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末梢血和静脉血在血常规检测中的结果对比分析

2019-04-08任金芳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末梢受检者血常规

任金芳

【中图分类号】 R71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2-3783(2019)03-03-245-01

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上进行基础化验检查常用的项目之一,临床医生也是通过血常规检查来及时发现人们机体内疾病的早期迹象,并且在对一些细菌病毒感染以及血液系统等疾病进行诊断时,血常规检验也就是最为基础的检查[1]。通过血常规检测,可以检测到患者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常规项目的情况。临床医生通过对检测值以及细胞形态变化情况的分析,便能够尽早的发现疾病的存在。而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做好保障,才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以往在基层医院中,检测血常规时都是采用末梢血进行,但是由于末梢血容易受到环境温度、采血情况、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会使其检验结果产生较大的差异。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和检验手段的不断进步,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被更多的应用在了临床上,此种仪器具有检验结果准确、操作快速、重复性好等优点[2]。血液分析仪一般都是要求用静脉血。为了给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准确的依据,需要对末梢血和静脉血在血常规检测中的结果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对比,本次选取了84例2017年2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门诊进行体检的对象,现将详细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84例2017年2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门诊进行体检的对象,其中男44例,女40例,年龄21~54岁,平均年龄36.2岁,所有受检者均为健康体检者,无凝血功能障碍和血液病。对所有受检者均同时采集末梢血和静脉血,所有受检者均自愿接受本次调查,签定了知情同意书

1.2 仪器和试剂 仪器:深圳迈瑞的BC-5300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序列号:RD-33103477。

试剂:所有试剂都是迈瑞公司配套提供的,包括稀释液、溶血剂、清洁液。质控液也是迈瑞生产的。检查血常规的前一个月质控都在控,仪器常规保养,确保性能稳定。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空腹的情况下进行血液标本的采集。采集所有患者的末梢血和静脉血。

末梢血采集:检验人员采用一次性末梢采血针采集受检者食指末梢血,弃去第一滴血,用微量吸管吸取60ul,放在0.5ml的EDTA-K2抗凝管中,动作轻柔的将其混匀,避免出现溶血。采集过程中应注意的是:在对受检者的手指进行消毒时,选用浓度为75%的乙醇对采血部位进行擦拭消毒,待其风干后再进行,否则的话血液不会成滴,而是会随着消毒液向周围散开,无形中就会延长采血的时间。采血人员在进行采血的过程中,用左手食指和拇指对受检者采血的部位进行固定,这样能够使采血部位的皮肤和皮下组织绷得更紧一些,然后右手用一次性采血针刺入采血点,要注意把握好刺入的深度,过深的话会增加受检者的疼痛度,过浅的话会导致出血不畅。

静脉血采集:检验人员采集受检者肘部静脉血2ml于EDTA-K2真空抗凝管中,上下顛倒8次混匀。采集过程应注意,使用止血带时间不超过1min。

采用血细胞计数仪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对血液标本中的细胞进行计数。

1.4 观察指标 分析并比较两种不同的采血方式的检测结果,包括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平均血红蛋白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等指标。

1.5 统计学分析 把本次研究中得到的数据用 SPSS 19.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当差异显著(P﹤0.05)时,表示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手指末梢血和静脉血两种不同的采血方式的血常规检测结果。两种采血方式的HCT和MCH的含量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是静脉血的RBC、Hb、PLT、MCHC等指标均高于末梢血,差异明显(P<0.05);静脉血的WBC、MCV等指标低于末梢血,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 结论

目前,临床医学检测正在向着超微量、准确快速、特异性较高的方向发展。在临床实践中,很多的诊断和治疗也越来越依赖于实验室的诊断。有研究显示,在住院治疗的患者中,超过80%的病种都需要借助检验的手段来进行诊断和治疗。因此,检验工作的质量直接决定着临床诊断的准确率和治疗的方向。所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就成了临床检验中极其重要的话题。临床上,血液中的部分组成成分如果发生了病理性的变化,其就会将人体组织各个器官的变化情况更好的反应出来[3]。所以说,血常规检验是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检验项目。在临床上,比较常用的血液标本的采集方式有末梢采血、静脉采血、动脉采血等。末梢采血由于需要在手指上进行采集,影响因素比较多①末梢血的血液循环比较差,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大[4],特别是在冬季。②末梢血的采集过程受到很多人为操作的影响,例如采血穿刺不当,刺入过浅,导致出血不畅,挤压严重,容易使组织液混入;血液流出后容易凝固,采血动作不快或者不熟练,都会影响血常规检测的结果。③末梢血采血量少,血量和抗凝剂之间的抗凝比不容易控制,也容易导致结果不准确。而静脉血采用的是真空管,抗凝剂和血液的量是固定的,人为因素较小。④末梢血采血量少,不便于复查,存放时间长了容易溶血,结果不稳定。静脉取血量多,易于复查,结果也稳定。

临床上,血液检验结果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准确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指标能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在此次的研究中,在相同的操作下,对静脉血和末梢血的检验指标进行对比,结果发现,两种不同的采血方式检测出来的HCT和MCH的含量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是静脉血中的RBC、Hb、PLT、MCHC等指标均高于末梢血,差异明显(P<0.05);静脉血中的WBC、MCV等指标低于末梢血,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后发现,这是由于末梢血其血液循环比较差,容易受到温度,采血时间、采血情况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检验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出现了较大的差异,而这也是末梢血血常规检验结果出现误差的主要原因[5]。

4 体会

经过对本院84例末梢血和静脉血血常规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和分析,发现血液检测中末梢血与静脉血所检测出来的各项指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其中静脉血血常规结果更加准确,可重复性更好,在临床上有着更高的应用价值。除了婴幼儿不方便采血,条件允许尽可能静脉采血。而影响末梢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因素比较多,检验人员应严格的按照相关的检测标准进行,将各种因素对血常规检测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胡金波.血常规检测中末梢血与静脉血检验结果的对比分析构建[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23):109+112.

[2]张洋.静脉血与末梢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差异及其临床应用效果的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1):72-73.

[3]宣振红.末梢血和静脉血在血常规临床检验中的结果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7):172-173.

[4]范英华.两种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1 ,09(24):204-205.

[5]韩晓蓉.末梢血和静脉血在血常规检测中的结果对比分析[J].中外医疗,2013,32(18):171-172.

猜你喜欢

末梢受检者血常规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做胃肠镜前的注意事项
健康体检的护理服务与管理
冠状动脉CTA检查前需做哪些准备?
说说健康体检中的沟通技巧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如何在血常规检查中发现危急重症的征兆
血常规检验的六大误区
向区域创新体系“末梢”发力
延伸从严治党的“末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