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重症哮喘呼吸内科治疗效果临床分析

2019-04-08唐亮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肺功能

唐亮

【摘 要】目的:对急性重症哮喘患者在呼吸内科常规治疗联合无创呼吸治疗的具体效果展开分析。方法:本研究以对比治疗模式展开,选取98例在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本院住院患者中符合重症哮喘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即对照组。余下58例以常规方式+无创呼吸机辅助展开治疗,即观察组。分析治疗效果。结果:在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指标改善、不良反应以及症状改善等方面,观察组均具备优势,P<0.05。结论:对急性重症哮喘患者呼吸机辅助通气联合呼吸内科治疗,可提高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帮助其肺功能得到改善,减少死亡率。

【关键词】急性重症哮喘;无创辅助呼吸;肺功能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specific effect of routine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non-invasive Assisted Ventilation therapy in the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medicine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severe asthma. Methods:The comparative treatment model was used in this study. 98 patients with severe asthma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7 to August 2018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40 of them were given routine medical treatment, that is, control group. The remaining 58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method and non-invasive ventilator, that is, observation group. The therapeutic effect was analyzed. Results: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advantages in arterial blood gas analysis, improvement of pulmonary function, adverse reactions and improvement of symptoms, P < 0.05. Conclusion:Ventilator-assisted ventilation combined with respiratory medicine can improve the overall therapeutic effec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severe asthma, improve their lung function and reduce mortality.

Key words:acute severe asthma; non-invasive Assisted Ventilation; lung function

【中圖分类号】 R539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3783(2019)03-03-029-01

呼吸系统病症在临床发生率高,加上目前空气质量较差、患者存在不良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作用下,哮喘患者临床数量快速度增加,其中急性重症哮喘起病急,病情重,系多种细胞参与慢性气道炎症,患者临床表现为呼吸急促、喘息以及咳嗽等 [1],往往合并呼吸衰竭,可导致患者死亡,及时有效治疗尤其重要。本研究旨在对该重症哮喘患者在呼吸内科治疗基础上联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的具体疗效展开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以对比治疗模式展开,至2018年8月本院住院患者中符合重症哮喘[2]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余58例为观察组,以常规治疗方式+无创呼吸机辅助展开治疗。对照组男14例,女26例,年龄在36—67岁间,均值为(48.12±1.39)。而观察组男22例,女38例,年龄在32—69岁间,均值为(49.11±1.72)。两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对照组治疗中各方面治疗操作以常规模式展开,给与吸氧、监护生命体征,根据患者病情按需予甲基泼尼松龙静脉滴注40-160mg/d抗炎治疗,同时,予以β受体激动剂以及抗胆碱类药物吸入、哆嗦茶碱解痉0.2 静滴bid平喘及止咳对症治疗,结合患者具体情况给与补液等治疗,完善血气、床旁血气、分析、床旁肺功能测定等评估病情。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予以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以常规BiPAP模式为主,吸氧浓度0.3-0.5,频率设定为16-20次/min,控制吸气压力位16-20cmH2O,呼气压力控制为4-5cmH2O。结合患者在治疗中哮喘症状改善情况以及血压、心率变化情况对呼吸频率等适当调整参数,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复查患者血气、肺功能等。

1.3 疗效评定标准 若在治疗后,患者咳嗽、呼吸急促等方面症状消失,各方面生命指标均稳定在正常范围内,即显效。若治疗后,患者各方面症状减轻,可以降阶梯治疗,但病情仍需进一步巩固治疗,即为有效。若治疗后,患者各方面症状未改善,或者病情加重,甚至需转重症科进一步治疗或死亡,即无效。

1.4 观察指标 研究中需对两组整体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并对治疗中动脉血气、肺功能改善情况(主要对治疗前后最大呼气流速峰值、最大呼气平均流量以及第1秒呼气量进行测定与比较)及不良反应进行统计[3]。

1.5 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各方面数据都以SPSS19.0进行分析,借助百分数对计数数据表示,以卡方测定,而计量数据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以t检测,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整体疗效分析 对整体恢复情况统计,观察组以93.1%(54/58)明显优于对照组75.00%(30/40),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详见下表1。

2.2 两组肺功能改善情况 对最大呼气流速峰值、最大呼气平均流量以及第1秒呼气量测定,两组在治疗前无差异P>0.05,而在治疗后,观察组存在明显优势,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详见下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统计 观察组治疗期间,共计4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3例表现为失眠,1例表现为恶心,而对照组则8例出现不良反应,3例失眠,5例恶心,对比P=0.011,x2=10.453。

2.4 两组动脉血气(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对比 结合检测,在治疗前,两组在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上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存在显著优势,P<0.05,详见下表3。

3 讨论

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发生率居高不下,哮喘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及多发病,临床以及社会居民对于哮喘治疗也越发关注。急性重症哮喘属于常见的危急重症,危害大,死亡风险高。哮喘诱发因素多且存在多种因素叠加,急性发作期引发患者支气管痉挛、黏膜水肿以及气道阻力增加,重症患者出现二氧化碳潴留以及呼吸性酸中毒等症状,对患者日常生活、工作等均造成较为严重影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为促使该类患者各方面症状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明显改善,更需要对治疗方案进行优化。

在临床治疗中,哮喘患者气道痉挛,一般伴有不同程度缺氧,部分危重患者常伴有II型呼吸衰竭。早期氧疗,可促使因低氧所导致支气管痉挛改善,缓解呼吸肌疲劳症状。用药层面,糖皮质激素能对患者呼吸道炎性反应进行有效抑制,但需要注意长期使用,可能会促使垂体肾上腺轴长时间处于抑制状态,在使用中需要对给药剂量进行控制,临床中,基层医院地塞米松使用仍较广泛,但需注意此类药半衰期长,副作用大,有条件建议使用半衰期相对较短的甲基泼尼松龙。同时,茶碱属于临床治疗该症较为常见平喘类药物,在使用后可扩张患者平滑肌功能,促使患者通气功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改善。同时,对炎性细胞反应进行抑制的效果,促使患者咳嗽等方面症状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改善[4-5]。但对于急性重症哮喘患者,往往常规治疗疗效不佳,应及时予以机械通气辅助进行治疗[6],可以迅速缓解症状,减少有创插管率及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当然,若在上述处理方案下,均无法促使患者各方面症状得到改善,且无法维持基本通气以及供氧需求,则需要展开体外膜肺氧合治疗。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就将呼吸内科综合治疗运用于多急性重症哮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结合观察可以发现,与常规治疗方案相比,联合无创呼吸辅助通气的综合内科治疗可有效提升临床对急性重症哮喘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更能帮助患者肺功能进行改善,减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各方面不良反应,对于加快患者恢复速度,保障患者在治疗期间生活质量,减少死亡率等均存在有极为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慧珍. 急性重症哮喘呼吸内科治疗效果探讨[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6, 29(4):460-461.

[2]柯会星. 规范医生 受益患者——《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解读[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3, 4(1):33-35.

[3]聂彤. 急性重症哮喘呼吸内科规范治疗的效果探讨[J].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29):102-103.

[4]李卉. 急性重症哮喘呼吸内科规范治疗护理探讨[J]. 中国实用医药, 2016,6(6):276-277.

[5]郝柯, 陈兵阳, 代义春,等. 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在急性重症哮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 實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6, 24(2):97-99.

[6]刘付英. 重症哮喘呼吸内科临床治疗分析[J]. 现代养生, 2017,34(18):35-36.

猜你喜欢

肺功能
胸腹腔镜微创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肺功能、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中药穴位贴敷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肺福康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CAT评分的影响
普伐他汀在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中的作用
家庭延续性护理对COPD患者缓解期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
上海市虹桥街道居民肺功能调查
血必净中药制剂临床用于ICU重症肺炎的药理价值
多索茶碱与噻托溴铵联合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哮喘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及肺功能的影响