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策略探究

2019-04-09林新辉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9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林新辉

【摘要】数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有助于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但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认为数学枯燥无趣,并逐渐丧失数学学习兴趣,导致数学教学的无效性。鉴于此,想要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必须重视数学核心素养理念,引导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提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知识技能与思维能力齐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9-0130-02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与发展,当下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核心素养具有直接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革新教学理念,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培养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接轨,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一、数学核心素养及价值

数学核心素养具体表现为:学生能够在忘掉数学知识后,仍然站在数学角度看待问题,条理性、缜密性地思考、推理并表达。相对于对学生数学知识教学,数学核心素养是教育教学的隐性目标,是对数学课程理念的具体体现。

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具备数学思维,理解数学概念并加以应用;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数学核心素养,引导学生立足于数学看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一来,初中生能够在掌握数学知识概念的基础上,升华自身数学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二、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1.以生为本,提高学生课堂主体性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转变教学观念,坚持“以生为本”,将课堂让渡给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与探究,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参与感悟,提升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例如,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学中,笔者借助多媒体展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ABC和△A'B'C',学生观察一段时间后立即说两个三角形一样大小,笔者组织学生探讨“如何证明△ABC和△A'B'C'相等”。學生将图片的中的三角形“迁移”至计算本上,并进行探究。一段时间后,一名学生认为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相等,一名学生认为三角形的三个角对应相等,“那是不是只要边或角完全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就一样大小呢?”笔者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问题引导。在交流中学生发现,三条边对应相等只能组成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但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完全相等。鉴于学生对“边边边”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掌握,笔者组织学生继续研究“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的全等三角形判断定理。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在实际参与感悟中,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与探究能力。

2.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趣味性

数学的形成依赖于问题环环相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借助对问题的解决。为此,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为学生营造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完善数学知识结构体系,提高学生知识学习能力。

例如,“概率”是初中数学教学重点内容,也与学生生活具有密切联系。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将课前准备好的黑色纸箱拿到课堂,并向学生介绍,当中共10个小球,其中红色小球5个,黄色小球2个,蓝色小球3个。随即,笔者请10名学生来摸球,若摸到黄球的学生获胜,那么获胜的概率有多大。学生踊跃参与到摸球游戏中,但是前三个学生都是摸到的红球,后面学生便认为“获胜的几率越来越大”,在笔者询问后,学生认为共10个球,只有摸到黄球才算胜出,那么获胜的几率是 ,现已经拿出三个红球,所以获胜的概率变成 。在一轮摸球游戏结束后,笔者提问学生“游戏公平吗?”这时学生发现,10个小球中红球5个,黄球2个,蓝球3个,所以在摸球前就能发现摸到红球的概率是 ,摸到黄球的概率是 ,摸到蓝球的概率是 ,“因为 > > ,所以游戏不公平。”借助问题情境的创设,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在摸球的过程中掌握数量变与不变对概率的影响,其次,笔者通过对游戏公平性的提问,引导学生抓住概率知识要点,从而掌握“概率”章节内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的核心素养,教师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在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学习内驱动力的影响下高效学习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

3.挖掘教材,形成学生主动探究性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内容。要想将核心素养渗透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积极挖掘教材,有效凸显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学习难点。

例如,勾股定理是初中解决直角三角形问题的重要定理公式,但每一个数学公式的提出都是在无数先辈的不断探索与研究中得以产生。因此,在数学教材勾股定理教学中,笔者首先对勾股定理的“助产师”以及“诞生”进行介绍。勾股定理是人类早起发现并证明的重要数学定理之一,是解决数形结合问题的纽带之一。其最早是在我国商朝时期,商高在不断研究下提出的“勾三股四弦五”,这为之后的勾股定理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对商高简单介绍后,学生不禁生出敬仰之情,从而积极参与到之后的勾股定理学习中。数学作为较难学科之一,其产生与发展更应是学生学习的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对先人艰苦研究精神的讲述,培养学生树立勇于发现、不断探索、艰苦付出的数学精神。

4.联系生活,培养学生实际应用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进行有效契合,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例如,二元一次方程是方程计算中的重难点内容,笔者为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借助生活实际加以使用。我校即将开展篮球比赛,笔者所在班级有很多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借此笔者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掌握导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在学校这次篮球比赛中,咱班有很多学生踊跃参与。其中每场都要分出胜负,每队赢一场得2分,负一场得1分。如果咱班想要取得比较好的名次,想在全部22场比赛中得到40分,咱们篮球队的学生需要赢多少场,又能输多少场呢?”由于笔者提出的问题与学生当下的学习生活具有紧密联系,很快学生便能设赢x场,输y场,则x+y=22,2x+y=40。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讨论后,一名学生代表认为,可以将二元一次方程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即2(22-y)+y=40,求出y=4,则x=18,“所以咱们篮球队只要应18场,输4场就有可能获胜。”笔者将二元一次方程问题应用在学生即将参加的篮球比赛中,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有效联系生活,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应用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应用功能能力。

综上所述,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教学理念的集合。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将价值导向加入教学设计中,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另外,学生是国家发展的后备力量,教师应优化教学策略,注重核心素养的渗透,从而为国家的发展培养出大批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于军.提升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路径探析——以初中数学课程为视角的展开[J].教育现代化,2018(31):228-229.

[2]孔祥辉.科学培养初中生数学核心素养模式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7):119.

猜你喜欢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