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课堂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尝试
2019-04-09朱丽
朱丽
【摘 要】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内容,笔者认为,在中学教学中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在目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中还存在种种问题,需要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真正做到因走心而入心,还需要对此不断地进行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次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体现了我国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无疑是重要的阵地,且这个阵地的中心应该是我们道德与法治课堂。这就要求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作为我们的教学任务来抓,要在学习生活中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和理解爱国、法治、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下面,笔者结合学科特点,就渗透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举一管之见。
一、融入社会,回归生活
当代青少年的生活成长环境更加纷繁复杂,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思想多元化,特别是信息网络化,让广大青少年接触外部知识和信息的机会大大增多。由于人生经验不足、思想不够成熟、缺乏社会实践,一些青少年对错误思潮和信息的甄别能力较弱,更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导致他们出现思想困惑和价值迷失。青少年时期,不仅是长身体的重要时期,也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开始萌芽并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不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不强化价值观引导,青少年就难以明事理、辨是非,将来也难担大任。
但是,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不接地气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就变成了空洞的说教和灌输,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初中学生的生活日益扩展,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他们会接触到大量的信息,当然也包括大量负面的现象。在教学中虽然我们强调正面教育的重要性,却不能完全回避社会负面现象。正因为社会仍然存在有待解决的问题,才需要我们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引导,在社会形成正能量。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直面真实的社会现实,设计学生成长中的真问题,但重要的是问题必须要经过巧妙的构思。如:在学习“友善”“和谐”的相关内容时,一般教师会设问“遇见老人倒地了,你扶不扶”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让学生讨论,课堂上可能会出现大片的学生选择不敢扶的结果,这与教学的初衷是不相符合的。笔者认为,这样设问不够精巧,可把问题设置的更巧妙,问:“如果情境中的老人是你的亲人,你会怎么做?你期待路人怎么做?”学生肯定会纷纷表示毫不犹豫地帮助老人,并期望路人能够伸出援助之手。此时,教师可以继续追问:“如果路人以各种理由拒绝帮助这位老人,你是什么感受?”学生表示会感觉绝望,感慨人间冷漠,缺少友善,社会不和谐。教师再继续追问:“我们该如何让这种冷漠变得有温度?”学生感悟到要友善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通过这种假设与现实交融的情景,以情设问,以问激发学生思考,能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友善、和谐精神传递给学生,这种经过学生自身价值判断并最终做出价值选择的设问与学习,比硬生生的说教更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积极引导,弘扬正气
初中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还没有完全形成,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在这个关键时期,学生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帮助。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要担负其正确引领学生价值观的责任。教师在学习中要多选取正面、积极、向上的事例,让他们多感受社会光明温暖的一面,他们才更愿意亲近社会,并最终成为社会正能量的传递者。
中央电视台每年都会开展“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这是我们的精神盛宴,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带领学生集体观看,这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的良好契机,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观看后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有学生说:我们应该学习“创制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身上的爱国精神;学习在“东方之星”救援中,多次下潜营救,并冒死让出潜水器具的好战士——官东身上的敬业精神;学习专门帮助寻找被拐儿童的志愿者,“宝贝回家寻子网”创始人——张宝艳、秦艳友夫妇的友善精神。
三、落地生根,内化践行
价值观只有最终落实到行动上,才可真正形成。门捷列夫说:“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不管它多么漂亮,都会失去分量,不会为人所承认;没有以有分量的理论作基础的实践一定会遭到失败。”因此,必须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去践行、去历练。
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仅仅停留在表面,对深层次问题的挖掘不够深刻、透彻,没有具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的问题和情景也不符合中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如同空中楼阁。
教师在教学中应适度开发教材中蕴含的资源,最好能结合本校实际,开发校本资源,使教学视野变宽,真正走入学生的内心。
“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习近平总书记用一个形象而生动的比喻告诉我们,要想成功,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开始。对于初中学生而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做起,如在乘坐汽车时,垃圾可不可以丢出车?过马路时要不要看红灯?出门游玩时可不可以不顾规则乱攀乱画呢?……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恰好反映出了我们内心的规则意识,只有让大家红红脸,才能让他们深刻认识到正确的行为准则,并逐渐转化为内心的信念。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不能仅局限于课堂,它需要我们整合学校资源,配合学校德育线;同时还需要我们整合社会实践活动。在教育教学中,我们以主题活动为抓手,依托与中学生相关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如:“爱国主义主题活动”“敬业奉献主题活动”“诚实守信主题活动”等。
1.关于爱国主义主题活动
针对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我们开展了多项主题活动,结合清明节开展缅怀革命烈士的扫墓活动;结合“九一八事变”,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等,进行“勿忘国耻,吾辈自强”主题活动,包括校本教材的学习、学校电子屏幕的宣传、国旗下的讲话及全体师生的集体默哀活动等;国庆节后的“拍摄或手绘我心目中的祖国”展评活动。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将其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活动中,让学生聆听、观察、收集整理、发表见解,从而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的自豪感。
2.关于敬业奉献主题活动
敬业奉献在初中部分主要表现为:为班级、为学校做奉献方面,我校开展了“值周班主题活动”“我能当好小组长”“学生会竞选”及“我奉献,我幸福”志愿者活动等,通过这些主题活动,将乐于奉献的精神渗透其中。
3.关于诚实守信主题活动
结合诚实守信的内容,我校开展了诸多活动,如:出一期关于诚信的黑板报、抄一张诚信主题的手抄报以及讲一讲关于诚信的故事,在班级开展“无人监考”活动,还有学生成长手册中的诚信积分等。这些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置身于诚信教育的实践中,感悟诚实守信价值观对个人的积极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少年儿童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我看,主要是要做到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时代的要求,祖国的需要,就是同学们的理想和使命。我们要怀揣远大理想,脚踏实地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朱小蔓.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2
[2]王桂玲.走心方能入心[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