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借助微信平台进行学习的模式研究
2019-04-09毛柯兮
毛柯兮
【摘 要】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了革命性影响,微信平台作为在线学习载体的可能被不断发掘,但人们对微信在教育用途上的探索尚停留在初级阶段。本文立足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归纳得出基于微信学习平台的研究意义主要有革新传统学习方式、拓宽教学模式和推广个性化教育;分析得出微信学习的现有模式及其优势和局限性,优势在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界面的简单化、功能化和可扩展、可定制的教学空间,劣势主要在于学生知识深度的下降和监督体系的缺少。基于此,本文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提高微信学习系统的应用效度,拓展大学生借助微信平台进行学习的可能。
【关键词】大学生;微信平台;学习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5-0003-02
近年来,随着移动技术和网络环境的不断优化,新型的移动终端将成为未来微型学习的有效支撑,网络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学习模式的限制,使学生的学习向自主化、个性化方向发展。微信,因其“短时间、小片段、个性化、多媒介”的优势成为当下发展最快的新媒体形式,被大学生广泛使用。它集通信功能、社交功能和平台化功能于一身,可实现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的全方位互动,微信公众平台可通过订阅号的账号类型,帮助组织或个人创建移动课程平台,实现课程资源的编辑、发布、检索等智能化管理,以及基于知识内容的双向交互功能。然而,移动微型学习不仅仅只包括资源内容的传输,还包含教学模式、协作活动、移动交互和支持服务等要素相融合的完整的学习过程。因此,如何进通过设计和完善微信公众平台支持下的课程建设,使之有效地应用于移动微型学习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一、微信平台学习应用的现状研究
我国为适应信息化时代对教育带来的机遇在2010年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并明确指出要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在互联网媒体背景下,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将单一的传统课堂演变为课堂与互联网新媒体(如微信)相结合的形式(史伟明,2015),互联网微信能够在课外给学生提供一个随时随地学习与交流的平台,师生、生生之间有便利的交流机会(朱晔,2015)。可见,随着移动技术和网络环境的不断优化,新型的移动终端将成为未来微型学习的有效支撑。但网络学习资源与网络学习活动并未有显著革新,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与自控能力均处于较低水平,单一的网络学习模式无法满足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打造线下课堂学习与网络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模式势在必行。
二、微信学习的研究价值
1.革新了传统学习方式。
传统学习方式相对单一,学生主要以课堂现场学习及课本知识为主,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这种单一逐渐被打破。“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终身学习成为一种潮流,而微信公众服务平台作为移动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为远程开放教育实现“人人、时时、处处”可学创造了条件。对学生而言,只要拥有移动设备,就可以随时从微信平台上获取教师所推送的课程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习惯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随时随地地学习,学习变得更为便捷,这一改变不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需求,还凸显了学习的随机性,并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
2.拓展了现有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具体模式见图1)地点主要集中在教室,主导者为教师,学生只是作为被动听课对象。这种教学模式最大的弊端就是缺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而微信平台充分利用微信利于交流互动的特点,将一种互为主宾、不限时地与方式的教学模式引入到课堂中来,教师的主导施教和学生的主体认识相辅相成。通过实现“教”和“学”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介质的互动,产生教学共振,提高教学效果。微信教学模式是一种远程开放教育,教师可以通过微信平台随时把重点的知识、视频、音频等内容推送给学生,学生可以通过语音、视频等方式与教师进行私下的沟通和交流。这种面授教育与远程教育相结合的形式拓展了过去传统的单向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和教师之间可以实现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实时互动交流,交流内容和形式也会更加丰富。这对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既是一种有益的补充,更是一种有效地拓展。
3.推广了个性化教育实践。
实现按需教育,对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与个性发展大有裨益。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可能会因为多种原因不便向老师提出学习中的困惑和问题,但借助微信平台,学生可以私下向教师发出提问,和教师进行沟通及探讨,或者与教师展开争鸣,反驳教师的观点。以微信为平台,教师可以根据社会或未来发展趋势、学生的潜质特征、自我价值倾向、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量身定制教育目标、教育计划、辅导方案和执行管理系统,对学生的心态、观念、信念、思维力、学习力、创新力、知识、技能、经验等展开策划、教育和培训,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树立学生的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微信教学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把每个学生的主动主观能动性与个人潜能发挥出来,有助于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大学生借助微信平台进行在线学习的现状分析
微信作为新兴媒介的代表,以其传播信息的即时性、多样性、快捷性以及新颖而强大的功能吸引了大批的大学生受众。据腾讯公司调查,2017年,微信日登录用户达九亿,其中其中以大学生为主的学生群体占微信用户数的14.4%,微信公众号数量超过2000万。
1.当前微信学习的基本模式。
學生关注微信公众号后,微信公众平台将自动发送相关操作提示,点击功能菜单可登录进入移动网络综合学习平台获取学习资源、进行在线测试和提交作业。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可通过平台和教师、同学探讨和交流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完成某一知识模块的学习后,参与在线测试并即时查看测试成绩,判断是否已经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借助移动学习平台的管理后台,教师也可以清楚地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成果(具体模式见图2)。
2.微信学习模式的优势。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和微信小程序创建移动网络综合学习平台,既能满足教师进行课程管理、教学模式创新,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方面,学生在此模式下进行动态自我监督,对学习产生新鲜感和自主性,克服了懒惰思想和被动学习心态。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灵活地、方便地进行自觉的管理和计划,进而控制自己的惰性,坚持学习行为,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和对意志的控制力(张莹莹等,2016)。
另一方面,借助微信平台以碎片化的方式呈现包罗万象的知识,有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教师可借助微信公众平台和微信小程序,以非系统化的、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以碎片化的方式填补学生知识体系中的薄弱环节,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
(2)实现学习界面的简单化、功能化。
微信具备大量稳定的用户群体,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在微信端即查即用,无需下载、安装其他APP。不止如此,微信公众平台可以实现资源内容的精准送达、关键词检索和知识存储,学生可直接在微信公众平台中浏览并保存学习资源(王湘玲等,2017)。
微信小程序界面简洁、操作简单、功能强大,用户庞大,用户体验和流畅性极佳。微信小程序具有基本的视觉组件、交互反馈、音频绘图、位置选择、用户体系等。它兼容了课程资源、教师要求、学生需求及日常互动。其全面的功能模块、庞大的流量入口和便捷的接入方式为推广普及带来极大的优势。
(3)构建可扩展、可定制的学习空间。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许多大学都着手开发自己的手机应用程序。独立开发APP周期长、难度大,需要学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使用频率及效果并不理想。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和微信小程序创建移动网络综合学习平台,与独立开发APP相比,以微信公众平台为载体的传播模式趋近成熟,其兼容性高,开发成本降低,开发周期缩短,开发过程相对容易,开发门槛降低,更容易普及扩展,不具备专业开发能力的普通教师也可以直接参与平台的设计与实现,可根据课程的教学需求自行进行微信课程的创建和管理。
3.借助微信平台进行在线学习的局限性。
(1)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深度。
通过微信平台进行在线学习,虽然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广度,但是可能会使学生轻视甚至忽视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不利于思辨能力的培养,从而降低学生的知识深度。
通过微信等移动媒体进行学习是一种典型的无序、混乱、非正规学习的方式,具有零碎、离散、关联性差等特点,这种学习方法所获得的知识结构无序、分散、片面且不完整。学习者往往沉浸于新信息的刺激中,缺少对知识内在逻辑的深入思考,往往会弱化了对复杂事物的思考能力。
除此之外,信息泛滥,良莠不齐。碎片化内容加剧了信息超载,知识甄别难度越来越大,会加重学习者的认知负荷(黄建锋,2017)。
(2)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通过微信平台进行在线学习时,学生不停地在大量知识之间切换,在一条信息上停留的时间过短。碎片化学习情境过于随意宽松,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常常插入游戏、聊天、上网等与学习无关的行为,在完成一项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易被其他信息吸引而转移注意力。在此期间,学生的注意力分散,缺少对信息的深度思考,往往达不到预期学习效果和学习目标。
而且,教师在微信平台上组织的教学,从资料发布、小组讨论到作业提交都缺乏一定的系统性与监控性。教师不能对学生的自主式学习有效监控并加以评价。
四、优化当前微信学习模式的对策探讨
1.确保学习资源的相互关联。
通过微信平台获得的知识纷繁复杂、多种多样,过多的碎片化知识会给学生增加负担。在线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自主选择,筛选对自己有用和感兴趣的信息,筛选后的知识碎片呈现多元无序的状态。因此教师需积极拓展和深化学习途径,有效确保在微信平台上发布的学习资料之间的关联性,推进学习系统的建设。
在课程设计中,学科内容被打散并重新组合,以课程教学大纲为基础,按照学科知识逻辑进行归类汇总,呈现为不同知识主题并列的内容结构。所有的知识内容都有一定的内在逻辑关联,既有先后之分,也有主次之别,有利于学生按照不同主题进行深入学习。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生能够标注每个专题的知识点、整合学习课程,在思想意识中建构起知识的框架关联(王丽川等,2017)。
2.创建有效的一站式移动网络综合学习平台。
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中心,更新教学管理模式,建立科学严谨的监管制度和行之有效的评测手段,创建一站式的移动网络综合学习平台(张洪玲等,2017)。
首先,建立有效的任务、奖赏和激励制度,促使学生完成与其他学生、教师和学习资源之间良好的多维交互,鼓励学生积极提出新问题,主动参与讨论交流。以此培养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理解、掌握、决策、批判、创造的能力。
其次,运用大数据思维,筛查在线学习中学生可能出现的不良行为,并在平台设计中针对这些问题建立相应的监管系统,提高学生在线学习成绩的参考价值。
最后,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建立及时、持续的多元评价和反馈机制。通过平台测评、教师评价、学习者自我评价、学习者相互测评等方式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态有相对客观的了解,及时调整学习战略,实现深度学习。(具体模式见图3)
3.开展微信支持下的翻转课堂。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基于微信平台开展翻转课堂。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教室外,学生可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识,而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教室内,促使学生的经验与情境发生有效的互动,实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范文翔等,2015)。
在自主学习阶段,学生应具备足够的独立思考空间和学习自由度。教师通过线上调查和测评得出学生自身的学习特点和学习基础,以此为依据通过学习平台为学生制定切实可行学习目标和学习进度,学生则在线同步教师发布的课件、文档资料等,独立思考、自我探究。
在课堂教学阶段,教师应有针对性、有规划性地设计和组织教学,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表达对学生的尊重和支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质疑和表达自我,与此同时,教育的人文关怀和师生的情感交流也融入其中,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此建立。
五、研究微信移动网络综合平台的总结与展望
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移动学习的重要性获得更多的关注,将成为未来学习的必然趋势。相比传统学习,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和微信小程序的移动网络综合学习平台为学习者提供了相对便捷的学习方式,该移动网络综合学习平台具有较强可定制化、可拓展性和易推广性。使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自由自在地实现个性化学习。学生学习动机能在此方式下能够得到充分激发,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在充分发挥指导作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指引学生以更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实现教学的真正目的,培养满足时代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宋振超.基于結构方程的知识型微信社群用户参与动机和参与行为关联性分析[J].情报学报,2018,39(5):519-523.
[2]史伟明,新媒体视域中外语教师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5).
[19]朱晔,论社交媒体在我国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电化教学,2015(7).
本文基于指导老师邓红教授的微信课程【百家姓起源说】和武汉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项目2018-WY-A1-02【微信生态下 中国文化英语表达的学习行为与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