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小学德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

2019-04-09李志强

关键词:激励策略小学教育德育教育

李志强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之下,教育工作愈发的重视“激励教育”。根据小学阶段的学生年幼,注意力不够集中,自控力不够强等特点,可以通过德育教育来实施一些有效的激励机制,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时刻注意留心关注这些策略实施是否达到理想中的效果,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反思与改进。

【关键词】小学教育;德育教育;激励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5-0071-02

引言

简单来讲,激励教育就是通过鼓励或者激励学生,让学生获得进行正确行为的信心与自信,推动学生向正确的优秀的一方面发展。从而鼓励学生能够遵守校规校纪,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小学阶段的教育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因此,在小学生德育方面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了。教师应当首先有正确的思想认识,通过实行激励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针对如何实施有效的激励策略问题展开叙述。

一、如何实施有效的激励鼓励策略

1.个体化教育。

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发展的过程中各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与不同,因此如果要实施激励策略,首先应当认识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激励策略。譬如对一些自我表现能力强,表达欲望强烈的学生,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制作个人学习目标,以促进学生的自我认证与更进一步学习。而对于一些较为内向,表达意愿不强烈的学生,要适时的进行交流鼓励这类学生表达自我,建立学习目标,并细化学习目标,协助学生达到学习目标获得进步。

2.重视德育教育。

培养优秀的学生,不仅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而且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实施激励策略需要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使学生在正确积极的风气熏陶之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同样也要在德育方面起到榜样作用,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好榜样。教师要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并进行适当的激励教育,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策略,让积极的德育之风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力量。

3.实践出真知。

通过考察目前学校中学生的家庭基本情况,独生子女占到了很大的比例。因此教师也应当考虑到这些来自家庭的影响因素。一部分学生无法独立,将一些来自家庭的坏习惯延伸到了学习上。而要改变这种情况,仅仅依靠言语教育是不足够的,必须从实践出发,将这些激励策略落实到实践活动中,帮助学生纠正这些不良习惯。鼓励学生在家中也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使学生能够在德智各方面都能过得进步[1]。

4.适时进行思想教育。

教师需要定期组织班级中的同学开总结会议。对这一阶段中班级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评价与反思,此外还可以在会议中加入相关的思想教育内容,鼓励学生学习德育知识,完成学习目标。教师可以根据一些热门的社会话题设计会议形式,选择一些关注度较高的热门事件使学生分组自主讨论后进行总结发言,最后教师要进行总结发言,使学生对社会事件有正确的对待态度,在面对这类事件时有合理的解决方式[2]。

5.阶段式教育。

小学是学生成长的这个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年龄跨度较大,学习能力思维方式的差距也比较大。因此教师在构想激励策略时,应当考虑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不同鼓励策略。简单来讲,对于一二年级学生,教师多应采用直接的教育方式,直接告诉学生们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可以向学生讲寓言故事。对年龄较大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自主思考的能力,则可以通过一些实际意义较强的活动加强德育教育,鼓励学生进步。

6.彼此尊重,培养健全人格。

小学阶段是思想意识形态形成的初步阶段,因此教师在这一阶段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应当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同样学生也会愿意听从老师的教育。教师应当时常站在学生角度考虑激励策略是否可行,是否能够达到预计效果,是否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落实激励策略,达到教育目的。

7.奖惩有度,公平公正。

通过建立奖惩制度,对学生进行适度的奖励与惩罚,这同样也是一种激励策略。当学生不能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或者违反相应的校规校纪时,可以进行适度的惩罚。当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后,也可以给予一些奖励。校方可以为每个学生建立学分档案,通过学分制度首先使学生意识上得到规范。实施奖惩制度必须要适度,如果惩罚力度过大会对学生身心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奖励制度多大则容易使学生得到满足,产生自负心理。这些不良影响都会使激励策略失去实施的意义。

在进行激励策略教育时,教师务必要保持公平公正的态度。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绝不允许特殊处理或简单处理,这样同样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教师失去在学生中的威信,失去实施激励策略的意义。通过适度的奖惩制度与公平公正对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8.家校交流,共同参与。

教师应当同学生家庭建立一定的联系,就学生的个人问题两方共同商議合适的解决方案。家长与学校共同参与学生的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彻底改变不良行为与习惯。

二、结语

实施有效的激励策略,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德育学习氛围,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引导者与管理者,除外要端正态度,树立榜样以外,还应当以积极的态度执行相关工作,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激励策略进行调整,不断完善健全激励策略,最终达到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规范行为,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康欢欢.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6(7).

[2]姚中华.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才智,2015(23).

猜你喜欢

激励策略小学教育德育教育
高职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励研究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激励策略探究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高校计算机应用教学中激励策略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