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后盆底康复护理策略对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

2019-04-09赖海燕管晶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生物反馈盆底肌力

赖海燕,管晶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七四医院产科,福建 厦门 361001)

阴道分娩是WHO推崇的分娩方式,对于有阴道试产条件的产妇原则上建议其进行阴道分娩。但在妊娠和阴道分娩的过程中都会对盆底肌造成压迫,甚至损伤。盆底功能障碍是阴道分娩产妇产后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临床表现为盆腔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女性性功能障碍等,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危害。据相关报道[1],我国已婚已育女性中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40%。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开放和实施,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如不进行及时的干预,症状可持续加重。既往研究[2]表明,通过合理的盆底功能康复能够预防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现选取本院2015年10月至2018年4月于进行盆底筛查的240例阴道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探讨产后盆底康复护理策略的实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8年4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七四医院的240例于产后42 d进行盆底筛查的阴道分娩产妇,纳入标准:(1)年龄20~40岁,足月生产;(2)自愿参与研究,依从性良好;(3)既往身体健康、无妊娠合并症、并发症;(4)经阴道自然分娩,产后恶露干净,会阴切口愈合良好;(5)新生儿体重2 500~3 999 g;(6)无盆腔手术史、尿失禁史、盆腔脱垂史;(7)认知功能正常。排除标准:(1)妊娠期合并症、甲状腺功能异常;(2)心功能不全、肝肾疾病等;(3)合并神经肌肉疾病;(4)肠道器质性病变;(5)盆腔手术史;(6)会阴Ⅳ度裂伤者;(7)引产、急产、早产者;(8)哮喘,长期腹压增加者;(9)肺瘤;(10)癫痫。240例产妇中,120例为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收治,设为对照组。12010例为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收治,设为观察组。对照组中,年龄(27.52±3.56)岁,新生儿体重(3 350±275)g,孕周(39.24±2.67)周。体质量指数(BMI)(25.54±2.84)kg/m2;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0例,高中或中专35例,大专及以上65例。观察组中,年龄(26.94±3.75)岁,新生儿体重(3 480±350)g,孕周(39.03±2.54)周。体质量指数(BMI)为(26.57±3.19) kg/m2。两组的一般资料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经相关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所有产妇均于产后42 d进行盆底筛查,对照组于当日指导其进行盆底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盆底肌低频电刺激与生物反馈治疗,内容如下:

1.2.1 盆底康复训练 首先向产妇进行盆底功能训练介绍,讲解盆底肌的结构和功能、盆底肌损害的相关因素、盆底康复锻炼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告知产妇锻炼时取仰卧位,双腿弯曲,每次先收缩肛门3~5 s,之后放松肛门5~10 s,1个循环周期的收缩次数为20~30次,嘱患者收缩阴道及肛部肌群链,训练时可伴有腹部、大腿内侧肌群、臀部肌群收缩[3],最终训练的目标是收缩肛门时间>10 s。每次10 min,4次/d,每周训练4~5次,锻炼6~8周,并向产妇强调盆底肌锻炼的重要性,提高锻炼的依从性。

1.2.2 盆底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 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仪(法国PhenixU4)行生物电兴奋治疗,治疗前排尿,取平卧位,弯曲双腿。在髂前上棘皮肤处贴上电极片。将肌电位探头放入患者的阴道内5~7 cm,对患者的盆底肌肉和神经通过电极给予不同的电流刺激,对患者指导和纠正,促进盆底肌力恢复。第1、2周频率8~33 Hz,脉宽320~740 μs;第3、4周频率20~80 Hz,脉宽20~320 μs;每周进行2次治疗,每次20 min,治疗2周,共治疗10-15次。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指导患者关注研究者的微信公众号,并加入微信群。在微信平台上实施延续性护理,每周向产妇推送盆底康复的健康教育资料,包括盆底康复基本知识、锻炼的方法、女性产后恢复的实际、体重管理、产后瑜伽等内容。微信群管理人员及时通知患者来院治疗。

1.3 观察指标

1.3.1 盆底肌收缩力及阴道压力 于产后筛查时及产后6个月测定以下指标:(1)盆底肌收缩力分为6级,IC级,1~5级[4]。评级越高,肌力的恢复状越好。(2)阴道压力:采用阴道压力测试仪测定。

1.3.2 盆底功能障碍 于产后6个月统计两组产妇的压力性尿失禁、盆腔痛、脏器脱垂及阴道膨出的发生率,统计性生活满意度(满意、一般、不满意)。其中盆腔脏器脱垂、压力性尿失禁、阴道膨出的诊断标准参照相关文献[5]。

1.3.3 护理满意度 于产后6个月对盆底康复效果的满意度进行调查,采用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为百分制问卷,评分90分以上记入满意度。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样本独立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随访情况

产后6个月完成所有观察指标者对照组有75例(62.5%);观察组有80例(66.67%)。

2.2 两组患者的盆底肌力情况及阴道压力情况比较

两组产后筛查时的Ⅰ类肌纤维、Ⅱ类肌纤维的肌力以及阴道最大压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6个月Ⅰ类肌纤维、Ⅱ类肌纤维的肌力高于对照组,阴道最大压力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患者盆底功能障碍、性生活满意度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脏器脱垂及阴道膨出、盆腔痛、压力性尿失禁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性生活满意度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的盆底肌力情况及阴道压力情况比较

表2 两组患者盆底功能障碍、性生活满意度及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盆底功能障碍是阴道分娩后比较常见的并发症,由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损伤及功能障碍引起,可导致便秘、压力性尿失禁、性功能障碍等,其发病率随妇女年龄增加而升高。我国尿失禁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分娩是导致盆底功能障碍第一位的影响因素。电生理实验有关研究显示80%的阴道分娩初产妇,产后盆底神经传导会发生改变。女性妊娠期的盆底肌肉压力会随着胎儿的生长而增大,而肌张力处于减退状态。另一方面,当分娩时胎儿的娩出又会机械性的压迫盆底肌肉和神经,对其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相关研究[6]报道,胎儿吸引助产、使用产前、第二产程延长以及巨大儿的产妇其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风险会增加4~11倍。盆底肌锻炼对防治女性妊娠期及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中有积极作用,但大多数产妇对盆底肌锻炼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锻炼方法的掌握性差,而且锻炼依从性低。

盆底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也是促进盆底肌功能康复的重要治疗措施,通过生物反馈电刺激仪给予一定的电刺激,使盆底肌肉被动收缩,引导正确的肌肉收缩习惯。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在都实施盆底功能锻炼指导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盆底电刺激+生物反馈能够促进产后6个月Ⅰ类肌纤维、Ⅱ类肌纤维的肌力以及阴道最大张力的提高(P<0.05)。这主要是由于相对于盆底功能训练而言,盆底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通过放置在腹壁和阴道内的电极对患者施加不同强度的电流,使训练者正确地收缩和放松相关肌肉,促进盆底肌力的恢复,提高盆底肌神经敏感性,形成自主控制盆底肌收缩的条件反射。孙智晶等[7]研究显示,盆底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在产后早期的实施能够减少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风险。袁苗等[8]研究表明,电刺激与生物反馈治疗能够显著提高产妇产后3个月的盆底肌力,减少尿失禁和脏器脱垂的发生,同时能改善产妇的性功能。这提示联合治疗方法在改善患者肌力方面更有效,两者可以起到很好的协同效果,促进盆底功能的恢复。既往有研究对阴道分娩产后的盆底康复训练时机进行分析,并认为产后42 d进行盆底功能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最显著[9]。本研究也是于产后42 d产妇进行盆底功能筛查时进行盆底功能康复指导及盆底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为提高产妇盆底康复的依从性,研究者基于微信平台对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既深化了产妇对盆底康复的认知,又能即时通知产妇来院治疗。岳洁雅等[10]研究报道,微信平台能够提高产妇对盆底康复认知的自我评价,起到了盆底肌肉锻炼的知识普及作用。综上所述,产后盆底康复护理策略能够促进阴道分娩产妇产后盆底肌力的恢复,减少盆底功能障碍,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生物反馈盆底肌力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生物反馈治疗仪联合加味补中益气汤对脾胃气虚型功能性便秘的疗效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锻炼在治疗中老年妇女子宫脱垂的康复效果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老年焦虑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