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病理诊断与内镜诊断在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诊断中的相关性

2019-04-08张连贵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病理诊断相关性

张连贵

【摘 要】目的:观察病理诊断与内镜诊断在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诊断中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52例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使用内镜诊断肠上皮化生的表现特点,并比较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结果,以及观察内镜诊断的准确率与肠上皮化生程度、分型的关系。结果:52例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患者中,有40例经病理活检证实,内镜诊断准确率为76.92%;重度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内镜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中、轻度,III型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内镜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II型和I型(p值<0.05)。结论: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形态特点是内镜诊断肠上皮化生的最主要特征,且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程度与分型与内镜诊断准确率呈正相关。

【关键词】病理诊断;内镜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 R16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2-3783(2019)03-03-239-02

前言: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是指肠上皮黏膜取代了胃黏膜在胃内的异常增殖,属于胃癌前期的病理变化[1]。为了更好的探讨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在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诊断中的相关性,本文选取了52例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患者进行研究,具体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资料 从我院于2016年12月~2019年10月诊断出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患者中选取了5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为28例,女性患者为24例,年龄在32岁~78岁之间,年龄均值为(56.3±3.9)岁。排除标准:①患有慢性肾脏、肝脏疾病的患者;②患有胃部手术史的患者。本文所有患者均患有浅表性、萎缩性胃炎,均自愿加入本研究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内镜检查 52例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患者均接受内镜检查,检查范围包括胃窦、胃体、食管、十二指肠黏膜等,通过内镜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形态学特征进行观察与描述。一般情况下,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形态学特征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是弥漫型,胃黏膜呈现灰白色,而且有小结节状,表面粗糙不平;第二种是鱼鳞型,胃小区呈条状扩大,伴有网格状或鱼鳞状排列;第三种是淡黄色结节型,多为单发或多发形式,胃黏膜表面呈细颗粒状或绒毛状,并且突出胃黏膜[2]。

1.2.2 病理组织学检查 所有患者均进行胃黏膜的病理组织活检,包含用10%福尔马林进行固定、脱水、石蜡包埋、苏木素-伊红染色四个检查步骤。按照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于2000年5月制定的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诊断标准将病变程度划分为轻、中、重度三个等级,若两次活检程度不一致,則以重者为准;若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不一致,则以后者为准。按照E1-ZIMAITY等方法将肠上皮化生分为I型(完全小肠型)、II型(不完全小肠型)和III型(不完全大肠型)三种类型,其中唾酸黏液在三种类型中均由杯状细胞分泌,中性黏液由II型中的柱状细胞分泌,硫酸黏液由III型中的柱状细胞分泌。将它们用HID/AB染色后,蓝色的是唾酸黏液,黑色的是硫酸黏液。

1.3 观察指标

1.3.1 内镜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的对比

1.3.2 内镜诊断的准确率与肠上皮化生程度、分型的关系

1.4 统计学 文中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用卡方(或用x2)检验,应用SPSS20.0 for window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内镜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的对比 由表1可知,52例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患者中,经病理活检证实的有40例,其内镜诊断准确率为76.92%。

2.2 内镜诊断的准确率与肠上皮化生程度、分型的关系 由表2可知,肠上皮化生程度越重,内镜诊断准确率越高;III型肠上皮化生内镜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I型和II型,p<0.05,I型和II型的肠上皮化生内镜诊断准确率相差不大,p>0.05。

3 讨论

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与肠型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但临床对于该病变的诊断标准尚未明确。通过识别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病变程度,可以有效预防胃黏膜异型增生、萎缩等情况,从而降低了胃癌发生的概率,因此,应当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诊断。

临床常规的诊断手法包括内镜下黏膜活检和病理诊断两个方面,但这两种诊断方法一致性较差。前者主要通过内镜观察肠上皮化生的形态学特征,具有直观性,但缺乏特异性;后者主要通过黏液染色对杯状细胞、潘氏细胞、吸收细胞、胃小凹上皮等体征性细胞进行染色诊断,但其病理诊断过程冗长,活检组织的数量有限,且对患者造成较大的痛苦[3]。由文中比较可知,重度及III型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内镜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中、轻度、II型和I型的内镜诊断准确率要高,这是因为肠上皮化生程度及类型越重,内镜下的病理性变化越明显,因而诊断率越高。因此,如果患者通过内镜诊断为重度或III型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则应加强自身的内镜检查力度,并将出现粗糙不平、有颗粒状隆起的病变部位进行活体检查,可有效提高活体检查的准确率,帮助患者及早发现病灶。

总而言之,内镜诊断准确率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程度与分型呈正相关,而内镜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其形态学特征,因此,结合患者的内镜诊查结果,将其发现的病变部位进行活体检查,可有效帮助患者预防及治疗胃癌。

参考文献

[1]徐志强.病理诊断与内镜诊断在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诊断中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8):128-129.

[2]周敏.病理诊断与内镜诊断在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诊断中的相关性分析[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6,28(8):31-34.

[3]茆心怡.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内镜诊断及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2016,22(7):1348-1351.

猜你喜欢

病理诊断相关性
卵巢肿瘤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探讨
影响乳腺癌术中冰冻诊断准确性的病理与临床因素研究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
基于Kronecker信道的MIMO系统通信性能分析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2)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
会计信息质量可靠性与相关性的矛盾与协调
360例炎症性肠病及缺血性肠炎临床与病理诊断分析
决策有用观下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