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症状引导下的思维导图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9-04-09罗常春

关键词:思维导图

罗常春

【摘 要】目的:对内科护理教学中应用症状引导下思维导图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于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期间在我校学习《内科护理学》的护理专业学生120名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n=60)和常规组(n=60)。常规组学生护理教学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学生护理教学中应用症状引导下思维导图,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理论知识、案例分析成绩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授课目的明确、课堂氛围好、有效理解知识点之间联系、思维判断能力提升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内科护理教学中应用症状引导下思维导图可显著提升学生成绩,更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及自学能力,学生认可程度更高。

【关键词】内科护理教学;症状引导下;思维导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5-0288-02

思维导图是一种科学记忆方式,于上世纪60年代提出,其通过图文并重的树状结构形式,用互动隶属层级图将各级主题关系表现出来,可有效提升学习者储存和提取信息的效率[1]。内科护理教学内容较多,并且内科疾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在具体学习中学生经常感到难于记忆[2]。基于此,本研究选择护理专业学生120例,在其护理内科教学中应用症状引导下思维导图,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择护理专业学生120名,所有学生均于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期间在我校学习《内科护理学》课程,随机将入选对象分为实验组(n=60)和常规组(n=60)。常规组包括女60例;年龄范围15~17岁,平均(16.3±0.5)岁。实验组包括女60例;年龄范围15~17岁,平均(16.4±0.6)岁。两组学生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2.方法。

常规组学生课堂教学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症状引导下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

(1)案例选择:教师依据教学大纲选择案例,案例包括案例陈述和教学问题,按照循序渐进原则科学设计不同教学阶段的病历。例如心肌梗死案例:男,67岁,入院原因心绞痛,晨起排便后出现胸骨后疼痛,伴有冷汗、呕吐、濒死感,应用硝酸甘油后未缓解。查体:体温37.7℃,呼吸16次/min,脉搏40次/min,血压90/60mmHg。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口唇发绀。ECG显示Ⅱ、Ⅲ、aVF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可见室性早搏。问题:第一,该病例应怎样诊断;第二,作为护理人员应怎样处置;第三,该病例需进一步接受哪些检查;第四,该病例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哪些。

(2)思维导图制作和培训:在白纸中央写出中心词,即要讲解的症状,周围留白,在周围书写和症状有关的病因,并将其作为第一分支;用不同线条将其和循环系统相关疾病病因的体征、症状、治疗护理措施、关键辅助检查、并发症观察重点连接,将其作为第二分支;思维导图分支不应是一条直线,应使各分支自然弯曲;将相应关键词标注在每条线上;该图形应一直使用。

(3)授课过程:授课包括三个阶段,分别是个人制图、小组讨论、教师点评指导。教师引导各小组对病例进行分析,并将重点内容标记在框架图上,授课完成后学生即完成浓缩课堂重点、具有个人特色的思维导图,教师结合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和总结。

3.观察指标。

由课程负责人、授课教师成立考核小组,依据教学大纲制作试卷,对学生理论知识、案例分析进行考核。应用自制问卷评估教学质量,问卷由学生填写,主要包括授课目的明确、课堂氛围好、有效理解知识点之间联系、思维判断能力提升等项目,分值越高则教学质量越好。

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两组学生成绩对比。

实验组学生理论知识、案例分析成绩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三、讨论

内科护理教学内容较多,并且其中多数为理论知识,具体教学中学生普遍缺乏興趣,并且难以将理论知识有效应用于临床病例,造成理论和实践脱节。[3~4]。实际中为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让学生充分掌握理论知识,增强学生专业能力和素质,需对现有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保证内科护理教学的高效、有序开展。相关研究认为,在内科护理教学中应用症状引导下思维导图,能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学习成绩[5]。

症状护理课程中教师依据临床常见症状,重整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加贴近实际,可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6]。思维导图通过图形化技术,利用图像、文字、颜色、线条等,将复杂文字信息转化为具有内在逻辑且层次分明的图,可帮助学生充分掌握相应知识的联系,提升记忆和理解水平[7]。作为一种有效辅助教学手段,以症状为引导思维导图可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知识体系,实现对其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使其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内科护理教学中,有效提升学习成效[8]。

本研究中,实验组学生理论知识、案例分析成绩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授课目的明确、课堂氛围好、有效理解知识点之间联系、思维判断能力提升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由此可见,在内科护理教学中应用症状引导下思维导图可显著提升学生成绩,更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及自学能力,学生认可程度更高。

参考文献

[1]吴芳琴,王艳玲,吴瑛.思维导图教学法在临床护理课程教学实习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12(32):2488-2491.

[2]竺静,傅燕辉,王彦.思维导图在高职护生护理操作教学中的实施与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3(18):1423-1426.

[3]王丹,沈翠珍,余亮.思维导图在高职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8,15(4):275-278.

[4]王庆华.思维导图在《护理伦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5,28(6):972-974.

[5]梅小杨,李光兰,邬维娜.基于思维导图构建的PKS背诵词汇模块在护理英语教学中应用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9):1305-1307.

[6]易琦峰,齐梦影,严谨.症状引导下的思维导图在心内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8,33(22):72-75.

[7]王红艳,梁小利,包锐.思维导图结合PBL教学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7,31(6):734-736.

[8]曹音,吴彬,姜建萍.“思维导图”教学方法在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护理药理》教学中的改革及实践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17):95-96.

猜你喜欢

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在英语学习中的运用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能力
活用思维导图,突破历史教学重难点
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论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