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创“音乐课堂”联合传统心电图诊断学教学方法的实践

2019-04-09范博渊马肖容张亚妮高登峰寇惠娟王玲珠王卫利郑强荪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9年2期
关键词:考试成绩音乐课堂心电图

范博渊,马肖容,焦 扬,张亚妮,高登峰,寇惠娟,王玲珠,王卫利 ,郑强荪,刘 原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A.心血管内科;B.内分泌科;C.呼吸科;D.教务部;E.图书馆;F.血液科,陕西 西安 710004)

心电图可实时反应心脏生理状况,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可为临床医生确诊心脏疾病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并具有经济、实用和高效的优点[1-2]。另外,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大纲明确要求医学生必须掌握正常心电图像判定标准,能够辨认常见异常心电图等[3],但心电图学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诊断学教学的难点之一,这可能与心电图学教学中要结合解剖、生理、物理和力学等学科知识施教,且知识点琐碎、图形复杂多样、内容抽象等有关[4]。为提高心电图诊断学教学质量,较多学者先后尝试了多种心电图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例如情景式教学、多媒体技术、传统教学模式联合辅助教学模式等[4-9],结果显示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心电图学教学内容,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但对学生学习心电图兴趣的提升有限[10]。因此,探索一种将枯燥而烦闷的心电图知识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授,使临床医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课时内较快理解和掌握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于2018年5月开始试行对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需要临床医学生掌握的心电图诊断要点,以校园民谣的曲风进行谱曲,并在日常的心电图学教学过程中以“音乐课堂”方式呈现给学生,这种将流行音乐与心电图诊断教学相结合的创新教学方法属于首创。该事件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紫光阁、共青团中央、健康中国、人民网、光明网、中国青年网等微博、政务新媒体及中央电视台等相继进行了报道和推广,视频的网络点击和播放量已突破2亿次,其中单曲《心电图那些事儿——心肌梗死》被业界誉为医学界“神曲”。为进一步论证其教学效果,为广大临床教学工作者进行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本课题组以我校2014级和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传统教学方法与该创新教学方法的施教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4级和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全体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并知情同意。其中2014级150人(男73人,女77人)设为对照组,2015级112人(男47人,女65人)设为观察组,共262人;年龄19~25岁,平均(21.12±0.85)岁。两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分布等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χ2=0.10,P=0.09>0.05)。

1.2 方法

(1)教学内容

依据ECGfromBasicstoEssentialsStepbyStep[11]和《诊断学》[12]中的相关内容结合诊断学教材创建“心电图读图十七歩法”,并经过本科室郑强荪、董新、高登峰等电生理专家一致确认和通过,涵盖内容及知识点与心电图学大课授课内容基本相同。第一步至第五步包括心电图学窦性P波、节律、心率、P-P间期与R-R间期、P波与QRS关系等宏观知识点内容;而第六步至第八步、第十二歩至第十五步包括心电图学P、QRS、T、ST段、T波、U波、PR间期、QT间期等局部的微观信息;第九步至第十二步包括心肌梗死定位诊断读图方法及步骤;第十六步和十七歩包括早期复极综合征和心衰患者心电图特征(教学大纲未提及,故本文不作为重点讲解内容)。然后依据“心电图读图十七歩法”以校园民谣的曲风对其进行谱曲,全曲共分6段,最终形成5首歌曲,每首40~50s,全曲共计165s。

(2)带教方法

对照组:全部采用传统方法授课,即心电图学理论授课以基本理论为起点,按教材章节顺序在课堂上逐一向学生授课,包括图、表、幻灯片辅助教学;理论课教学时长与临床见习时长均为8个学时,末次教学结束时采用自行设计的试卷进行闭卷考评。观察组:全部学生予以“音乐课堂”联合传统授课方法授课,两组学生授课内容相同,具体方法:理论课教学与对照组学生的理论课教学方法相同,临床见习课上,予以笔者自创的“心电图十七歩法”进行临床见习教学,首先按照教材内容总结心电图学知识点内容,在8个学时内分别予以讲解,然后随堂配合吉他现场弹唱方式教授给学生共同歌唱相关内容谱写的民谣风歌曲,以强化记忆各学时内临床带教教师所讲授的知识点内容。同时还应用自编的心电图实习手册,在末次临床见习课时陪同学生严格按照“心电图读图十七歩法”标示步骤诊断心电图像,采用与对照组相同的自行设计的试卷进行闭卷考评。

1.3 问卷调查

观察组学生在末次临床见习课结束时,还予以无记名形式发放调查问卷,均为选择题,主要内容如下:①心电图学大课结束时,您对心电图学的印象如何;②在心电图学临床见习课上,您是否已经理解了“心电图十七歩法”的内容;③您如何看待“心电图十七歩法”;④您对“心电图十七歩法”现场音乐演绎的看法如何;⑤您对心电图学延时下课的看法有哪些。问题①和②分为没有难度、一般难度、非常难、不可能学会4个等级。

1.4 观察指标和判定标准

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在末次临床见习课时请学生通过手机APP扫描二维码进入相同的答题程序,并由该程序自动统计答案。满分为100分,划分为0分~、20分~、40分~、60分~、80分~、100分6个等级,比较两种(“音乐课堂”与传统心电图教学方法)不同教学模式下临床医学生对心电图知识的掌握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014级全部学生参加了传统授课方式的心电图学的课堂学习和临床见习课的学习,并在末次临床见习课结束时参加了我校自行设计的试卷进行闭卷考评,有效试卷150份。2015级全部学生参加了传统授课方式的心电图学的课堂学习和“音乐课堂”形式的临床见习课学习,并在末次临床见习课结束时也参加了我校自行设计的试卷进行闭卷考评,有效试卷112份,同时还对其全部进行问卷调查,实际发放问卷112份,回收有效问卷108份,回收有效率96.43%。其余4份问卷因为未填写信息项目均大于30.00%,故被视为无效问卷予以剔除。

2.2 两种教学方法考试成绩的比较

观察组学生的考试成绩中位数为65分(四分位间距为40分),对照组学生的考试成绩中位数为60分(四分位间距为20分),即观察组学生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的考试成绩,且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U=5027.00,P<0.001),见图1。

图1 两组学生考试成绩分布情况的比较

2.3 问卷分析

(1)授课效果 见图2。

图2 “音乐课堂”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授课效果

(2)临床见习课之前学生对心电图课程学习的认识 见图3。

图3 临床见习课之前学生对心电图课程学习的认识

(3)临床见习课之后学生对心电图课程学习的认识 见图4。

图4 临床见习课之后学生对心电图课程学习的认识

(4)对“心电图十七歩法”的认识

认为“教会我按步骤判断心电图像”的学生高达76.34%,认为“帮助我从整体上理解心电图学”的学生占69.89%,认为对学习心电图有一定帮助的学生占45.16%,还有49.46%的学生认为对自己学习心电图帮助非常大,认为“没有什么帮助”的学生仅占1.08%,“听懂了,但是不会用”的学生占21.51%,认为“课程内容重复并耽误时间”的学生占3.23%,其他观点仅占2.15%。

(5)对“心电图十七歩法”现场演绎的认识

为多选题,认为“歌曲演绎调动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习兴趣”的学生最多,高达88.17%,认为这首民谣歌曲让自己记住了范博渊老师的学生高达80.65%,认为歌曲优美的旋律可加强记忆的学生占59.14%,认为民谣歌曲演绎占用了课堂时间的学生仅占5.38%,认为没有帮助者占6.45%,其他观点的学生为2.15%。

(6)对“心电图十七歩法”授课延时下课的认识

为多选题,认为只要能帮助自己掌握心电图学知识,延时下课没关系的学生高达66.67%,认为需要增加心电图十七歩法临床见习课课时的学生占34.41%,认为可以理解,但不赞同的学生占20.43%,认为无所谓的学生占16.13%,认为课堂时间需要精心组织的学生仅占10.75%,非常不喜欢延时下课的学生只有2.15%。

(7)对本次心电图像临床见习课的建议

认为需要增加练习时间,并需要边练边讲解的学生占72.04%,需要配合解剖学教具对心电图知识进一步理解的学生占59.14%,认为本次临床见习课应该与大课相结合以避免重复授课者只有17.20%,认为不要拖堂的学生占9.68%,其他观点的学生为4.30%。

(8)临床见习课结束时学生独立分析心电图的能力

认为“基本可以独立分析心电图”的学生高达45.16%,认为“虽然不是非常熟练,但是乐意尝试”的学生高达51.61%,没有“学生学不会,也不想独立分析心电图”。

3 讨论

心电图教学一直是诊断学教学中的难点。虽然既往的授课方法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谈及是否提高学生对心电图学习的兴趣维度,可能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本课题组在日常的心电图学教学过程中将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校园民谣歌曲风格等流行音乐元素引入课堂,并结合国内外经典教材,将“心电图十七歩法”的内容进行谱曲,在临床见习课上使用吉他为学生演绎原创的“心电图歌曲”,受到广大师生的热爱和好评,显著提高了学生对心电图学习的兴趣,授课效果良好。

3.1 国内外首创的将音乐课堂联合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心电图授课模式课堂效果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学生的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的考试成绩,两组学生考试成绩分布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另外,67.74%的学生认为对观察组学生的授课方法可显著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75.27%的学生认为通过此次临床见习课已经完全或大部分掌握了心电图知识的难点和疑点,教会自己按步骤判断心电图像的学生高达76.34%,帮助自己从整体上理解心电图学知识的学生达69.89%,认为歌曲演绎调动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习兴趣的学生为88.17%,认为这首民谣歌曲让自己记住了范博渊老师的学生高达80.65%,认为歌曲优美的旋律可加强记忆的学生占59.14%,认为范博渊老师的音乐课堂延时下课没关系的学生高达66.67%,临床见习课结束的时候45.16%的学生可以独立分析心电图像,乐意尝试的学生高达51.61%,尤其是没有学生认为接受这种教学方法培训后学不会独立分析心电图,只有16.13%的学生认为非常难。以上研究结果显著优于既往文献报道[4-10]。提示笔者自创的音乐课堂教学法,让广大学生对心电图的学习感受倾向于“简单化”,这种“内容+形式”的“双创”模式具有“化繁为简”的作用,且授课模式新颖,即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心电图像知识的兴趣,也显著改善了授课效果,使学生考试成绩普遍由中等以下向高分数组迁移,为解决目前心电图教学困境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

3.2 流行音乐与大学生校园文化的关系

想解决“兴趣”的问题,我们必须知道大学生“热爱”什么?流行音乐则是大学生文化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高校大学生是一个流行音乐的狂热追求群体[3]。因此流行音乐作为一个“载体”,传递枯燥的心电图知识是可行的。问卷调查结果中,对心电图学习产生兴趣的学生高达88.17%。特别是其中的一道问题:“是否觉得见习课‘拖堂’是可以接受的事?”回答“可以接受”的学生竟高达66.67%。“拖堂”是学生十分忌讳的事件,近2/3的学生可以接受这样的事件,也进一步论证了此种教学方法显著调动了学生学习心电图的热情。

3.3 音乐对人脑的影响

音乐对人脑具有影响,已是一个历史命题。从莫扎特效应到学习音乐可以提高文化课成绩,均可证明音乐对大脑具有积极的影响[4-5]。海马被认为是人和高等动物学习和记忆不可缺少的神经结构之一,音乐刺激可改变脑电活动, 从而影响脑的高级功能活动。深部脑电图研究显示,人海马对不同音乐刺激有不同反应[6];音乐刺激还可通过改变神经活动发挥作用。研究显示,同时聆听歌曲可以增强健忘症患者的学习和记忆能力[7];音乐刺激可以调节神经系统某些物质的表达状态, 改变神经系统的功能,增强记忆。这可能也是“音乐课堂”可提高学生对心电图学习效率的生物学基础。

3.4 “耳朵虫”效应的应用

“耳朵虫”效应是指歌曲或其他音乐作品的某个片断不由自主地反复在某人脑子里出现的现象。心理学家认为,“耳朵虫”现象和19 世纪德国记忆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的不自主记忆提取现象有关。在人的大脑中,信息往往都是根据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来存储的,有些提取线索一旦出现就会自动触发相关信息[8]。而我们在“音乐课堂”上采用现场吉他弹唱的方式,恰恰就是在为学生建立相关性的记忆存储,在配合“耳朵虫”效应,起到为学生“洗脑”的作用,让这些小的片段、旋律在学生脑中反复的出现,达到记忆这些琐碎的、枯燥的“心电图知识点”的目的。我们创作的歌曲最长的2分45秒,最短的44秒,更易导致“耳朵虫”效应的产生,有利于枯燥心电图知识的记忆。另外,有了这些心电图的歌谣,学生并不需要花费完整的时间进行学习,完全可以利用走路、吃饭、睡前等碎片化的时间“听歌”记忆,这对课后巩固心电图要点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

综上所述,新颖的心电图“音乐课堂”教学具备充分的科学基础,且深受学生喜爱,普遍提高了学生学习心电图的兴趣及学生的测试成绩。该模式为心电图诊断教学多元化,提供了新思路,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考试成绩音乐课堂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小学音乐课堂中音舞结合教学措施的分析
适应性教材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实用性
跳过去
入职体检者心电图呈ST-T改变的意义
斯诗私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