更深刻,朗读更有情
蒋军晶老师认为:对比能促进理解的快速化、深刻化。文本中,当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后,有这样一处景语——紫丁香在他面前把枝条垂到水里去。太阳照得很温暖,很愉快。此时,教师可以对这一处景语进行删减,再与原文进行对比,学生很快就感受到有了景语,更能体会丑小鸭此时的快乐,也就总结出“有景情更浓”。此时,教师趁热打铁指导朗读,更是水到渠成。
2.思考更睿智,写作更自然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进行思维碰撞,促进理性思考。课堂实践表明,进行简单对比,使学生能更直观、更明确地体悟景语的妙用,比教师的反复说教要有效得多。最后的练笔要求在白鲸遇险前和获救后分别补上一段景语,对学生来说也容易多了。所以,在课堂上,选择合适的手段,教学才会事半功倍,教师教得轻松,学生更是学得轻松。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一堂课结束了,思索却并未停止。人感于物,物动于心,一切景语皆情语!回顾、反思这一次的磨课经历,笔者进行了更深一步的感悟和思考: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心中一定要有文本,眼里一定要有学生;在教学环节的落实中,教师要不断地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灵活使用合适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学得轻松,同时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