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2019-04-09颜喜平

关键词:人文素养初中历史培养

颜喜平

【摘 要】初中历史的知识贯穿古今,横亘中外,将历史上较为典型的发展线路一一的收录在教材中,通过对历史知识信息的深化探究,有助于学生以史明鉴,结合历史信息与现代社会的发展情况,拓展视野进行思辨,由此及彼获得精神层面的熏陶。历史的知识不仅是陈述史实,还能够通过对历史的了解让学生深明大义,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念,初中历史的教学应关注学生的素养与素质,渗透人文素养理念,以人为对象,以学生的思维为核心,透析人的德行要素,主张课堂自由与个性解放,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学生;人文素养;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5-0241-01

引言

人文素养的培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结合初中时期学生认知的习惯与行为的习惯,课堂上循循善诱,诱导学生提出有关的历史意见,给予积极的互动回馈,初中时期的历史教学应转移课堂的角色定位,推动学生走上主动探究的舞台,教师应改变枯燥教学的模式,在课堂上整合历史的知识,形成趣味的见解,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的表述历史的观点,继而潜移默化的实现历史人文素养的生成。

一、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现实意义

1.有助于初中生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人文素质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价值观念,初中时期学生的思维意识还较为薄弱,面对历史的知识也只能浅层面的进行分析,对历史的理解较为浅显,教师落实人文思想,尊重学生的主观意愿,并注重对学生精神文明的引导,使得学生基于历史的知识得出正确的意识结论,依托历史的问题联系自己的生活情境,对于初中生活产生美好的向往,结合历史文化约束自己的言行,形成高尚的品格。

2.有助于提升初中生的综合素质。

人文素养的培育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教师挖掘历史中的人文素养信息,可同时构建德育空间,使得学生综合发展,目前社会上对人才的标准衡量依据,也是从综合的层面展开的,学生不仅有丰富的历史知识记忆,还应在人文素养的环境下,具备理解、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接受道德的熏陶,能够将历史学到的感悟践行到实际问题中,自觉的抵制社会上的不良思想,初中生的社会阅历少,很容易被社会问题诱导,走上不健康的发展之路,历史可以给学生敲响警钟,在人文素养的氛围下自我进步。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分析

1.深入挖掘历史教材中的人文内容,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历史教材中原本就蕴含了诸多的人文观点,教师可挖掘其中的人文性思想,并据此通过灵动化的课堂表现激发出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可整合历史中的人文信息,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发学生的讨论,使得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文化,掌握历史发展变迁的规律。例如:教学《宋代经济的发展》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视频展示在南方小城部分少女穿汉服出门,而有的少男穿着飘逸的汉服玩滑板的情境,基于现代社会突然刮起的汉服风进行导入,教师引问;“同学们,汉服与我们现代的服装有什么不同?”有的说长,有的说比较累赘,有的说比较有仙气,还有的说材料材质不同,继而教师诱导:“古代服装都是怎样的结构呢?古代服装的发展有什么特色呢?”学生不发一言,教师播放一段古代服装的演变史微视频,进而在宋代停留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继而教师就导入知识内容,从一些趣味信息着手,以服装说到宋代生活情境,继而畅聊到宋代的经济、文化等,了解远宋代人们的生活,从宋代经济到现代经济形成一个系统化的认知结构,由此想到我们一代代的传承,时代不断进步才有了今天,学生们纷纷为我国千年历史的积淀感叹,为自己是“炎黄子孙”而自豪。

2.更新历史教学方式,拉近历史教学与现实的距离。

历史事件年代久远,历史与现代生活有着很大的差距,有着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因此历史的知识就显得较为抽象,当历史的问题与现代生活结合起来,学生能够将历史问题迁移到实际情境中来,学生理解起来更为直观。以《北伐战争》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搜索一下影片资料,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当时的北伐戰争进行还原,让学生感受到北伐战争的声势浩大和波澜壮阔,加深对战争时代背景的了解。教师注意仔细分析后期的叛变革命事件,让学生学会从整体的时代背景着手,分析发生叛变事件的根本原因和国民革命最终失败的原因,在学习的过程中坚定共产党的革命思想和路线,深刻认识到汪蒋两人叛变革命的行为是置国家于不顾、陷人民与水火的可耻行为,从而坚定自己的共产主义立场,确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3.开展丰富多彩额课外活动,营造浓厚的人文气氛。

设计班级板报、在校报中开设历史人文素养专栏,组织观看历史人文素材的电影或者参观历史文化遗址和历史博物馆的活动等,都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历史人文知识,营造出一种浓厚的人文气氛,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处感受到这种人文气息,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情操的陶冶和素质的培养。如以八年级教材中的活动《模拟导游——重走长征路》的活动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借助这个主题,组织一场小型的长征,如在周末组织学生围绕整座城市走一圈,让学生感受一下徒步行走一天的感受,从而深刻体会到长征之路的艰辛和伟大,感受革命志士坚韧不拔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钢铁般坚定的革命意志。有条件的还可以组织学生到贵州境内的遵义,亲自参观遵义会议遗址,感受强烈的革命氛围,给予学生强烈的精神震撼,感受这场会议产生的深远影响和伟大作用。这些活动能够让学生以亲身参与的方式,感受到其中浓浓的人文气息,比单纯的“纸上”教学更能给予学生强烈的精神震撼,从而促进学生人文素质和精神文明的不断增强,培养学生深厚的人文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较高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初中历史教师应当深入探索和挖掘丰富的历史人文材料,并不断创新历史教学方式,积极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让学生身处于浓厚的人文素养教学环境之中,有效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中宇.浅谈中学历史教学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现代职业教育,2017(3):111-111.

[2]于晓丽.初中历史教学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6(4):82-82.

[3]臧荣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谈历史教学与人文素养的培养[J].科技信息,2012,(36):362.

[4]马晓蓓.浅谈新课改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学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9,23(03):46-47+50.

猜你喜欢

人文素养初中历史培养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